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2018-04-04 09:28孙静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演变服务模式网络环境

孙静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我国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及网络环境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分析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改善策略,旨在为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服务模式;演变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力量的不断雄厚,社会也逐渐向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方向发展[1]。在新时代的震撼和冲击下,网络时代和知识更新已经深入人心[2-5]。基于这一发展背景,全球兴起一股网络热潮,我国也已经逐渐形成以网络通信、计算机、卫星数字化为数据传输载体的信息环境[6]。当前社会最主要的资源信息基地是图书馆,同时图书馆也是信息基础建设的提供者,其主要作用是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7]。网络环境下,随着用户对图书馆信息需求的逐年增长,图书馆的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管理模式、信息服务、组织加工以及信息采集等方面[8]。

二、我国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基本特点

传统意义上,我国图书馆主要收集纸质信息资源,其服务主要是围绕图书馆基地和纸质信息资料来开展的[9]。封建时期,受到藏书阁和皇家图书舍的影响,图书文献仅仅为部分人员提供服务,藏书的主要目的是保存,从而形成了“重管理和收藏、轻应用”的思想[10]。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也主要考虑是否可以保存书籍和管理书籍,因此,我国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服务重点、服务组织、服务观念有其自身特点,服务方法简单,模式单一。从整体情况来看,传统服务模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建设模式封闭

深受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传统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直接与社会接触,而是处于一种“自我封闭型”,服务模式倾向于“万事不求人”、“备而不用”。所有图书馆都试图完善服务体系,比如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设置了包括科技情报机构、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军事图书馆、地质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等国家级别的图书馆。此外,各个省市自治区也分别设立了地级图书馆,各个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也有自己的图书馆,部分企业也设立了图书阅览室。但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通常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导致某些科技资料、外文文献等可能在同一地区被下载数次,严重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这种受限的图书馆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二)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

我国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是在近代图书馆产生以来就一直具备的特征。20世纪10年代,国家图书馆正式成立并向所有公众开放免费服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政府机构致力于图书馆建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倾注了巨额资金。且所有服務资金均由国家财政承担,突出了图书馆的公益性。公益性服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图书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展现出了许多弊端。由于所有服务的开展均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许多图书管理员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不注重工作效率。当前形势已经基本完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公益性服务体制,仅依靠国家投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图书馆服务的被动性

图书馆服务通常情况下都是被动的等待读者上门阅览,且所有服务活动都是围绕图书馆来开展的。其服务理念是尽可能收藏更全面的书籍等信息资源,具有完善的阅读服务设施和环境,服务方式主要包括参考咨询、文献复制、书刊外借以及馆内阅览等,且满足于信息资源的取取归归、借借还还。图书馆受到设备、人员、资金以及管理体制的限制,服务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也容易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想产生禁锢,主动服务意识较为淡薄。

(四)服务对象较为单纯

传统图书馆的读者群基本上处于固定状态,服务对象主要以国家机关、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以及科研事业单位的人员,且以到馆服务为主。国家公共图书馆有单独的读者群,专业图书馆也有专业技术人员的读者群,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以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为主。这一服务模式可以为图书馆吸引相同领域的用户,但同时读者也常常将信息资源获取平台仅仅局限在图书馆上,而不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其他信息渠道,且图书馆馆藏信息有限,导致读者不能得到最全面的资源。

(五)浅层次的文献服务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保存和加工资料、书籍、期刊等纸质材料的信息资源。在文献服务方面,首先,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但资料的流通基本是以报纸、期刊或图书为主,其余方式鲜少遇到。其次,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内部收藏的专业文件,专业文件的信息单元主要是一次或两次文献,图书馆很少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处理和加工,基本所有服务都是以文献为中心来展开的。

三、基于网络环境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

(一)服务模式向着开放型转变

受到当前网络环境的影响我国图书馆逐渐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创新服务模式,主动突破传统“自我封闭型”服务模式,开始与社会进行紧密接触。在文献资料的收集、处理加工、组织以及服务等方面来看,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馆正在以新的组织、选择、控制以及传递资源来构建开放的、全方位辐射型的服务机制。就拿国家图书馆来说,借助于网络设施和网络环境来扩展用户数量和范围,开设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信息化的网络服务,每天国家图书馆在线阅览信息的读者数量都能达到50万以上人次,在线读者比到馆阅读的读者远远高出二十倍之多。

(二)服务多样化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坚持用户为中心,尽可能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信息。现代图书馆正逐渐淘汰传统重复、单独、琐碎和被动的服务理念,将“单纯服务型”逐渐转化成“服务经营型”模式,将整个服务体系向市场推进,以代搜索、代复制、代翻译、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以及联机目录查询等方式来对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处理,进而为读者提供更丰富和广阔的信息资源。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已经从资料和信息的提供者和收藏者转化成文献资料的提供者、开发者以及生产者。

(三)“知识密集型”劳动服务

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需要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处理,当前图书馆逐渐开始从文献单元加工转变成知识单元的处理,服务模式也从借借还还转变成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咨询类型,越来越多的图书管理服务人员开始从事组织信息的工作,可以与市场直接接触,是信息技术的中间服务者,他们被称为“网上冲浪员”、“网上导航员”以及“网络信息员”。

四、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改善策略

(一)强调分工协作,以宏观协调来树立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理念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逐渐倾向着多类型、多层次、多系统以及多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当前图书馆服务更着重强调分工协作,共享网上的信息资源与网络服务,以免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出现。现阶段在建设书目数据库时已经有部分数据库被重复建设,造成了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浪费,国家财政、教育以及相关部门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宏观协调来树立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理念。

(二)强化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理念

图书馆要想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最根本的途径是提升信息自身的存在价值,通过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提升服务质量,以使得图书馆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其存在的经济价值。究其根本而言,图书馆不仅要利用全方位的服务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更有技术含量的服务,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还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增值服务。这也对图书馆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充分了解信息资源以及资源分布情况、网络信息分布状况,还要熟练使用信息化的网络机构,才能更全面的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加工和组织,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培养图书馆新型服务人才

网络環境下,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要求图书馆服务人员具备完善的知识架构,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加大技术、知识的含量,使服务趋向于智能化方向。读者服务工作人员必须在工作成果、工作效率、工作价值以及工作方式上不断完善自己,更好的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在科学技术力量不断雄厚的基础上,图书馆机构、资金、设备、组织能更好的落实,但人才培养可能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解决。因此,国家相关组织机构要将图书管理人才的培养纳入宏观计划中,注重专业特长的发挥,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信息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海燕.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创新[J]. 办公室业务, 2017(1):175-175

[2]李嘉兴, 王晰巍, 张长亮, et al.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6(18):59-63

[3]李曙英.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与创新[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3(13):139-140

[4]刘方. 探析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演变——评《大数据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7(11):86-88

[5]马云飞. 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19)

[6]杨怀志. 全民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发展与演变[J]. 图书馆学刊, 2018(1)

[7]潘雪, 陈雅. 泛在网络环境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探究[J]. 情报科学, 2018(5)

[8]陈远方, 李贺, 洪闯, et al. 基于供给侧结构优化视角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演化机理研究[J]. 现代情报, 2018(2):24-28

[9]廖龙慧, 黄凡. 网络化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发展趋势[J]. 华人时刊旬刊, 2016(1)

[10]王红珍.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档案服务模式探讨[J]. 科学中国人, 2016(30)

猜你喜欢
演变服务模式网络环境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