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历史在生态课堂中导入有效性的研究

2018-04-07 17:27董洁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历史课历史课堂

◎董洁

前言:本人作为一线教学的历史老师,在生态课堂构建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磨练,深深的意识到了新老课堂的不同,要想上好一堂漂亮的历史课,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这一环节,从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本文笔者结合五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谈谈初中历史学科导入的有效性,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历史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历史课堂中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时空思维,导入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对于历史教学而言,课堂导入设计尤为重要。合理的导入能体现历史知识的连贯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精彩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起到提示、收心的作用。优质的导入能启发学生思维,起到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作用。

二、历史课堂导入方法例谈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所谓直接导入,是指不借用课本以外的其他资料,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直接指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完成的目标。开门见山能够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但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不尽人意,有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在教学内容较多,任务繁重时,为节省时间,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2.温故而知新,复习法导入 复习法导入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讲授。这种导入方式最能体现历史的前后联系、因果关系,对前面内容的回顾,能够加强学生记忆,同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其缺点同样是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3.设置疑问,悬念导入 这是一种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使学生进入惊奇、矛盾的状态,构成悬念去思考的导入方法。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例如,在教授《改革开放》一课时,我通过两段安徽凤阳花鼓词的对比:“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姑娘进凤阳。”,“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从而提出疑问,那是什么原因使得安徽凤阳县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导入新课,从而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引入图片、歌曲、影视资料等,直观导入 图片导入、歌曲导入、影视资料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这样的导入方式大多形象直观,而且学生能够获取一些课外知识,提高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自我理解和历史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

例如学习抗日战争时,可以用《松花江上》导入;学习抗美援朝战争时,可以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导入;在学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时,通常会用《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导入。当然除了这些历史题材的歌曲外,当下的一些流行歌曲也可以巧妙运用。

5.结合时事、乡土等,从学生实际导入 以时事政治导入历史新课,非常能够体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现实事件的了解,鉴古知今,从中还可悟出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同时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联系。

6.结合文学艺术形式,引文导入 “文史不分家”,很多文学形式都可以成为历史课堂导入的材料,例如诗句、成语、小说、对联等等。诗词导入:例如用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导入多位历史人物;成语导入:如用“卧薪尝胆”导入“吴越争霸”;对联导入: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导入国民革命运动。

7.通过理论,强调观点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将历史理论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也特别注意将历史理论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渗透到导入方法中去,这样的导入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关于“课堂导入”方面的一些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但无论选用何种导入方法,都应努力做到:

(1)课堂导入要贴近本节课要学的知识,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2)从学生已知出发,设计具有一定坡度的问题,通过搭台阶,建桥梁,引领学生走向新知,走向最近发展区;(3)从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的追问,激发他们内心求知的欲望;(4)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引发知识、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由“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5)导入要为本节课重点突破、难点破解创条件、做铺垫。

历史课的导入是课堂艺术的开始,良好的导入是课堂艺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入,开启学生兴趣的闸门,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只有坚持做好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历史课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