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高校对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趋于科学化,党建活动日趋丰富化,党员发展更加规范化等。但是,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党员人数相应增加,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机制不健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显著,日常的党建活动缺乏针对性,等等。这都阻碍了研究生党员创造性的发挥以及高校党建水平的提高。
目前,有关研究生党建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研究生党建的理论研究主要针对我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1-3]以及新时代精神和新形势要求下个别高校研究生党建模式[4-7]等进行了探讨。叶志明[7]提出,应根据研究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研究生党支部活动形式,完善研究生党组织干部队伍的培养机制,并将创业创新服务、就业服务、勤工助学服务等纳入党建工作范畴。张颖等[4]将研究生党建与科研创新工作结合起来,提出注重发挥导师在党建工作中的育人作用和引导作用,从而解决科研工作与党建工作的不平衡问题。还有一些理论研究对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提出网络化(新媒体、自媒体)管理模式[8-11]、人本管理视阈的管理模式[12]、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管理模式[13]等。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很多学者提出网络化管理的研究生党建工作模式。例如,周霞[11]对研究生党建工作进行网络化管理的主体可行性、时间空间可行性、服务方式可行性、工具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等进行了分析,指出网络化管理模式是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和及时性的一种创新模式。蒙红光[8]则提出可以对研究生党支部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进行网络化管理。吕苏[9]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应用的主力军,所以在对微博和微信等自媒体的功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完善大学生党建工作体系的建议。张运菊[10]分析了新媒体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影响,提出利用新媒体构建辅助协同式学习模式、拓展“一对一”工作模式、补充单向反馈的信息流动模式等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建议。
此外,刘怀玉等[12]从人本管理视阈出发,提出研究生党建工作要以软管理为主、以人物管理为主、以个性管理为主,应有开合型的组织设置、智力型的党建活动、研究型的管理特色、人文型的日常关怀。董艳[13]把协同创新思想引入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研究生党支部可以与教师党支部协同共建,也可以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基层党支部协同共建。
研究生党建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实证调查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的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并对突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14-17]。蔡儿芳[15]从研究生党员思想教育机制、党支部组织管理机制、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党员考核评价机制和党建队伍保障机制等5个方面,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1所高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及导师、党务工作者等展开了调查,并基于调研结果提出注重研究生党员培训、加强党员队伍“入口”与“出口”管理、提高研究生党务工作者的党性修养、建立研究生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应有的作用等建议,以优化高校研究生党建队伍及其保障机制。
也有学者另辟蹊径,从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方式[18]或大学生的时代特点[19]等出发,探讨了优化党建工作机制的方式。左超[18]通过对复旦大学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情况以及党支部书记所发挥的作用等进行调研发现,新形势下研究生党支部面临的实际情况要求党支部书记在培育创新精神、满足党员需求和提升工作专业性等方面应有所作为,所以提出要重视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曲升刚[19]在对“90后”艺术类大学生的时代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学生党建工作需发挥专业优势,以弥补劣势;同时,对艺术类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对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总观研究生党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遇到的挑战等方面,所提出的研究生党建工作模式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相关研究并没有很好地将研究生党建工作与本科生党建工作区分开来,很多研究乃至高校都将两者合二为一概括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同时,当前还只是从理论的角度提出网络化管理、协同化管理等创新性党建工作模式,尚未对其有效性进行实践检验。实际上,由于研究生与本科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研究生党建工作与本科生党建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为例,通过对研究生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的管理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在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研究生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的建设情况、党支部成员的思想动态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建议措施。
2016年5月,笔者针对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2015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19个学生党支部,开展了“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3个部分:①党支部成员的基本信息,如党龄、在党支部中的身份等;②党员思想动态,如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态度等;③党支部建设情况,如党支部活动的效果、党支部书记的评价等。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3道题,采用单选题和多选题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接受调查的男、女生分别为136人和439人,各占23.65%和76.35%,接受调查的男女生比例约为1∶3;接受调查的本科生、研究生分别为455人和120人。
1.研究生与本科生党支部成员思想动态情况的比较
