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珊
近年来,中职教育得到大力发展,但学生厌学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它已影响到中职学校的正常发展,这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背道而驰的。笔者主要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四方面因素来分析中职生厌学情绪产生的缘由,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建议。
1.学生个体因素
(1)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中职学生大多来源于初中毕业生的最底层,对语数外等文化课程的学习没有丝毫兴趣,甚至厌倦了这些课程;同时,这些学生往往学习习惯较差,进入中职校后,面对的课程类别和教学内容都是崭新的,常常使得他们无从下手,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动机不强。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处于教育的边缘地带,他们学习自信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进入中职校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动机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据统计,有明确学习动机的学生占43.07%,没有明确学习动机的同学占56.93%[1]。种种这些,都成了中职生厌学的“催化剂”。
(3)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迫于中考落榜的压力进入中职校的学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由此产生了学习上的懈怠心理,更谈不上对学习的兴趣了。据我校统计,目前学生对自己专业感兴趣的只占11%左右,兴趣一般的占44%,没有兴趣的占45%。心理学家认为,对自己从事的学习或工作感兴趣的,可以发挥其才能的80%-90%,而不感兴趣的只能发挥20%-30%的才能。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致使成绩一降再降,导致恶性循环,很快就形成了厌学情绪。
2.学校教育因素
(1)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合理。教育理念决定教学行为。目前很多中职校没有实现实质性的教学改革,仍以灌输式为主,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地激发。还有些中职学校的“宽进宽出”政策,使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和动力,也是导致中职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学校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虽然各种规章制度都有,但执行上却自欺欺人,自己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所有学生都正常毕业。可想而知,这些情况对学生厌学的养成是不是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催化作用呢?
(2)课程设置及内容缺乏职教特色。目前很多中职校的课程仍延续“三段式”课程大框架,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加剧中职生职业学习的畏难情绪,直接导致所学与所用脱节,学生体验不到学习一技之长的快乐,也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另外,在教学内容上,一些科目过时陈旧、脱离实际、缺乏创新;另一些科目内容过深,直接照搬大学教材内容;还有一些科目理论性太强,技能操作又阐述非常粗略,教师教起来很吃力,学生面对教材无从下手、产生厌烦。
(3)教师的自身素质不合格。在中职校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缺乏系统的知识理论基础,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有的连最基本的备课、上课步骤都不了解,更谈不上教学艺术了。另外,少数教师自身教学态度不端正,甚至在教学中出现一些厌教情绪,这必然会影响和波及学生的情绪。
3.家庭教育因素
(1)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对孩子的溺爱放纵,使孩子容易形成任性、骄横、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和学习意志力薄弱的现状,易发厌学情绪。另一种是暴力型家庭,家长恪守“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能感受家庭的温暖,在学习上产生逆反心理。
(2)家长不良的言行和生活状况。家庭中,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头头是道,而自己待人处事却另行一套,这会对孩子在道德观的形成上产生模糊和错误的认识。另外,中职生大多来自农村,有的父母为维持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道德教育和学习状况,甚至有些是破碎或单亲家庭,孩子的身心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消极情形对学生的学习丝毫没有帮助,反而促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4.社会环境因素 一者,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偏见和轻视行为,认为进入中职学校的都是“二等学生”,只能通过“找关系”“走后门”才能找到工作。二者,社会中还出现两个极端: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就不用说中职生了;然而相反,某些就业工种却没有任何文化程度和技能要求。三者,“金钱万能”、网络成瘾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种种以上社会因素,对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极大冲击,使得他们对学习不重视、不感兴趣,甚至厌恶学习,整天沉迷于网络世界,或者一心想着赚钱,哪有心思去学习。
1.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自觉排除内外干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产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有了这样的动力,即使学习上遭遇困难和挫折,他们也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同时,学习动机层次越高,抱负越大,学习兴趣就越浓,积极性就越高越持久。”[2]
为增强中职生的学习动力,首先要抓好入学第一课。从开学军训开始,为期两周至一个月的时间,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适时的聘请相关教授和学者为新生开设系列讲座,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明白肩负的人生和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中职生明确职业道路。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以及所学专业、家庭背景、家乡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构建明确的发展阶梯,制定详尽的发展措施,为今后就业和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由此获得的学习动机和需求效应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改革教育教学机制,提高中职校办学质量
(1)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中职校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一方面,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因材施教、弹性教学,让每位学生都有必胜的信心和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树立中职教学实践理念,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实现在“做事”中学会“做人”,以达到:为学生完成学业而教学,为学生实现就业而教学,为学生实现创业而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学。
(2)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学生对课程的厌学权重不一样,首当其冲是文化课,然后再是专业理论课。面对如此情形,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选择任务引领型课程,即“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3]这种课程形式冲破了“三段式”课程模式,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降低文化课的数量和地位,以实用性为主,以学生够用为宜。这既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满足了学生个体的需要。
与此同时,将文体活动纳入到课程中去,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一方面学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可在各班级每周安排1-2节活动课,由班主任、活动教师或班干部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各自喜好的社团活动,如琴棋书画、体育运动、环保志愿等,让学生既有事情去做,也能增强能力、拓展兴趣范围。另一方面,学生处与团委可联合举办一些大型的集体活动,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比如每逢佳节举行庆祝活动,比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比如开展中职教育特色活动,比如举办中职教育常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能积极融入到中职文化中来,既能丰富校园生活,又能热爱生活、陶冶情操。
(3)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师生关系。好的教学质量来自好的师资队伍,在中职生眼中,良师应该是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和蔼可亲的长辈,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自己也不断上进。因此,要想改变学生厌学的现状,首先要改变教师厌教的状况,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有可能乐学。我们应着重在教师师德建设方面下工夫。常言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严把教师的引进口子,力争既有学术专长又有良好品德的教师才能成为教育工作者;其次,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育,使教师明确师德的方向与核心,教会教师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将师德教育纳入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中去,从而增强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再次,建立激励与制约机制,鼓励先进、激励后进,通过年度考核与学生评价,给予先进教师物质与精神激励;对于出现若干或重大事故的不合格教师,根据严重程度予以批评或调离教师岗位,尽量不让学生因教师问题而厌学。
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个性独特的人。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形成朋友式的平等关系,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要尊重其个性,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给予每个学生表现和发挥特长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在学习中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信心。
3.加强家校联系,优化教育环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首先家长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多了解孩子、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而对于学校而言,必须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拍。第一,班主任老师应适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或进行家访,对于特殊情况者,班主任可以求助于学校领导或社会各界人士予以帮助,让孩子尽量有一个和谐愉悦的家庭环境。第二,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自己孩子的各方面表现情况,也让学校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从而更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添加合力。第三,成立家长学校,每个年级可形成一个家长委员会,推荐一位家长作为年级代表,各位家长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自己的年级代表反应,每个月家长代表再向学校反映共性的问题与学校合谋解决。群策群力、家校联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国家与社会应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包括观念体制的转变,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包括媒体舆论的导向等,来营造普教和职教并重的社会大环境。
[1]卢金华.中职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师漫谈
[2]陈向东.中职生学习动力现状分析及对策[M].神舟旬刊,2012(3)
[3]王崇义.任务引领型课程之探讨[M].2012(3)
[4]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5]闫兵.当前中职生厌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