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娟
[摘 要]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本文从实际出发,论述了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养成教育的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养成教育 意义 原则 措施
中图分类号:S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4-0005-01
有人说:“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习惯决定成败,好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
抓好养成教育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取得了较大成效。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从行为训练入手,利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生活就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抓好养成教育的原则
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更是学校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我认为,在养成教育中要体现如下原则:
第一,以抓规范为切入口。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第二,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为出发点,深入开展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组织一系列的养成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以效果为总目标。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团队意识,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遵守公德、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抓好养成教育的措施
养成教育要體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我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了如下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加强班集体的作用。我利用团队活动、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矫正其不良习惯。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科学评价。
其次,加强方法引导的作用。我认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将校训、班训、培养目标等内容标识墙上,时时警示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教育学生礼貌真诚待人,在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注重基本礼仪和礼节。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尊重父母的严格要求,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老师的严格训练和管理,虚心接受指教。遵守诺言、说话算数,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自己做,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经常反省自己,并敢于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在学校主动为同学和老师服务。在学习提升方面:制定适合自己现状的学习目标。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专心听讲,勤于动脑,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主动参与讨论,大胆想象和联想。拓展思维,将所学的知识深刻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后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刻苦钻研,虚心求教,遇到难题不退缩、不逃避。善于思考,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经过独立思考,再去请教他人。经常做到认真及时,举一反三,把握重点、融会贯通。学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和整理知识,注重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再次,加强家校共育的作用。我认为,养成教育要做到课内课外相统一,学校家庭共促进。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作为班主任,我就是沟通家校的重要桥梁。在学校,我引导学生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同时教育学生在家里多做一些家务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生产劳动。我还积极与家长加强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需要,了解子女的行为养成状况,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我经常与家长一起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将来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从小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气质和个性品格,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引领他们走向高雅、和谐和美好。
养成教育是计划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注重方法和效果。养成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安排内容,克服养成教育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讲求序列化。
参考文献
[1] 阎华荣.大学生养成教育初探[j].邢台学院学报,2003.
[2] 魏焕金.浅析中小学生素质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2.
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