调查问卷运用李克特量表,要求调查对象对党支部成员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打分,赋予“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的分值分别为5、4、3、2、1。调查结果显示(详见图1),在党性修养、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对待思想政治学习的态度、对“两会”及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的关注度等4个方面,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学生党支部成员思想动态情况的平均分值都仅介于2~3分之间。可见,调查对象对自己的党性修养、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对待思想政治学习的态度以及对“两会”及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的关注度等的评分都不高,认为自身的思想觉悟有待提升。因此,今后高校的学生党支部需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
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详见图1),研究生党员在党性修养、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对待思想政治学习的态度、对“两会”及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的关注度等方面的平均分值都比本科生党员的平均分值高。这可能与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党龄差距有关。在575名调查对象中,本科生党员的平均党龄为0.29年,研究生党员的平均党龄为1.85年。研究生党员入党时间长,参加的党支部活动更多,接受的党课教育更多,所以在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等方面可能会比本科生党员略高。
图1 研究生与本科生党支部成员的思想动态情况
调查发现,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状况的频率方面,本科生党支部成员平均每月汇报2.72次,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平均每月汇报1.23次;同时,本科生党支部平均每月召开2次组织生活会,研究生党支部平均每月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可见,本科生和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向党组织汇报的频率与本科生和研究生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的频率是一致的。相较而言,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向党组织汇报的频率和研究生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的频率都比本科生低。这可能是因为本科生党支部中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比研究生党支部的多,再加上本科生入党名额有限,竞争激烈,所以本科生中加入党组织意愿强烈的积极分子会经常向党组织汇报个人思想动态。另一方面,由于本科生党支部中入党积极分子所占比例较大,所以更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工作;而研究生党支部中正式党员所占比例更大,所以更注重党员的管理。再加上研究生的科研任务普遍较重,所以研究生党员会因为已经加入了党组织而不太重视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参加党支部活动。
2.研究生与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情况的比较
调查问卷运用李克特量表,要求调查对象对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打分,赋予“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的分值分别为5、4、3、2、1。如图2所示,外环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情况,内环为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详见图2),调查对象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情况的评价以“非常好”和“比较好”为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情况的好评率为88.33%,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情况的好评率为89.67%。这说明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总体情况较好。
图2 研究生与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情况的评价结果
同时,笔者根据调查结果,从党支部开展活动的丰富程度、党支部活动的效果、党支部活动的满意度、党支部党建制度建设情况、党支部发展党员流程规范程度、党支部的凝聚力、党支部书记的总体评价等7个方面,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详见图3),研究生党支部除了在党支部书记的总体评价方面的平均分值高于本科生党支部之外,在其他6个方面的平均分值均低于本科生党支部。这说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在整体上不如本科生党支部。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研究生党支部的工作重点是党员管理,而本科生党支部的工作重点是发展党员,所以在党支部活动的开展、党建制度的建设、党员发展的流程规范等方面本科生党支部自然要比研究生党支部更好一点。二是与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相比,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年龄较大、党龄较长,相应的工作能力和党性修养也较高。三是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发言权,尽管发展党员有严格的考核流程,但也难以保证绝对的公平、公正,必然会有
图3 研究生与本科生党支部的建设情况
人为此而对党支部书记的评价不高;而研究生党支部中的入党积极分子非常少,存在以上问题的可能性较低,所以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评价分值要高于本科生党支部书记。
调查问卷运用李克特量表,要求调查对象对学生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打分,赋予“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的分值分别为5、4、3、2、1。由于因变量为有序离散变量,选项之间在逻辑上具有次序关系,所以笔者通过建立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ologit),对学生党支部建设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在估计时,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通常将可观测的离散型被解释变量Y通过函数转换为不可观测的连续型变量Y*,以消除估计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异方差问题。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中,调查对象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评价Y分为5类,即“非常好=5”“比较好=4”“一般=3”“比较差=2”“非常差=1”;Y*为真实值,但不能被直接观测,称为潜变量。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具体形式如下[20]。
Yi=1,2,3,4,5的概率分别为:
Prob(Yi=1|Xi)=Prob(βXi+εi≤a1|Xi)=δ(a1-βXi)
Prob(Yi=2|Xi)=Prob(a1<βXi+εi≤a2|Xi)=δ(a2-βXi)-δ(a1-βXi)
Prob(Yi=3|Xi)=Prob(a2<βXi+εi≤a3|Xi)=δ(a3-βXi)-δ(a2-βXi)
Prob(Yi=4|Xi)=Prob(a3<βXi+εi≤a4|Xi)=δ(a4-βXi)-δ(a3-βXi)
Prob(Yi=5|Xi)=Prob(βXi+εi>a4|Xi)=1-δ(a4-βXi)
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将学生党支部建设情况设为因变量Y,将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的频率、党支部开展活动的丰富程度、党支部活动效果、党支部党建制度建设情况、党支部发展党员流程规范程度、党支部的凝聚力、党支部书记的总体评价、党支部成员之间及其与非党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每个党支部与其他党团支部和相关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等设为自变量。变量的具体含义和赋值详见表1。
