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阅读兴趣,唤起语文阅读味觉

2018-04-04 09:27绳小芬
魅力中国 2018年46期
关键词:多元化阅读小学语文

绳小芬

摘要:语文教学最核心的落脚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二是让学生学会表达。阅读是表达的基础和前提,表达则是阅读的目标与宗旨。其实质就是从“学会知识”向“发展素养”转变。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落实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等方面的提升意义重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要注重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借此,本文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深入讨论了阅读教学方法,并对如何实践提供几点指导建议。

一、代入情境阅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较为生硬死板,一味地让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忽略了他们的主观感受,学生只能机器地去阅读,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反而会让他们对语文阅读课感到厌倦。而代入情境阅读是通过让学生代入到特定情境中去完成阅读,既切合学生爱表演的特性,使学生乐于阅读,又使学生充分投入于阅读中,完成了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理解,更好地优化了课堂教学。例如,在探讨《小马过河》时,笔者便挑选了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老马”“老牛”“松鼠”和“旁白”,并且要求学生对文中角色的感情进行分析,并读出感情。当一轮表演完成后,我会挑一组学生上台表演。由于学生的表演欲旺盛等特点,大家都纷纷举手,踊跃参加,课堂氛围非常热烈,大家也都积极投入。最后我会让学生统一朗读,此时,学生就会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参与到朗读中,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二、利用丰富的课堂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阅读活动越丰富越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越能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活动,主动改变呆板低效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建立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不断活跃课堂气氛,确定学生的阅读主体性,让他们都能在阅读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如,将游戏化的阅读教学策略融入其中,开展戏剧表演等节目,让孩子们都能在游戏中锻炼阅读能力。例如,在《巨人的花园》一文的学习中,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巨人、小男孩和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们去领悟人物的情感,去深刻了解故事情节,去体会文章的表达内涵,从而促使阅读教学收获良好效果。再比如,《秋天的雨》一文写道: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使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喻体能够联想到本体的特征,而且还能通过这个生动的句子联想到实际中秋雨的情景,助于他们更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三、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

小学是教育的启蒙阶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生在阅读道路上能走多远。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难直接将其展示给学生。在如此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如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学生实现自我探讨,加强自我体会的过程,如此,更有助于强化提高阅读能力。例如,讲解《丑小鸭》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整体浏览一遍课本内容,待他们有个大概了解后,布置问题,丑小鸭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重新去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你们有何感想”?经过思考,学生自然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感想。通过如此方式,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生活感悟的同时,还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语文阅读水平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四、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大量阅读,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风格的阅读题材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在讲解文章前,可以将各种图形先画出来,再让学生去猜测每种图形对应的都是什么动物。先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再打开课本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再如,在学习课文《找骆驼》时,先提出疑问让学生解答,再进入到对课文的探讨中。另外,学生还应该注重对自身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比如,对新课文进行预习,再结合新课文的写作方式、風格、写作题材等进行拓展性阅读,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如此一来,在今后的作文写作时也能做到信手拈来。再如,在《特殊的葬礼》一文学习中,教师可适当补充资料,播放视频。在反复比较阅读中,学生也能深切地体会到塞特凯达斯瀑布现在的虚弱与无奈及人们的心痛与遗憾。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得到充分体现,得到充分发挥。总体来说阅读无国界,阅读无囿限,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后,良好阅读习惯一经形成,学生学的多了,阅读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单独的阅读教学科目,更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口、眼、手、心各方面的能力,建立立体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都能通过阅读提升多方面的技能,从而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本华.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阅读教学体系——谈统编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200.

[2]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郭琳科;黄咏瑜;肖玲;杨阳.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9.

[3]高传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117-118.

[4]金爱华.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发展——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5(11):115-115.

猜你喜欢
多元化阅读小学语文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