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8-04-15 05:13于通元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诸葛亮古诗文思维能力

于通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符合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和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素养呢?

一、转变古诗文教学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一切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传统教育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向学生一五一十地讲解古诗文的含义、意境,学生按部就班地接收,只求牢记,不用思考,这样一来,古诗文教学就成了简单的机械操作。新课标则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对待每一首诗歌、每一篇古文,都要求有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并能跨越学科的限制,对古诗文进行创造性的评判。

二、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感悟、释疑。如教学《三顾茅庐》时,我在板书课题后向学生提问:“看到课题之后,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踊跃发言。我又提出“‘顾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去干什么?”“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等问题。学生的问题也有很多,但我并不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问:“现在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我知道刘备和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我又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问:“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出山?”“刘备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请诸葛亮的?”……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的问题。学生读完之后,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此时,我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一段写得好。有的学生朗读描写隆中美景的文字,说:“‘隆中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就是说诸葛亮像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有的学生读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的认真谦恭的文字,认为刘备这个人很谦虚;有的学生读刘备和诸葛亮“隆中对”的那段文字,认为诸葛亮非常有才干。我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突然又提问:“诸葛亮出山以后是怎样帮刘备‘三分天下的呢?”我这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课后把《三国演义》找来读一读,你就会知道的。”学生在质疑、感悟、释疑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

中国古代大学问家程颐说:“学则须疑。”可见疑之重要。倘若教师在施教中能创造性地设疑,并与其他的教学程序有机地融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最怕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束缚,让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并没有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在潜意识中仍然遵循教师教什么自己就接受什么这一原则,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更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给学生讲完《将相和》这篇课文后,我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你们更喜欢谁,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会在传统意识的影响下,回答喜欢蔺相如,且说蔺相如机智勇敢、临危不乱、胸襟广阔,但也有学生喜欢廉颇的勇猛果敢,知错能改。就在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说:“喜欢赵王。”我好奇地问:“为什么?”那个学生说:“我喜欢他敢于大胆起用人才。”我听到这些回答很是欣慰,既给喜欢蔺相如、廉颇的学生予以肯定,也积极表扬了这个学生独辟蹊径的思维。如此,不但营造了课堂轻松的气氛,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向度,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思考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小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学习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保证学习质量。比如,在教五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时,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进入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享受浓郁的生活情趣。给学生讲解完后,我问学生:“你们更喜欢这三首古诗词中的哪一个孩子呢?”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渔船上的小童。‘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句,点明了孩童收篙停棹撑开雨伞,不是为了挡雨,而是想利用风吹伞的力量让船前行。这两个孩子很聪明。”有的学生说:“我喜欢牧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句,将牧童以大地为床,以月光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睡,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还有的学生说喜欢辛弃疾诗中的小孩,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写出了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活泼、天真的顽皮样儿,那可爱的神情让人过目不忘。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和喜好,读出了自己的感悟。

又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四名学生上台据诗作画,他们都画出了山峰、瀑布、紫烟,但其中有一名学生画的山峰不是普通的山峰形状,而是把山峰画成了香炉的样子,另一名学生还在山峰脚下较远处画了一个小小的人儿。很明显,他们俩一个根据诗意“日照香炉生紫烟”创造性地想象了山峰的形状,另一个则注意了“遥看”一词,想象诗人在远处遥看瀑布。我表扬了这两个别出心裁的学生,鼓励全班同学像他们那样多动脑筋,把自己的独特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求异中发散思维,培养创造力。学生这样学习,才是真正有个性的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有生命力的学习。

五、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黑,这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式,教师应提倡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最后一句“春风吹又生”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草刚发芽的样子。一学生提出意见,认为老师没有画出“春风”。我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如何画出春风?那个学生自己上台把小草全改成了向右微微弯曲的样子,从侧面画出了“春风”。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开出的花朵,美丽、动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学得灵活。

另外,打破思维定式,还需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反面假设想象,加以分析,反向推理,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认识。例如,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在学生正面理解将相和的好处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反面假设,逆向推理:假如蔺相如不采取回避退让的态度,而是和廉颇针锋相對,坚决斗争,那么将会有哪些坏处呢?让学生联系上下两个故事进行假想,从而使学生知道将相不和的危害。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入领会事物的本质意义,而且初步学会多方向、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了逆向思维和思辨能力。

六、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对学生进行延迟评价,就是当学生做出一件事或说出一种想法后,不要急于进行评价,而是让它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会使新的想法紧接着出现,原来的想法也会变得更加深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完整。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建议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要轻率地给予批评,要允许学生有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一位教师在教学《亡羊补牢》时,向学生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懂得了要听邻居的劝告。”有的说:“我懂了做事要细心,不要因为自己的粗心而有损失。”有的说:“我懂得了做错了事,要立即修补,不然错误会越来越大。”还有的说:“我们既要学书上的邻居那样马上行动,也要学那个放羊人知错就改。”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没有刻板地按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做出否定的评价,而是延迟评价,创设宽容、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在一些适当的时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辩论,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争议、交流中迸发,在充足的思考和学习过程中完善、成熟,在自我判断和评价过程中得以进一步深入、拓展。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智力、能力等正处在成长、发展阶段,在这个时候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最有利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狠抓学生思维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同时,更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适当采用更适合、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诸葛亮古诗文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诸葛亮喂鸡求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诸葛亮隆中决策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