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良
(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青岛 266000)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骨科诊治的胫骨后侧平台骨折6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4.23±8.32)岁;后内侧骨折17例、后外侧骨折13例。观察组男女各15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4.66±8.50)岁;后内侧骨折16例、后外侧骨折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对照组
该组患者根据患者骨折实际情况给予传统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做好手术准备后,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给予硬膜外麻醉,于外侧踝内侧或后外侧骨部位做“L”形状切口,使用大小相符的桡骨远端将骨板锁定,将至放置在外侧踝后侧,将螺钉拧入,并做好负压引流管,将切口逐层缝合即可。
(2)观察组
该组患者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充分准备工作,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并给予硬膜外麻醉,将关节镜置入,对关节内结构、骨折块等损伤情况进行了解,根据骨折分型给予对应复位固定,通过顶棒撬拨冲顶且在关节镜下,将塌陷关节面做复位处理,将自体的髂骨植入骨缺损区域,使用钢板做固定工作。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且术后3个月定期来院行X线检查[1]。
(1)评价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应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2]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值设置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恢复效果越好。(2)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应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3]评价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恢复效果越好。(3)统计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者对治疗满意度。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中、差分别有20例、8例、2例和0例;对照组依次为11例、9例、8例和2例。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67%(χ2=6.667,p<0.05)。
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可、差分别有19例、8例、2例和1例;对照组依次为12例、8例、8例和2例。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67%(χ2=4.812,P < 0.05)。
观察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分别有20例、10例、0例;对照组依次为18例、7例、5例。观察组的满意度为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3%(χ2=5.455,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96.78±10.33)d,显著短少于对照组的(123.33±15.75)d。(t=6.054,P < 0.05)。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分别有胫骨后内侧骨折和后外侧骨折两种情况。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诊断难度偏大,主要通过及时治疗,在较短时间内复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对患者早日恢复关节稳定性、参与早期功能锻炼具有明显效果[4]。
随着微创技术的深入发展,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被渐渐的应用于骨科手术治疗中,该手术方式具有视野开阔、清晰及手术切口小等优点,在直视情况下对半月板、交叉韧带等组织结构的损伤情况、骨折移位情况进行了解。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证明,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可行性高,对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骨科中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建议采用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邢雨旸.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2):3156-3157.
[2] 段永刚,李治国,唐晓龙,等.关节镜联合内固定一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5,14(7):737-739,742.
[3] 姜荣辉,曹银吉,乔冠儒,等.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25):65-66.
[4] 郭泽,滕涛.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