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互动元话语在英语学术论文中使用的跨学科研究

2018-04-09 02:09:51刘凌玲
关键词:第一人称学术论文写作者

刘凌玲, 龚 亨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学术话语过去通常被认为应该是客观(objective)和非人化的(impersonal),人们以往普遍认为学术论文写作只需以传递信息为己任,作者应该尽量避免将个人印记卷入其中以保持客观性,似乎“人”的作用并不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这种观念曾经几乎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学术规范。海兰德认为之所以这样的写作策略有一定市场,是因为人们一度认为绝对客观和非人化可以将作者和作品的可信度最大化。这其实是一种缺乏实证的偏见和误解[1]。

海兰德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人际意义的角度出发,指出“语言交流不仅仅是交换信息、产品或服务,也涉及表达个性、态度和信念”[2]。既然学术写作也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形式,那么交流中就不可能仅仅是在传递信息和观点,写作者同时必然也有意或无意地在树立自己的学术形象、建立和读者的互动关系。写作者通过对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句、引用和研究主题等的选择,向读者呈现了各自或自信权威,或灵活可商榷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是如何看待学术圈其他人以及如何定位自己的,并且传递了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

斯雷德认为,由于所有的学术论文都要求作者有原创性的贡献,那么使用元话语策略来突出作者的主体作用并与目标读者进行有效互动就不可避免了[3]。海兰德在他的元话语理论体系中,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表达人际意义的元话语类别——人际互动元话语(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主要包括增强语(boosters)、模糊语(hedges)、自我提及语(主要包括第一人称代词,first person pronouns)、态度标记(attitude markers)和介入标记(engagement markers)。尤以前三种人际互动元话语更能凸显作者主体身份,有利于建立和保持作者读者的互动关系。其中,增强语用来强调作者对某命题的确定,模糊语用来减弱对命题的确定,第一人称代词则用来指向作者自己[2]。

这三种典型人际互动元话语在英语学术论文中的使用情况引起了应用语言学学者们浓厚的研究兴趣。然而目前,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传统与文化研究领域,对人际互动元话语使用的研究刚刚起步,同时针对增强语、模糊语和第一人称代词这三类元话语的跨学科比较研究则更少。本文从笔者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出发,聚焦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和应用语言学四个专业领域,选取这四个专业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20篇英语学术论文建立起一个语料库,以海兰德人际互动元话语理论为文本分析框架,使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统计三个典型人际互动元话语(增强语、模糊语和第一人称代词)在本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行跨学科对比研究。

一、研究现状

现有的针对这三类典型人际互动元话语在英语学术论文中使用情况的研究,对增强语和模糊语使用的研究稍多于对第一人称使用的研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胡光伟和曹峰分析比较了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中外学者在增强语和模糊语使用上的异同,他们的语料库仅限于论文的摘要部分,包括8本国内外应用语言学期刊的649篇摘要,研究发现实证型论文中增强语使用高于非实证型论文;英语期刊中模糊语的使用高于中文期刊[4]。他们的研究并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问题,也仅限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张军和陈成辉也对应用语言学期刊中的中外学者论文中结语部分的模糊语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他们的研究中不包括增强语和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5]。他们得出的结果显示英美学者更多地使用了模糊语,这一结果与胡光伟等人的研究结果互相印证。

海兰德和阿比德曾分别对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两类论文中增强语和模糊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跨学科对比研究,他们的研究也并不涉及第一人称的使用情况。海兰德认为,人文社科类论文明显使用了更多的增强语,而在自然科学中,模糊语和增强语的使用均较低[6];阿比德则发现人文社科的学者明显使用了更多的模糊语,在增强语使用上的差异则较小[7]。两人得出的结果几乎是相悖的,这说明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

对第一人称使用的研究及其跨学科比较研究极少。海兰德认为第一人称代词是自我提及元话语中最典型的语言形式,他分析了第一人称代词在涵盖文理学科的8个专业领域共320篇国际顶级权威期刊中的使用频次,结果发现平均每篇论文使用了22.7频次的第一人称代词,其中,理科平均11.9,社科33.6[1]。然而他的研究并未涉及增强语和模糊语的使用情况。

