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贺赞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大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作为本领对学生要求更高,教师应如何发挥自己的角色去培养年轻一代呢?我想教师作为教育先行者,要与时俱进、面对未来,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本领,顺应时代发展,让每个学生成才。但目前学校面临的现状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水平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我们作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如何面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何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也是当今教师教育之使命。
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在强烈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1]。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设计任务
(1)“任务”的目标要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在采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任务只是教学手段和方法,其目的是学习。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要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相应的任务。在布置任务时,哪些问题需要思考,哪些方法经验要总结,采用各种途径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实现学习的目的。例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中的“表格制作”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制作本班课程表”。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
(2)设计的任务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2]。对于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还非常有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不能太笼统、太抽象,否则学生无从下手。例如《Photosho实例教程》课程要求实践性很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后,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3)“任务”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地来教学,对新的知识点或有难度的任务,教师要先进行示范、讲解,并给出详尽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自主学习、操作。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上机时间占80%,理论课只占2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现学现用的方法,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后面加入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任务,当然要确保这些任务与前面所学知识紧密相连,以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同时要也保证学生有充裕的上机时间,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此外还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加入一个综合性的大任务,集中体现前面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挖掘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设计一些环节来让学生显示自己的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如:①在学习Powerpoint时,我就要求学生每人上交一个作品,主题可以是现在人气的“世界杯比赛”或是身边的“开平碉楼”。如:开平碉楼,我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要分景点介绍开平碉楼,且要用到动画、链接等效果,作品选材要简单鲜明,突出主题。学生们刚接到这任务时,都兴奋起来了,因为碉楼就在身边,太熟悉了,可以马上上网收集资料,搜索整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使同学们在兴趣中收获相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完成作品交齐后,我一个一个地展示给他们看,大家都互相点赞吹捧起来,兴致极高,让学生从笑声中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魅力和兴趣。②在学习Photoshop时,可以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照来引入,极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把旧相片进行修补复完,把相片脸上的斑点处理掉,处理曝光,调整色调,添加特效,相片进行改头换脸等等,这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事,当本章节授课完毕,学生也已对这一软件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兴趣也就更浓了,那时再把知识点加深,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班吴益均同学,他平时比较欢喜拍照,对于照片的加工,他容易上手,并常常用自己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带动了其他同学认真学习热情。
2.学生完成任务
(1)学生通过“任务”学到新知识。老师布置上机实践任务后,学生就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旧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一些新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尝试、探索能解决,让学生有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得出,然后及时让学生上机动手练习。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走,同时他们学会的每个知识点也能得到及时地强化。
(2)“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能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的能力,因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方法,并不一定完全按教师、书本上讲的方法,可以进行创新,这就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判断,可以将其猜想逻辑推理用于实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迁移的能力,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利用“任务驱动”法,结合专业特色,学生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设计教学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和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凸现。任务的给出应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考虑前提。“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任务设计环节的好坏,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且要着力于初中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出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习较差的学生为基准,对学习好的学生适当增加任务,使其有所提高因材施教。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摸索创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让学生从兴趣中领会信息技术,“任务驱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法,就能让更多学生喜欢参与其中、就能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本领,就一定能培养更多的信息人才,让信息技术走进学生、走向世界、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