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分析

2018-04-12 03:11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右心室特发性室性

陈 芹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1]。室性早搏是指窦房结激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心室内某一异位兴奋灶提前激动而引起的心室搏动[2-3]。临床上以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最常见,此类室性早搏患者的心脏结构正常,无心脏器质性改变,且通常患者预后较好[4-5]。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6-7]。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加速力(AC)、心率减速力(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指标,以此探讨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44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5例,女29例;年龄16~65(47.49±13.24)岁。①纳入标准:均符合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8];无意识障碍;未合并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年龄16~66岁。②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近期服用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或者抗心律失常药物者;合并甲亢、糖尿病等相关性疾病者。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4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28例;年龄17~66(47.39±13.34)岁。纳入对象均无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且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压、心电图等检查均提示正常。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研究对象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相关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心脏彩超、胸片、电解质、心肌酶等,并采用美国DMS300-4A动态心电图机完成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由专业医师记录数据并导入相关计算机软件分析得出DC、AC、DRs(包括DR1~DR10)值以及HRV的频域和时域指标。HRV的频域指标包括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以及LF/HF;HRV的时域指标包括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pNN50)、24 h内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RR总体标准差(SDNN)。

2 结果

2.1DC、AC以及HRV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LF/H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DC、AC、SDNN、SDANN、RMSSD、pNN50、LF和H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DR1~DR10数值比较两组DR1、DR8和DR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R2、DR3、DR4、DR5、DR6、DR7和DR9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研究对象DC、AC以及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比较

注:观察组为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AC为心率加速力,DC为心率减速力,HF为高频功率,LF为低频功率,pNN50为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SDANN为24 h内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RMSSD为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SDNN为RR总体标准差

表2 两组研究对象间DR1~DR10数值比较

注:观察组为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DRs为连续心率减速力

3 讨论

右心室流出道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特发性室性早搏发生最多的部位,这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一经明确诊断,利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成功率高达90%[9-10]。右心室流出道与主动脉窦、左心室流出道相毗邻,解剖位置靠近,并位于心脏的左右侧[11-12]。有资料显示,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人群,以老年人居多[13]。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14]。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其中约62.8%的患者合并有房性早搏,其次是传导阻滞[15]。室性早搏夜间发作较多,白天发作较少,常规12导联心电图常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AVR导联呈QS型,AVF以及Ⅱ、Ⅲ导联呈大R波[16]。目前临床对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许多研究报道表明,儿茶酚胺所介导的触发活动和延迟后除极与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17-18]。由于儿茶酚胺分泌增多,β1受体兴奋性增强,引起腺苷酸酶激活增加,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增加,而钠和钙交换时产生的电流诱发室性早搏,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19]。

自主神经功能常利用24 h动态心电图的HRV指标来反映,比如SDNN反映整个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控作用;RMMSD和SDANN反应交感神经张力大小[20]。在2006年和2012年有学者发现并提出利用DC、AC、DRs来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新技术,该技术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并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21]。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间DC、AC、SDNN、SDANN、RMSSD、pNN50、LF、HF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LF/H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相较于LF,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的HF比健康体检人群降低更显著,又因为HF反映迷走神经功能,HF减小就说明迷走功能减退。本研究还发现,虽然两组间DR1、DR8、DR10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是观察组DR2、DR3、DR4、DR5、DR6、DR7以及DR9均低于对照组,由于DRs是评估迷走神经功能的敏感性指标,DRs值减小说明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减退[22]。

综上所述,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且以迷走神经张力减弱为主。由于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少的不足,今后应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邓盛荣,舒茂琴,宋治远,等.Carto XP/Carto3与常规标测指导下消融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3):265-270.

[2]林亚洲,陈林,杨志平,等.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与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电生理特征[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6,20(1):21-25.

[3]高潮,张静,潘健源,等.单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1):66-68.

[4]李进,郑程,李岳春,等.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的早搏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5,19(5):388-392.

[5]刘恩照,张其同,许纲,等.碎裂电位指导下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8):700-704.

[6]欧振恒,田晓虹,蒋凌燕,等.Ensite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s1):36-39.

[7]马一鸣,时向民,陈琪,等.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4):452-455.

[8]靳晶,黄丽红.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6,37(8B):36-37.

[9]王璇,杜荣增.频发室性早搏患者91例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特征分析[J].江苏医药,2016,42(20):2221-2223.

[10] 崔吉宏,张金蓉.心率变异性与老年冠心病者严重心律失常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16,27(13):2187-2189.

[11] 张俊蒙,王云龙,任学军,等.左/右心室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分布及射频消融手术特点[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7):607-611.

[12] 齐连芬,李川洁,方业明,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及心率变异性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73-76.

[13] 郑家红,陈海兰.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5,19(9):1757-1758.

[14] 王文娟,文红霞,曹晓晓,等.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6,35(7):481-485.

[15] 潘程婕,张芳,何涛,等.心率减速力评价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2):291-292.

[16] 李可,胡元会,李偲偲,等.特发性室性早搏病人左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13-116.

[17] 杨丽,张囡囡.心率减速率和连续心率减速率在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971-973.

[18] 师幸伟,杨波,芦兰,等.心率减速力评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失衡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6,37(16):2419-2421.

[19] 陈光毅,林佳选,季亢挺,等.左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6,20(2):140-144.

[20] 郜玲,陈韵岱,石亚君,等.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9):1519-1522.

[21] 张文芝,张园园,王红宇,等.心率减速力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同分级风险预测的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6):847-849.

[22] 李霞,程曼丽,谢梅,等.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9):656-659.

猜你喜欢
右心室特发性室性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特发性腹痛一例
心肌梗死:左右大不同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