总之,目前对于人际互动元话语在英语学术论文中使用的研究,仍然存在语料库规模不足、涉及专业不全、选取的元话语类型及其具体语言形式单一等瓶颈问题,尤其是同时对凸显英语学术论文文本人际意义的增强语、模糊语和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跨学科对比研究几乎没有,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成果作为支撑。

二、分析框架与元话语语言形式

海兰德提出的人际互动元话语是指作者通过运用某些语言形式来提示读者领会作者的意图,从而达到和读者交流互动的目的。具体包括5类,分别是表强调的词语——增强语、表模棱两可的词语——模糊语、自我提及语——主要包括第一人称代词和自我引用等、表评价态度的词语——态度标记,表互动关系建立的词语——介入标记[2]。

这一分类体系主要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的人际元功能理论。韩礼德明确了语言的三种元功能: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其中人际元功能主要指语言可以用来表达、建立和维系社会和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元话语则能帮助作者表达观点,与读者进行有效交际[8]。

由于前三种元话语更能体现写作者的主体意识,且如前言中所述缺乏足够的研究,尤其是缺乏跨学科的对比研究,本文将选取增强语、模糊语和第一人称代词这三个典型人际互动元话语的维度来进行跨学科文本对比分析。这三种元话语的人际元功能主要通过情态系统和人称代词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情态系统表达了写作者对命题和提议的判断和态度,人称代词的使用则可以表达写作者对自身作者身份的定位。

表1 30种人际互动元话语语言形式

根据海兰德[2]的分类,我们首先选择确定了需要进行分析探讨的30种典型的人际互动元话语语言形式,包括11种增强语、13种模糊语和6种第一人称代词。其中,动词assume和它的名词形式assumption被归为一类考虑。本研究所选取的30种人际互动元话语形式具体见表1。

三、语料库文本分析

1.研究问题

本文是一个基于语料库的文本分析研究,主要从增强语、模糊语和第一人称代词这三种人际互动元话语使用的维度,来揭示四个学科在这三种元话语共30种语言形式使用上的异同。具体来说,本文将会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研究。

(1)增强语、模糊语和第一人称代词这三种元话语的使用频次在总体上趋势如何?

(2)增强语、模糊语和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在不用学科中是否存在差异?

(3)增强语、模糊语和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在不同学科存在怎样的差异?

2.语料库构建

本研究针对研究者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建立了自己的语料库,涵盖理工学科和社会科学四个专业,分别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和应用语言学。每学科通过咨询、访谈该学科的专家和博导,分别选取了5篇在该领域国际顶级权威期刊上发表的优秀英语学术论文,构成语料库总共20篇论文。所以,从内容上来看此语料库涵盖了理工学科和社会科学,同时又具有权威性,符合国际英语学术话语圈的规范。论文汇总情况见表2。语料库总词数为131772英文单词。

表2 语料库论文及专业汇总表

3.研究结果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本处理采用Wordsmth Tools (4)[9],在语料库中搜索、定位并统计增强语、模糊语和第一人称代词这三类人际互动元话语的典型语言形式使用的频率次数、分布趋势和学科异同。

表3 论文中元话语使用的平均每篇频次与跨学科分布(单位:次/篇)

表4 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平均每篇频次与跨学科分布(单位:次/篇)

表3和表4展示了这三类元话语分别在总语料库、理工科语料库和社科语料库、四个专业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次数与异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在四个专业的英语学术论文中,都使用了这三种人际互动元话语。总体来说平均每篇论文分别使用了25.1、32、28.95次增强语、模糊语和第一人称代词。其中,土木工程的使用频次最低,应用语言学最高。

(2)社科类英语学术论文平均比理工类的论文更多地使用了这三种元话语,但这并不意味着任意社科专业都比任意理工专业更多地使用了这三种元话语。此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属于理工科的水利水电工程比属于社科的工程管理更多地使用了这三类元话语。

