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

2018-04-04 09:27罗道叠
魅力中国 2018年46期
关键词:选派精准考核

罗道叠

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如何团结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各级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笔者结合参加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的经验总结,对推进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浅谈几点意见与建议,以作共勉。

一、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于2016年3月受组织委派到粤西农村参加精准扶贫工作,坚守农村已近三年,经过深入了解和摸查,发现农村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村级组织缺乏“造血”功能。

大部分村日常运作经费和村干部的工资、补贴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村里没有产业和任何收入,“一针一线”都要向上级政府部门“张口”,很多村真是“一穷二白”。

(二)村“两委”干部文化水平偏低。

村“两委”干部严重老龄化,有些村干部已经干了几届,甚至超过60岁了还在担任。新干部进入门槛低,文化水平要求不高,新知识没办法学习、新理论没能力接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

(三)农村乡风文明任重道远。

乡风文明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意义重大。不过,现在很多农村封建思想观念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些地方甚至越来越严重,遇到红白事互相攀比,逐年增高,有些村民斤斤计较,对修建村道占用了自家一点土地,也寸土不让,造成工作难度较大。

(四)大病致贫现象普遍发生。

在农村,很多家庭一遇到大病,全家人都将被拖入贫困的“深渊”,完全没有抵御能力,变卖家财、东挪西借,甚至不顾面子发“众筹”。虽然说近几年政府有设立“新农保”、大病救助和其他一些慈善救助措施,但这些对遇到大病的村民只是“杯水车薪”,有些病人不得不自愿或被自愿地放弃治疗,使脱贫工作不断加大。

二、推进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的有机融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推进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机融合,用好“三四五”方法,就能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一)用心“三个化”,钉牢精准扶贫“干部桩”。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精准化选准配强扶贫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笔者认为,要用心做到“三个化”:一是常态化落实。把选派干部到扶贫一线作为建立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渠道,统筹做好下派干部挂职锻炼、选派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盯住扶贫脱帽任务,分期分批做好选派;二是精准化选派。认真分析基层贫困原因和发展后劲,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分类选派干部到扶贫一线。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选派党性强、熟悉党务的干部。村级发展滞后、贫困面广的,选派熟悉产业发展的技术干部,让选派出的干部都能发挥优势和施展才能;三是实效化考核。严格实绩考核,制定科学合理考核方案,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作风踏实、工作业绩突出、考核结果优秀的干部,该重用的重用,该提拔的提拔;考核不合格的要重新选派或是延长选派期限,把选派制度真正严格地执行下去。

(二)着眼“四融合”,拧紧扶贫党建“一股绳”。

推动精准扶贫、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是引导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两张皮”拧为“一股绳”,做到“四个融合”:一是目标融合,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精准扶贫目标任务有机融合,实现党的建设和精准扶贫“无缝对接”;二是责任融合,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坚持做到精准扶贫推进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三是项目融合,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把群众愿望、群众需求与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发展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着力办好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把扶贫项目做到群众心坎上;四是机制融合,探索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行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联系点制度,采取领导抓乡挂村、部门联动包组、干部结对联户的方式,层层建立“责任区”,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三)致力“五个好”,打好建强堡垒“组合拳”。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继续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一项具体攻坚任务,致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进扶贫、维护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做到“五个好”:一是打造一个“好班子”,拓宽选人渠道,着力解决人难选、无人选的问题;二是明确一条“好思路”,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素质能力、完善社会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统筹考虑党的建设、精准扶贫等各项工作,抓产业、抓项目、抓服务,实现双促进、双提升;三是打牢一项“好基础”,咬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致力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四是制定一套“好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组织群众选择项目、动员群众参与工程服务监督的作用,让党组织真正站到精准扶贫工作“前台”,真正居于扶贫开发第一线;五是建设一支“好队伍”,提高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发挥党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工作体会和启示

(一)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责任,它不仅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具体组织者,也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笔者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坚持从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提高党组织执行力入手,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牢牢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的关键。把精准扶贫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载体,坚持在脱贫一线上考察干部、历练干部、使用干部,使广大干部党性在基层得到锤炼,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品格在一线得到提升,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双赢。

(三)党员带头参与是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在推进精准扶贫各项任务中,笔者积极号召广大党员带头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来,通过党员结对帮扶,营造党员干部带头、群众主动融入、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较好转变,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党建工作为精准扶贫服务,精准扶贫促进党的建设,两者相促相進,互为联接,只有推进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同频共振,共同发展,才能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选派精准考核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建昌县:激发选派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岳西:围绕“六句话”抓好“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