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因素在德语作为三语写作中的影响

2018-04-08 07:36张丽娜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写作

张丽娜

摘要: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维因素在外语写作中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三语写作并非纯粹的三语思维过程,学生在三语写作中既无法摆脱一语思维的决定性影响,也广泛受到二语思维的正负迁移的牵制。在以往的三语写作教学实践中,如何避免一语思维的影响,如何推动三语思维直接发挥作用,以及二语学习经历是否有益于三语写作水平提高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德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因此,本文主要在三语习得理论背景下考察一语、二语思维因素对德语作为三语写作的影响,以求对今后的德语作为三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三语习得德语作为三语; 写作; 思维因素

一、引言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在传达人类思维成果的过程中,不同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词语选择、语序排列、篇章组合和表达手段使用等语言运用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尽管存在语言水平、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其他诸多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在脱离研究主观思维因素和语言关系的情况下进行语言应用研究是不可设想的,这一点也体现在德语作为三语写作的教学实践中。三语写作并非纯粹的三语思维过程,学生在三语写作中既无法摆脱一语思维的决定性影响,也广泛受到二语思维的正负迁移的牵制。因此,本文将基于三语习得理论,理清影响德语作为三语写作的一语、二语思维因素,并进一步探索以此有效促进三语教学实践的可能性。

二、 理论背景

三语习得,指针对母语和第二语言外的一种或多种语言的习得过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的多语种学习研究,并在本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三语习得是在二语习得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二者却有明显区别:二语习得,将二语、三语等多种外语视为一个整体,强调外语间的共性以及母语(一语)与外语(二语)的差异性;三语习得则重视每种语言的个性,强调母语与每种外语间的语言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一语(母语)和二语(第一外语)在三语(第二外语、第三外语乃至第N种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促进和阻碍这一过程的语言迁移因素等问题。

国内的三语习得研究起步于21世纪初,主要集中于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汉语作为二语和英语作为三语情况下二语迁移对三语学习的影响,这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不符。此外,有少量研究者关注高校外语专业第二外语的习得状况,例如针对以汉语为母语(一语)的法语(二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三语)习得或者英语(二语)专业学生的德语或法语(三语)习得的实证研究。但是,由于样本数量少和研究方法受限等问题,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或多或少都存在缺乏信度和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只能被算作探索性研究。

近20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外的三语习得研究也产生了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完成社會认知主义转向。三语习得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者特征描述,而是广泛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习得过程研究。例如,从社会语言学理论出发,可以利用跨语言的历史文化知识来促进三语习得过程。

第二,将元语言意识视为多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元语言意识,指语言学习者自身对于语言特征和功能的思考和反思能力,包括对语言知识的分析和对语言加工的控制两部分。现有研究表明,多语学习经历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显性语法能力和语用意识,还可以增强其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多语学习者也会意识到客观语言距离和心理语言距离的差异,进而为语言迁移提供条件。

第三,研究一语、二语和三语间的语际迁移。Oldin在《语言迁移——语言学习中的跨语言影响》(2001)中指出,语言距离、学习者已有的二语水平、学习时间的长度等因素都对一语和二语在三语习得中的地位存在显著影响。总的来说,尽管学习者的年龄以及在二语环境下的居住时长、所接受的教学时长和自学自用时长等语言接触变量,也对正负语际迁移的产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一语对学习者的三语语音特征、词汇借用以及写作话语特征的影响才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但他也同时指出,一旦具备必要条件使得二语足以对三语发生语际迁移,那么三语学习者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都会受到二语的确切影响。

三、 思维因素在德语作为三语写作中的影响

我国高校德语专业的学生,普遍为以汉语为母语(一语)、英语为二语、德语为三语的三语学习者。在以往的三语写作教学实践中,如何避免一语思维的影响,如何推动三语思维直接发挥作用,以及二语学习经历是否有益于三语写作水平提高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德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目前国内外的三语习得研究,已经证实了思维因素对外语写作的重要性,印证了三语写作并非纯粹的三语思维过程,而是在一语思维和二语思维深刻影响下的三种思维模式间的互动转换。这种互动转换之所以在写作、翻译等书面表达上表现得更为显著,是由于它们受到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更小,又免于表情、动作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而且对交际反馈的直接性和直观性没有要求。但是,国外学者对写作等三语单项能力研究的关注度,远远不及他们对三语整体语言能力的研究。

