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

2018-04-09 10:38刘蕊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6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培育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蕊

[摘   要]高中《经济生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采取多种方法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确定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促进学生自觉培育;通过优选教学素材并精心设计问题,实现无形渗透;精心组织活动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创造相互熏陶的环境;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践行等。

[关键词]经济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个体正确的价值观很难自发形成,需要培育和引导。思想政治课可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以高中《经济生活》教材为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以下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确定教学目标,告知学生,自觉培育

美国学者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是知识目标,教学时,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市场配置资源”时,教师确定了如下价值观目标,并在导学案中明确告知学生。

(1)认识资源的有限性,树立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培育和践行爱国观;

(2)树立法治观念,遵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3)树立诚信观念,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个人品质。

为实现第一个目标,教师首先用大屏幕展示情景材料《怎一个“荒”字了得!》,让学生通过数据了解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水荒、电荒、煤荒等问题。然后教师适度引导,使学生不难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再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到,为了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一要节约现有资源,二要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反思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行为、自己能为解决资源短缺做些什么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教师所确定的价值观目标认同度很高,在生活中开始自觉节约用电用水,不浪费食物和笔墨纸张,更可喜的是,部分学生还有了循环利用资源的意识,很好地践行了爱国观。

为实现第二个目标,教师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搜索“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的最新数据,并设计了探究问题: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能列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事例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自主探究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最后一致认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超速超载、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首要原因。接着,学生列举了生活中不遵守规则的种种表现。通过交流共享,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场竞争也需要规则,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因此,要自觉树立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遵法守法用法。

为实现第三个目标,教师设置情景“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购房贷款遇麻烦”,让学生探究其原因,并分析如何才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列举了自己所经历过的以及从各种报道中是否存在看到或听到的种种不诚信表现,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说谎、作弊、欺骗父母(老师、同学)等不诚信行为,分析了诚信缺失的危害。最后,通过教师的点拨和自我领悟,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法律的规范,更需要道德的约束,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树立诚信观念,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个人品质。

二、优选教学素材,设计问题,无形渗透

教学素材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学情所组织的有助于教学的各种资料,包括文字材料、图表数据、音频视频及软件等。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对情感的体验,都是围绕教学素材展开的[1]。实践证明,适切的教学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并能够发挥思想教育功能,帮助教师于无声处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优选素材、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和练习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在探究问题和完成练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于“不经意”间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达到“无痕”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学“企业的经营”时,教师针对我国企业缺乏自主品牌、精品意识不强的问题设计了任务,请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简述如何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虽只字未提“敬业”,但通过精选素材、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敬业的重要性,培育学生的敬业观。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消费品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材料二】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材料三】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精心组织活动,合作交流,相互熏陶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并植根于学生的思想深处,需要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心理环境。为此,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课堂當作学生探究、表演的大舞台,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活动中愉快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根据《经济生活》教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特点,在教学中可通过角色模拟、课堂辩论、情景表演、主题演讲等活动,用学生的语言和学生的素材教育学生,让他们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受到启迪,在交流共享中相互熏陶,在探究体验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开展了“我是家长我当家”的角色模拟活动,让学生模拟家长“当家”一个月。要求制定出家庭消费计划,要体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的理念;到月底时要结算,并作出总结,在课堂上与同学相互交流。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进而理解了父母的艰辛,并感恩父母,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活动中的课堂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与借鉴,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

又如,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时,组织了题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VS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轉变观念”的辩论活动;在教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时,组织了题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在维护公平VS重在讲求效率”的辩论活动。通过有效开展课堂辩论,用好争议性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学到有血有肉的知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能够通过遵守辩论规则和辩论程序,培育学生法治意识[2]。

四、贴近学生实际,领悟体验,主动践行

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最终目标是要唤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因此,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要在题材的选择上、在语言的表达上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有深刻体悟,能主动践行,成为看得见、够得着、落得实的具体行动。否则,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学生或者不愿去做或者无从做起。

例如,培育中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就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切忌空洞抽象。事实上,以上价值准则并不抽象,反而很具体,并且有多种体现方式。对中学生而言,爱国就是把伟大的爱国精神落实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发奋读书上,落实到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学校、节约资源、低碳生活上;敬业可以是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学有所成,全面发展;诚信可以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不说谎、不作弊、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等;友善可以是尊敬师长、听从教育、服从管理、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等。作为学生,能做好这些方面,就是在践行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名好学生,一位好公民。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将《经济生活》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使之有机融入学科教学的过程,通过日积月累的“浸润”与“孕育”,一定会在学生思想深处播下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成为感召学生心灵的伟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倩.例谈教学素材的选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7):32-33.

[2]徐霞,贡和法.蕴含·融入·渗透——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例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3(6):14-15.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培育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