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艺术赏析

2018-04-15 05:13张岩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手法诗歌课文

张岩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人生低谷时期,但诗人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并通过这首诗劝导人们:苦恼和不幸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是幸福和美好的。这既是诗人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普遍的真理。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作者乐观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余映潮老师一直非常重视教学的创意设计,在许多教学实录中都有精彩的表现。笔者在仔细研读余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实录的基础之上,对其教学过程进行赏析。

一、丰富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教学的最大亮点在于教师通过“联读”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厚。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教学更有深度和广度,以某一篇课文为主,找到具有相同主题、写法,或者是与这篇课文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章来阅读,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联读”。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余老师引入了另外两篇和这首诗有着相同主题的诗,即《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和《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就这样,三首诗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主题线条。余老师采用“抒发感受”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并让学生充分交流品读诗歌后的感受。《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与普希金的这首诗歌题目恰好相反,余老师提出了“诗中哪两个词语的含义最值得品味”这样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度解析,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词语到句子,再由句子到整个课文,最后到另外一篇文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的过程,是一个由小到大、多层次解读课文的过程。《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是余老师安排的课外练习,将这首诗歌的学习安排在了另外两首后面,可以让学生在自由写诗歌之前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师和学生将自己所写的诗歌拿出来交流以后,再回头来吟诵这首诗歌,使整个教学过程保持了一个优美的旋律。这三首诗歌,重点是对课内两首诗歌的解读,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让学生自由写诗歌,并一起交流。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联读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二、简化教学思路

诗歌主要是供人们吟唱的,这是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显著特征。一首优秀的诗歌,是可以反复吟唱的,因为它有非常美的旋律。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余老师准确地抓住了诗歌的特点,围绕这个特点开展教学设计,使教学思路清晰流畅。

朗读是诗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品味阅读和实践活动,需要用心去揣摩和体验。余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带给人艺术美的感觉。先看几个朗读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依照自己内心的感受来朗读这首诗歌,让老师听一下。

(教师通过朗读可以了解学情,为后面的朗读指导奠定基础)

师:这首诗歌是有主旋律的,这个主旋律究竟是什么?那就是作者将明亮的感受和深沉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教师范读)同学们再朗读,并细细体会。

(在学生能够顺畅朗读的基础之上,教师将诗歌的艺术内涵揭示出来,并通过范读带给学生更多的提示,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也更加明确)

师:我们换一种思维来理解这首诗歌,假如这首诗歌是同邻居家的小姑娘谈心,是在劝慰,那么,这首诗歌就可以用谈心或者是说话的方式来读,比如说这样读。(教师示范)

(教师巧妙地穿插介绍背景,在介绍背景的基础之上把人物的情感读出来,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可以看作是一种高水平的朗读,也是一种用心的朗读,利用看似平常的说读形式将字里行间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师:这首诗除了大声地朗读之外,也可以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用细微的声音来读甚至是默读,比如说这样。(教师范读)

(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结合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来朗读,既能够把握主旨,又能在朗读时把握技巧,小声去读,重要的是体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朗读,从而将诗歌的灵动艺术美表现了出来。从外到内的朗读,是通过对诗歌外在旋律的朗读到内在主旨的朗读,读出了诗歌的心声。朗读既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集体的。教师通过范读来引导学生朗读,这个过程就像上台阶一样,一步一步的,从自由朗读到最终内心的独白。这个过程是对课文熟悉的过程,也是加深对课文理解、体验诗人表达情感的过程。余老师这个朗读教学设计无论是角度还是过程,都是非常巧妙的。

在抒发了感受之后,余老师又设计了精彩的表演,给几个诗句标注了朗读的预期,从而把一个普通的课堂朗读提升为具有舞台效果的朗读表演,例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班男生用舒缓的语气读)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全班女生用轻柔的语气合读)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全班男生用沉稳的语气合读)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所有学生用乐观的语气大声朗读)

采用这样一种近似表演的形式,使朗读的层次逐渐深入,使整个教学达到高潮。就像余老师所说的:“朗读教学要想成功,划分的层次一定要细腻,过程一定要很生动,而形式则要更活泼。”从余老师这堂课來看,效果无疑是非常好的。

三、重视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要重视内容的取向,还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更要重视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余老师在课堂上非常尊重学生的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不仅如此,余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很亲切,善于为师生创造一个特殊的场景。在这样一个场景中,学生和老师是处于同等位置的,可以平等交流,这样就潜移默化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发挥了情感教育功能。比如,在“抒发情感”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中,余老师的点评充满了诗意和智慧,这不仅是课堂点评,而且还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我们要坦然面对生活,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艰难”。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双手抚平心灵所受的创伤,要用自己的肩膀承担责任。如果眼前是乌云,要透过乌云看到太阳。

在学生自由写诗的环节,学生写诗的激情被彻底激发,有些学生写得很有深度。看到学生热情如此高涨,教师也诗兴大发,写出了自己的诗句。余老师正是用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每一个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传递情感,表现出他对学生深深的关爱。

四、重视组织教学活动

余老师提倡教学设计要做到“化静为动,尺水兴波”。课堂就像平静的水面,而教师设计的诸多教学活动就好像是使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的石子。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前两个教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字词的含义以及抒发感受,从而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主旨,主要借助学生的口头表达来完成教学任务。余老师在课堂上教完两首诗歌以后,第三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由写诗。这个环节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范例,而且还把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目标落实了。自由写诗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我激励以及内省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朗读、交流、自由写诗等几个活动,这个过程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而且几个活动衔接得非常到位,实现了完美的组合。

一般来说,读和写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法,但用法有所不同。如果用得好,教学效果自然翻倍。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旨,并教给学生创作诗歌的方法。学生在自由创作以后,再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不同形式的读与写,使各种教学活动形成完美组合,达到训练学生语言基本功的目的,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五、教学手法精巧

教师的教学手法对教学的影响非常大,精巧的教学手法往往体现在了过渡、穿插以及小结等方面。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诗歌教学中,余老师的教学手法有很多灵动之处,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法,这里重点阐述“穿插”这一教学手法。所谓穿插,就是课堂中经常用到的增容手法。怎么穿插、穿插什么内容都要有所选择,不能随意穿插。在讲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课文时,余老师用第三人称穿插着介绍作者,从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余老师穿插了与作者相关的背景资料,介绍了作者当时正被流放的境遇,学生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情感,也更能体会到诗歌的内涵。学生在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以后,余老师抓住时机穿插与主题相近的课外诗歌,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比两首诗歌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顺其自然地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板块,所以教学思路很清晰。余老师认为,教材就是例子,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直接接触实例,并通过课堂实践掌握语文的规律。这堂课并不是只学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首诗歌,而是让学生联读三首诗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厚。同时,课上所讲的几首诗又各有侧重,每一首诗都发挥出了各自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抒发情感、品味语句以及自由写诗三个环节。每一首诗歌的学习都对应了教师所设计的一个教学板块,从而形成严密的逻辑顺序,既有浓厚的情感,也有很强的理性色彩。

【本文系2017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俄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課题编号:2017ZCY29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手法诗歌课文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拟人手法真多情
七月诗歌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