(3)在四个专业中,模糊语的使用频次均高于增强语,总体平均每篇高6.9次。其中,土木工程的增强语使用频次最低,平均每篇仅6.2次;应用语言学的模糊语使用频次最高,平均每篇60.2次。

(4)在四个专业中,都使用了第一人称代词,总语料库达到平均每篇28.95次。社科类和理工类分别是平均41.3和16.6次,可见社科类英语学术论文中更多地使用了第一人称代词。其中,土木工程的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次最低,平均每篇仅3.6次;应用语言学的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次最高,平均每篇64.8次。

(5)社科和理工类论文中复数形式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每篇频次均高于单数形式第一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尤以理工类论文表现更为显著。需要指出的是,部分复数第一人称代词并不是仅指写作者们,而是包括了写作者和读者。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差异,理工类论文平均使用单数形式的第一人称代词是3.2次/篇,显著低于复数第一人称代词13.4次/篇的使用频次,后者是前者的4倍多;而在社科类论文中,单数和复数人称代词的使用差别则并非如此明显,分别为16.3次/篇和25次/篇,后者仅为前者的1.5倍。

四、讨论

1.人际互动元话语的功能和作用

海兰德指出,用读者期待和理解的方式写作,读者才会更容易理解,才会觉得更有趣,才有可能获得想要的反馈和结果[2]。本研究的结果支持证明了人际互动元话语就是能达成这一目的的语言形式,可以在英语学术论文这种文体的写作中使用。

增强语和模糊语的使用主要反映出写作者对论断的肯定程度的不同。分析和研读本次语料库中的具体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当写作者想要表达对论断的确信、要构建与读者的共识、或者想要强调和读者分享了相同的信息、知识或观点的时候,可以使用增强语;而当写作者想要表达对论断并不完全确信、表明这个论断只是个人观点、表示谦虚委婉和对读者的尊重、或者想要留下继续探讨的空间的时候,可以使用模糊语。总之,增强语和模糊语的使用能表达出作者对论断的评价态度和确信程度,有利于读者做出自己相应的判断。

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只指写作者,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可以凸显论文写作者在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显示论文写作者的作者主体性(尽管这并不是唯一显示作者贡献的方式)。本次语料库案例显示,专指写作者的第一人称代词的功能和作用具体表现在:有利于写作者解释自己的研究工作、展示写作者的作用、向读者证实写作者的专业可信度、强调写作者在研究和写作中扮演的角色。另一种情况是,部分复数第一人称代词并不仅仅是指写作者们,而是包括了写作者和读者;其使用传达出写作者和读者同属共同的学术话语圈、共享某些学术观点和知识、遵从共同的学术传统和文化,从而有利于建立作者读者相互理解甚至结盟的学术共同体。总之,第一人称代词在突出作者的原创性、加强作者读者相互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跨学科差异产生的原因

针对增强语和模糊语使用上的跨学科差异,我们认为,理工科的学术研究往往是基于试验,而试验的结果又产生精准的数据,这一特征使得在这一类研究论文中,模糊语和增强语的使用相对较少。相应地,对于社科类的研究来说,由于往往很难具体量化研究的结果,同时对结果的讨论常常涉及个人观点,因此社科类的论文中通常会用更多的模糊语和增强语。这一观点可以和前人类似研究中的观点相互印证。海兰德指出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更趋向于个人意志,而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则尽量客观地描述他们的结论[6]。阿比德则认为,差异可以解释为人文社科类的学者更加依赖个人陈述和说理,而自然科学的学者似乎尽力在缩小个人因素介入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加青睐用准确的数据说话[7]。

而针对第一人称使用上的跨学科差异,我们认为,由于理工科的研究大多进行了精准的试验,拥有客观的实证数据,这已经可以突出结论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原创性贡献,因此可能较少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较少使用单数形式的第一人称代词,因为相当多的理工科研究费时、费力、工作量较大,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才有可能实施并获得成功,所以更有可能使用复数形式的第一人称代词。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的作者往往需要在论文中表达个人观点,这时候如果表现出一个相对清晰的个性特征并和目标读者保持互动,将会是一个高效的行文策略,因此可能会较多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

