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丽
前言: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相关探究,有利于中学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如何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全面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
1.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识不到位 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很关注,但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却往往不尽人意。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青春期、学习压力等因素,极易导致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其自身无法解决的同时,加之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识不到位,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是教师应充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2.教师缺乏专业素质,无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很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很多学校没有在第一时间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从本校的教师中抽调出来的心理教师,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素质,导致其教学质量较差。在学生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教师很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开展的质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专业素质,无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
3.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在教学活动中,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环节,有的学生不服教导,不能专心的进行听讲,教师在对这些心理现象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轻率的给学生下评语,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和家长很难明确的认识到这个问题。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已经成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给学生带来更大的伤害。
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在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结合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以及表现出来的问题,教师需要尝试耐心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其有勇气面对并努力解决。通过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方式,要求教师积极探究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切实应用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提高心理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
2.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是其中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确立上,通过实验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积极的按照中学生心理发展规章制度及个性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建立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发挥学生的心智潜能,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在实践教学中,加强教师心理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教师心理教育科研的方式,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有利于促使教师完善心理健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参与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意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其释放压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学习方面同样存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如何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积极表现。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进城的推进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究,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是教师必须重视的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