中医辨体调质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对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8-04-16 02:04:05梁建华焦晓民王爱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质穴位情绪

梁建华,焦晓民,王爱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 110031)

据卫生部调查资料显示[1-2],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8.8%,且患病率逐年上升。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属于“头痛”“眩晕”等病证范畴,可因情志失调、内伤虚损等因素引发,其病因病机皆与患者体质密切相关,且患者体质对自身情绪影响颇多。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提出中医辨体调质护理疗法,针对患者体质进行分类调护,同时配合穴位按摩[3],达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情绪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病例均为我院2016年1月-12月,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50.6±8.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4~75岁。平均(51.8±9.8)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4]中的诊断标准,多次进行血压测量,结果显示均为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时,即可诊断。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9种中医体质诊断标准》[5],即平和质、特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试行)[6]中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认为患者除血压上升外,还兼有眩晕、失眠多梦、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耳鸣、舌红苔薄黄、脉弦细等症状。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45~70周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参照《临床用药指南》,给予患者降压治疗,口服依那普利5 mg/d,或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40 mg/d,同时给予西医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环境护理选取优质低蛋白、低盐、低磷、糖尿病饮食,保持室内清洁,经常开窗通气。治疗护理过程为3个月。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联合中医辨体调质护理,连续治疗护理3个月。穴位按摩选取部位: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每个穴位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16周,2次/d,15 min/次,以患者感觉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宜。中医辨体调质护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将高血压患者按体质进行分类,其中以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最为多见,临床护理应根据体质提供不同的膳食、起居、环境等护理,如痰湿型患者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品,避免过度劳累,并加强运动;气郁质患者应多食疏肝理气类食物,适当运动,避免劳累,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多开窗通风;阴虚型患者应劳逸结合,保持睡眠充足,可多食甘寒性凉、滋补阴液的食物。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临床用药期间,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失眠耳鸣等症状信息指数的变化,症状指标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0、2、4、6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调查统计,使用的问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问卷,分别对患者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记最高分为10分,分数越低患者情绪越好。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试行)[5]中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量数据以χ2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组内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 = 43) 分

表1 2组护理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 = 43)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头痛眩晕 急躁易怒 失眠耳鸣观察组 护理前 5.23±1.4 4.07±0.65 4.27±1.3护理后 2.21±0.4#△ 2.34±0.72#△ 2.14±1.6#△对照组 护理前 5.28±1.7 4.10±0.34 4.28±1.4护理后 3.12±0.5# 3.32±0.65# 3.18±1.7#

2.2 2组治疗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n = 43)

表2 2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n = 43)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生活质量观察组 护理前 8.27±0.68 9.07±0.67 8.37±0.66护理后 4.13±0.38#△ 3.94±0.77#△ 3.87±0.36#△对照组 护理前 8.96±0.23 9.10±0.36 8.59±0.36护理后 5.81±0.86# 6.32±0.68# 5.49±0.72#

2.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43) 例

3 讨论

中医认为,高血压可归属于“眩晕”“头痛”“心悸”“胸痹”等疾病的范畴,早在古代就已对于本病有不同的见解和认识,探寻其病因病机可知,本病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诸多因素有关,尤其是情志影响,是高血压患者发病的最主要诱因[7-9]。肝主疏泄,能维持全身气机畅达,肾主封藏,收藏水谷精微,制约肝之疏泄太过,若疏泄功能异常,气血津液运行不利,水谷精微运输障碍,影响脾胃功能[10]。

中医体质学将体质分为9种,其中气郁质、阴虚质、痰湿质与高血压有很强的相关性[11-12]。气郁质患者易出现焦虑和抑郁,进而使血管紧张性增加,血压升高,因此对于此体质患者的护理应以疏肝解郁为主,减少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室内环境应多开窗通风,让患者学会发泄,并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13];痰湿质患者因痰湿日久蕴而化热,日常护理应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为主,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忌暴饮暴食,多食蔬菜水果,控制体重,并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以加快机体代谢,以纠正血脂代谢紊乱[14];阴虚质患者阴阳失衡,受先天后天影响颇多,相火引动煎耗真阴,肝失所养肝风内动,皆可引发高血压症状,因此对于此类体质患者临床护理应滋阴潜阳,饮食上忌食性温燥烈的食物,日常起居应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情志上应保持稳定的心态[15]。除了依据体质进行护理,临床医家可以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以改善患者病症[16]。其中百会穴性属阳,有平肝潜阳熄风之效,按揉百会穴能平衡机体阴阳,现代研究表明本穴对微血管舒张和收缩有调节作用,进而有降压功效[17];足三里是强身健体的要穴,有通经活络、调理脾胃气血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按摩本穴对心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改善血管舒张和收缩功能,同时能改变血流变学,降低血清胆固醇[18];合谷、内关能够行气活血、通经止痛,改善冠状动脉血流,调节血管舒缩功能[19]。故按摩以上穴位可有效调节患者血压,调节患者情志,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的辅助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辨体调质护理联合穴位按摩能明显延缓高血压病程发展,调节血脂水平,改善高血液患者情绪,对患者负性情绪有积极的影响,若长期进行此类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研究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霞,荆朝霞,王瑞莉,等.中医体质综合护理措施对高血压病痰湿体质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 33(27):166-167.

[2]邓丽金,郑丽维,郑智慧,等.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11,18(16):1-4.

[3]周彬,周迎莉,石鹏,等.穴位按摩结合有氧运动治疗高血压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3):487-488.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9.

[5]王绮. 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8(4):1-9.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74-77.

[7]胡彪.中医调护对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2):113.

[8]王翔,沈翠珍.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痰湿体质病人体质积分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27(16):1591-1592.

[9]张云飞.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 2007, 48(7):626-628.

[10]周宁.穴位按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5, 12(21):31-33.

[11]贾佳萌,刘宇.穴位按摩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及症状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6, 30(4):455-457.

[12]王霞,王坚,窦卫东,等.高血压病人焦虑,抑郁心理因素与中医体质分型调查[J].护理研究, 2015, 26(23):2924.

[13]李朕,符德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中医认识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11(10):1252-1253.

[14]潘征,黄显南,黄达,等.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中医症候特征及血脂水平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9(6):817-818.

[15]李思洁.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的关系的系统评价[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

[16]解灵江. 3种单纯中医体质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35):198-199.

[17]高琳.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证候及生活质量特点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

[18]王彤,齐冬梅,李平,等.高血压中医情志测评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5, 10(27):3345-3346, 3373.

[19]李亚轩,谢正强,王琴,等.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应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的效果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 8(4):147-148.

猜你喜欢
体质穴位情绪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夏季穴位养心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