3.教学应用与启示

纵观当前我国高校,以英语语言水平考试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正开始逐步向以英语学术交流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转变,国际化背景下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日益显得尤其重要。教师不能再固守着传统的以通用英语为目的的英语教学(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不变,而是必须逐步向“通用学术目的英语教学”(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 EGAP)转变。然而,目前我国的通用学术目的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瓶颈,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首当其冲,主要表现为内容陈旧、单一,不与国际接轨。

刘凌玲认为,我国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不是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和能力不足,而是学生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传统与文化缺乏了解。为弥补目前此类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不足,刘提出要以国际前沿的“英语学术写作传统与文化”的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和核心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具体来说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英语学术论文的体裁结构、语言特征以及与论文写作者、读者和更为广泛的学术文化相关联的主题[10]。章毅[11]和张贤芬[12]都曾提出过在写作教学内容中引入元话语教学的建议,他们认为无论是哪一类别学科的学术写作者,都应该学会以一种读者友好型方式来使用模糊限制语、增强语和自我提及语,从而让其学术写作变得更准确、严谨和易于理解。

本研究聚焦英语学术论文的语言特征及相关的学术文化问题,第一手获得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证明了三类典型人际互动元话语的使用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观点。从本文的分析可见,以往为人们所忽视的人际互动元话语,无论是在社科类还是在理工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都可以被用作一种构建作者身份和与目标读者沟通的写作策略。尤其是本文关于第一人称使用的实证研究结果,颠覆了很多写作者想当然地认为学术写作中不应该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的陈旧观点。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跨学科比较的异同对于不同类型学科和有关专业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将会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活动中引入人际互动元话语使用策略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国际学术话语圈。

五、结语

“我即我所写”,就算是在最讲求严谨、最拘泥于体裁形式的学术论文写作中,作者的个人印迹和个人光芒也难以掩盖其中。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理工科还是社科类的英语论文中都会用到增强语、模糊语和第一人称代词,以突出作者的贡献、表达作者的评价与态度,并构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这三种人际互动元话语的使用虽有一定的跨学科差异,但无疑都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通用学术英语教学(EGAP)改革中引入人际互动元话语使用策略的教学内容,将有利于学生融入国际学术话语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Hyland K. Humble servants of the discipline? Self-mention in research articl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1, 20:207-226.

[2]Hyland K. Exploring interaction in writing[M]. London: New York, 2005.

[3]Slade C. Research papers, reports and thes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Hu G W, Cao F. Hedging and boosting in abstract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rticl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medium journals[J].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1, 43:2795-2809.

[5]Chen C, Zhang L J. An inter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use of hedging by Chinese and Anglophone academic English writers[J].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2017, 8(1): 1-34.

[6]Hyland K. Boosters, hedging and the negotiation of academic knowledge[J].Text, 1998, 18: 349-382.

[7]Abid R. 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 an indicator of interaction and identity[J].Discourse Studies, 2001(4):139-145.

[8]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9]Scott M. Wordsmth Tools (4)[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0] 刘凌玲.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传统与文化研究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11(3):41-44.

[11] 章毅.教授元话语对写作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2008,10:34-36.

[12] 张贤芬.元话语的使用与作文的质量[J].扬州大学学报,2012(3):64-67.

猜你喜欢
第一人称学术论文写作者
掉在地上的都要捡起来
黄河(2024年2期)2024-05-24 00:00:55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系统医学(2023年18期)2024-01-10 01:57:20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系统医学(2023年13期)2023-10-26 04:04:08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系统医学(2022年17期)2022-11-07 09:23:50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系统医学(2022年2期)2022-05-05 07:10:46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42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2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中国收藏(2017年4期)2017-05-13 07:23:02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安徽文学(2016年2期)2016-02-03 03:07:26
第一人称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