表1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影响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变量的含义和赋值
笔者运用Stata13.0对研究生党支部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回归分析结果看,研究生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显著影响因素是有一定差别的。①“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的频率”因素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情况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并不是组织生活会召开频率越高党支部建设情况就越好。同时,从回归系数可知,“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的频率”因素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影响略高于对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影响,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研究生的科研压力大,所以研究生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的次数相对本科生党支部要少。②“党支部开展活动的丰富程度”因素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本科生党支部开展的活动越丰富则党支部建设情况获得的评价度就越高。③“党支部活动效果”因素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影响均不显著。④“党支部党建制度建设情况”因素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党支部党建制度越健全,党支部的建设质量越高。⑤“党支部发展党员流程规范程度”因素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规范的发展党员流程体现了党支部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⑥“党支部的凝聚力”因素对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本科生由于课业繁忙等原因在学校的时间较多,所以更为重视学生党支部凝聚力的影响;而研究生大多数时间都分散在各课题组或实验室,集中上课和学习的机会较少,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再加上研究生流动性大,因兼职、实习、挂职锻炼、调研等而离开学校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对党支部凝聚力的重视程度较低。⑦“党支部书记的总体评价”因素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党支部书记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⑧“党支部成员之间及其与非党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因素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影响均不显著。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党支部成员之间及其与非党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很频繁,但是这并没有显著影响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质量。⑨“每个党支部与其他党团支部、相关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因素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2 研究生与本科生党支部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注:1.无括号的数据为相关系数,有括号的数据为标准误;***表示p<0.01,**表示p<0.05,*表示p<0.1。2.cut1、cut2、cut3、cut4为因变量切点(cut-off)的估计值,可以用于预测党支部建设情况总体评价中选择“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的概率
笔者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采取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党支部和本科生党支部的党建情况及其成员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研究生与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调查对象对自己的党性修养、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对待思想政治学习的态度以及对“两会”及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的关注度等的评分较低,这说明学生党支部成员的思想觉悟有待提升。因此,今后高校党组织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
在党支部开展活动的丰富程度、党支部活动效果、党支部活动的满意度、党支部党建制度建设情况、党支部发展党员流程规范程度、党支部的凝聚力等方面,研究生党支部得到的平均分值都比本科生党支部低。虽然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很多,例如,研究生党支部的工作重点是党员的管理,而本科生党支部的工作重点是发展党员,所以在党支部活动开展、制度建设、工作流程规范等方面本科生党支部要比研究生党支部做得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在整体上确实不如本科生党支部。
党支部开展活动的丰富程度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会显著正向影响本科生党支部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党支部开展的活动越丰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获得的评价就越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年龄的影响本科生更注重党组织活动表现形式的有趣化和多样化,而研究生更注重党组织活动内容的充实化和严谨化。
党支部党建制度的健全程度、发展党员流程的规范程度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的建设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健全的党支部制度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是保障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内在要求;规范的发展党员流程是对健全的党建制度的落实和践行,所以都必然会对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党支部书记的满意程度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党支部书记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只有党支部书记的各方面能力加强了,才能带动党支部整体向上发展。所以高校应大力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
每个学生党支部与其他党团支部、相关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科生党支部相对于研究生党支部来说更加注重与外部的沟通联系,而且本科生相较研究生而言也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对外沟通。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在对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加强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建议措施。