刘玲玉是我国最早关注德语作为三语写作中影响因素研究的学者,是中国知网唯一两篇以三语写作能力为主题的研究论文的作者,为完善三语单项能力研究作出了贡献。她以南京大学、南京金陵学院、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学院、湘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等7所国内高校德语专业二年级的229名学生为对象,使用一篇汉语(一语)命题作文、一篇英语(二语)命题作文、一份中译德(一语译三语)测试、一份英译德(二语译三语)测试和一次德语(三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写作成绩作为测试工具,研究一语和二语迁移对三语写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语写作水平、一语译三语和二语译三语水平在中等阀限内与三语写作水平呈正相关,但超此阀限以外就不具有显著影响;二语写作水平则始终与三语写作水平呈正相关,不存在阀限。这也就是说,在德语学习的初级乃至中级阶段,德语专业一语写作水平较突出的学生的三语写作水平也不会差;反之,在这一阶段三语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一语写作水平也不会差强人意。尽管这一研究表明,提高一语写作水平并不会对高级德语学习者的三语水平产生明显助益,但是如果学生在大学之前的一语水平低下,或者大学入学后未能维持一定的一语水平,无疑会从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三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此外,刘玉玲的研究结论还支持了一直以来德语教学界流传的说法,“英语(二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德语(三语)也会学得不错”。德国著名三语习得研究专家Hufeisen曾针对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欧洲人群进行了与刘玉玲类似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与她一致的研究结论。在他看来,外语学习的经验和策略是相通的,三语写作成绩不高的学生,二语写作水平也往往不尽如人意。综上可知,刘玉玲的研究结论对我国高校德语专业教师今后的三语写作教学实践有重要启示意义:既要维持并加强我国高校德语专业学生入学前的汉语写作水平,也要注重对他们英语写作水平的培养。此外,今后在我国高校德语专业招生选拔过程中加大对考生英语水平的考察权重,势必也是一个“因材施教”的好路径。

鉴于一直以来我国大学阶段之前的英语教育现状,我国高校德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德语写作之前已普遍接受了系统的英语(二语)写作教学,或者说不同程度上掌握了外语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德语(三语)写作水平。而大学德语系英语(二语)和德语(三语)教学并行实施的现状,也客观上制造了一语(汉语)、二语和三语思维相互影响的必要条件。例如,德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在以汉语(一语)书面语表达中都表现出显著的德语(三语)思维特征,例如学生普遍以非施事关联描述视角进行交际意图和策略的表述,大量出现如“工作被我下午做”,“在大会上掌被鼓”之类的句子。但在完成中德双向笔译和高级写作等德语专业高年级课程学习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会有意识地提高对上述三种语言思维关联性的把控,继而从整体上提高个人的写作能力。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思维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日益频繁,随着我国对德语人才需求的不断放大,三语习得研究必将进一步推动世界范围内的跨语言、跨学科和跨文化交流,而以德语为三语写作等三语单项能力的研究也将在我国德语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赢得更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占馥. 思维与语言应用[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4, 28.

[2]韩曙花,刘永兵. 西方三语习得研究对我国外语研究的启示[J]. 东北师大学报,2012,(6).

[3]袁庆玲. 三语习得国内外研究综述[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6).

[4]刘玲玉,孔德明. 一语、二语迁移对三语写作的影响[J]. 阅江学刊,2014,(5).

[5]Hufeisen, B. Englisch als erste und Deutsch als zweite Fremdsprache[M]. 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Verlag, 1991.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写作
走出高中作文教学的误区
小学生求真写作初探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