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佃霞
临沂市兰山区方城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273406
女性在妊娠及分娩后,会发生骨盆损伤,若盆底肌力未得到良好的恢复,将转变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1-2]。该疾病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薄弱、盆腔脏器位移所引发的一系列盆腔脏器位置及功能异常症状,以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为主要症状[3-4]。为了保障女性健康,必须加强该疾病的研究,此次试验以2016年3月—2017年9月为研究时间段,旨在探究产后盆底肌力改变与妊娠影响因素,分析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将在该院生产并于产后6周进行盆底肌力筛查的初产妇4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本资料为: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1岁、38岁,中位数年龄(29.57±4.18)岁;孕周为39~42周,平均孕周为(40.73±0.42)周。
(1)纳入标准:①足月分娩;②单胎产妇。(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产妇;②合并有妊娠期糖尿病等严重妊娠合并症者。
(1)按照新生儿体重分组:①低体重新生儿组,新生儿体重小于2.5 kg,共25例,产妇平均年龄为(29.38±4.03)岁,体质量指数为(21.75±1.68)kg/m2;②正常体重新生儿组,新生儿体重给予2.5~4.0 kg,共371例,产妇平均年龄为(29.76±4.15)岁,体质量指数为(21.06±1.57)kg/m2;③巨大儿组,新生儿体重>4.0 kg,共54例,产妇平均年龄为(30.07±4.12)岁,体质量指数为(21.43±1.42)kg/m2。(2)按分娩方式分组:①阴道分娩组,共192例,产妇平均年龄为(29.21±4.50)岁,体质量指数为(21.64±1.35)kg/m2;②剖宫产组,共258例,产妇平均年龄为(30.17±4.80)岁,体质量指数为(20.84±1.80)kg/m2。
1.4.1 会阴肌力测试由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在产后6周内进行盆底肌力检查,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产妇盆底肌力、疲劳度、阴道压力进行检测,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根据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肉收缩持续时间、次数将之分为6个等级,等级超过3级视为正常。
1.4.2 盆底康复治疗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在前期,给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妇平卧在病床上,双腿并拢,将治疗仪电极贴片安置于合理位置,接通电源,选择治疗模式,当电流显示为实心圆时,频率设置为8~32 Hz,脉宽设置为320~740 μs,30 min/次,每周2次,随后进行Ⅰ类肌纤维训练,调整电刺激治疗参数,将频率设置为20~80 Hz,脉宽设置为20~320 μs,再进行Ⅱ类肌纤维训练。在此期间,可进行盆底肌力测试,,以调整频率和脉宽,通过肌电图将产妇肌肉活动信息以转化为听觉信号反馈给产妇,同时,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取仰卧位,深呼吸,吸气时缓慢抬起臀部,一次收缩肛门、阴道及尿道,呼气时缓慢放下臀部,全身放松,10组为一次,锻炼3次/d。
详细记录产妇的盆底肌力测试结果,根据分组对影响产妇盆地肌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记录盆地纤维肌力异常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电压值,通过数据对比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
此次试验所记录的基础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百分率(%)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巨大儿组、正常体重新生儿组、低体重新生儿组发生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几率依次递减,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按新生儿体重分组的肌纤维肌力异常情况对比[n(%)]
剖宫产组发生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几率显著略高于阴道分娩组,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按分娩方式分组的肌纤维肌力异常情况对比[n(%)]
此次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共360例,治疗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康复治疗前后产妇盆底肌力肌电压比较[(±s),μV]
表3 康复治疗前后产妇盆底肌力肌电压比较[(±s),μV]
时间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治疗前(n=360)治疗后(n=360)t值P值4.83±1.72 7.95±1.54 12.570<0.05 4.98±1.87 8.14±1.65 12.931<0.05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产后常见病症,严重影响到女性生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是妇产科中的一个重点防治项目[5-6]。此次试验以450例产妇为例,对影响产后盆底肌力改变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新生儿体重会影响到产妇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而且发生率与新生儿体重成正比,但是分娩方式对其无影响。对于产后盆底肌力异常者,可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相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会显著提升,疗效极佳。
综上所述,新生儿体重会影响到产后盆底肌力改变,产后早日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产妇盆底肌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美兰,杨梦婕,高建平,等.660例妇女盆底肌功能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45(18):88.
[2] 杨虹.128例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筛查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66.
[3] 柏青,李寅.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肌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44(6):45-46.
[4] 罗勰林.生物刺激反馈仪结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4):114.
[5] 周文香.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2):156-157.
[6] 林丽卿,孙蓬明.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锻炼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效果与性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16(1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