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浩
课堂教学要讲究方法,不仅要科学,还要有艺术,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探索,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艺术型的教学策略,来为课堂增添色彩。基于此,笔者将简要论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的运用情景艺术、情感艺术、导入艺术以及语言艺术。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本都创作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传达着作者的某些思想感情。有些文章创作年代久远,基于的社会现状与当代社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于整日生活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同学们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情境教学则可以再此发挥它独特的优势,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贴近的真实情境,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艺术,围绕着教学的核心目标,结合文章内容来为学生创设鲜活、具体而又形象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李大钊先生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时,我就用多媒体设备为大家播放了一段视频,来向大家展示文章的写作背景:在五四运动之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趁机抬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千疮百孔。通过黑白视频,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状态的黑暗以及人民的悲苦,那凄凉的背景音乐让同学们的心中倍感压抑,就更能深刻体会作者在写作文章时愤懑的心情。
初中正是孩子们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此阶段的孩子们思想叛逆,拥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喜欢特立独行,不愿服从别人的管教。这时教师就应该注重情感艺术,通过情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其中语言是情感交流最有效的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应该运用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犯错误时,不是批评和辱骂,而是要指导他们正确的方法,告诫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避免;最后教师还应该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体贴。如果师生上在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的统一,学生都尊敬、爱戴老师,愿意听取老师的指导,教师又怎么担心教不好他们呢?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更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不注重课堂的导入,一上课就直奔主题开始讲解,有些同学甚至还没有缓过神来,因此不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还有些教师的导入技巧单一,缺乏趣味性,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原因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起课堂中的导入艺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开始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我就尝试着用多媒体设备为大家播放了一首经典红歌《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内容与课文联系紧密,旋律慷慨激昂,学生们倍感鼓舞,也对新课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充满了期待。
语言艺术是衡量教师教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优美得体的语言表达,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过关,有些教师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用当地的方言和土话教学;有的教师会不经意的爆出粗口,说出一些粗鲁的话语,对学生形成不良的示范;还有些教师语言表达不清晰,不能把知识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呈现出来。这都会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用语言艺术,语言表达要活泼、流利、动听,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比如教师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中采用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氛围,放松学生的身心;应该用和蔼可亲的语气与学生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多使用乐观积极的词汇,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教师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也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言行。
总而言之,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每一位老师借鉴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黄春花,《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术期刊,2012年6期
[2]杨素云,《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学术期刊,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