接受调查的研究生党员和本科生党员普遍对自身的党性修养评价不高。为此,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都应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包括积极组织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端正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学习的态度、结合学生党员的兴趣点提高其对“两会”及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的关注度,等等。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在整体上不如本科生党支部。这既与研究生党支部的工作特点和重点有关,也与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活动的形式有很大关系。同时,调查结果显示:93.33%的研究生党支部成员认为,党支部开展各种形式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有利于提升党员的心理健康水平;97.5%的研究生党支部成员认为,党支部开展各种形式的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活动有利于提升党员的职业素养;100%的研究生党支部成员认为,党支部开展能力拓展、实践调查等活动有利于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相对于本科生党员而言,研究生党员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各类能提升自身能力的活动,所以尤其需要党支部为其提供更富针对性、更有效率、更科学合理的经典活动。因此,研究生党支部应结合研究生党员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从而通过开展正式的、必须参加的党组织活动促使研究生党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调查结果显示,按照调查对象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成员认为党支部书记应具备的能力依次为领导力、理论修养、政治素质、创新能力、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因此,高校在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需要引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及时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注重提高与基层党员乃至群众打交道的能力等,从而提升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研究生和本科生党支部的发展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和确保正确的方向,党支部书记也才有可能树立自己的威信。
调查结果显示:87.5%的研究生党支部成员认为研究生辅导员在党支部建设中会起到一定作用,81.67%的研究生党支部成员认为研究生导师在党支部建设中会起到一定作用;同时,96.66%的研究生党支部成员认为党支部管理与日常事务(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管理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和党员队伍质量。因此,高校应吸纳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参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并尽可能将党支部建设工作和党员的管理与学生党员日常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是对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党组织活动等进行综合管理,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和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质量。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95.01%的研究生党支部成员认为党支部应建立惩戒退出机制,对表现不好、不参加党支部活动的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理,甚至可以劝退,直至开除党籍,从而提升党员队伍的质量。因此,高校应针对目前存在的有的研究生党员从不参加党支部活动的情况,制定惩戒措施,及时处理那些完全没有党员应有素质的不合格党员。
[1]郭巧玲.结合研究生特点探究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27-31.
[2]国佳.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66-73.
[3]尹立一,聂万勇.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97-99.
[4]张颖,宗彦兵,李勇威.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原则及任务——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3(1):47-49.
[5]刘兆磊.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机制优化和载体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5):30-32.
[6]武晓峰,于涵,钱婷.研究生党建途径探讨——清华大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0(4):88-90.
[7]叶志明.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7,12(1):64-69.
[8]蒙红光.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网络化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86-88.
[9]吕苏.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4(12):43-46.
[10] 张运菊.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党的思想建设工作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0:10-15.
[11] 周霞,房爱理,刘永锋.网络化管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0):19-21.
[12] 刘怀玉,刘诚.人本管理视阈下的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5):30-31.
[13] 董艳.以协同共建为抓手优化研究生党建工作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124-126.
[14] 蒋华林,陈彪.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性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为分析样本[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0):107-109.
[15] 蔡儿芳.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优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25-32.
[16] 吴晓峰.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调查研究——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3(2):47-50.
[17] 罗会德,王滨.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上海部分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09(1):34-37.
[18] 左超.以支部书记培养为切入点切实加强研究生基层党建——复旦大学研究生党支部调查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7(4):34-36.
[19] 曲升刚.艺术类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的实证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15,25(4):98-101.
[20] J SCOTT L,JEREMY F.Regression models for categorical dependent variables using stata[M].Texas:Stata Press,2005: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