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校史教育的优势和作用

2018-04-03 02:17冯雪梅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校史办学师生

温 瑞, 冯雪梅

(河北医科大学 a.纪律检查委员会; b.社会科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17)

高等院校教育形成发展的历史,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兴过程的真实记录,是高等教育精神的承载,是办学经验的积累,是优良传统的沉淀以及精神面貌的映照。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于鼓励师生追随前人足迹、发扬光荣传统,立志高等教育、献身祖国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院校校史中的教育元素

“人的文化的一个要素就是其历史性知识的陶冶。陶冶是交流、唤醒和自我实现的中介,是传承式直观规则的呈现。”[1]历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的校史教育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校史为内容开展教育,要明晰校史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教育元素。不同的高等院校其发展历程有别,利用校史也要考虑到学校的具体情况。高校校史中的教育元素一般包含历史沿革、蕴含精神、经验与传统等方面。

(一)历史沿革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肇始于晚清时期”[2],基本经历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见证了国家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独立自主、民主富强整个过程的历史变迁。通过对高等教育历史的了解,可以管窥中国近现代史的波诡云谲,感知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感受先人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读史使人明智”[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4],校史中包含了学校历史的兴衰荣辱,为继往开来者探索发展现代化高等教育提供了借鉴。研究校史沿革,应注意收集“校名更迭、校址变迁、隶属关系调整、重要人事任免、机构设置、专业发展”[5],以及每一阶段的时间节点、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代表性成就等有关资料,梳理出学校清晰的发展脉络。

“历史是一种记忆的形式,历史著作的基本任务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存记忆和传承记忆”[6],研究校史的目的是还原校史以本来面目,记忆校史,做好文化的传承。“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7]。“往事得以流传于后世,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文字记录的传递、实物的遗存、口耳相传”[8],即历史学者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依据的三种史料: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校史资料的收集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文字史料,主要是收集前人关于学校历史的记录,包括书籍、年鉴、校志、地方志、报刊、档案等;实物史料,内容比较丰富,如教材、讲义、手稿、笔记、教具、仪器设备、模型、标本、录取通知书、学生证、毕业证、借阅证、校徽、奖杯、文件、通知、照片、录音、录像等,这些都是校史的见证、校史编纂的佐证,应高度重视,做好收集和整理;口述史料,主要包括传述和忆述,当前校史挖掘应注意做好老专家、老教授记忆的收集,可将访问内容整理成文,也可以用回忆录的形式记载。充足的史料有利于进一步做好校史考证,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校史内容,实物史料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更有利于对广大师生开展教育活动。

(二)蕴含精神

高等教育要具备办学的物质条件,有具体的办学场所和教学设施,更要有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9],具体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办学理念、学风、教风、校风、校训、校徽、校歌、发展愿景等。大学精神经过历史的洗礼,以及多年的沉淀累积、总结凝练而成的。大学精神是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也应该成为全校师生行为规范的价值引导。在大学教育中,应不断强化大学精神教育,让大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推动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力量。

发掘大学精神要致力于学校名人与典故的收集和整理。名人指对学校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这些人往往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曾经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或者兼有学校行政职务,在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典故是指取得的重要成就,或在教学、实验、科研、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发生的有代表意义的事件,典故集可读性、幽默性、重要性、启发性于一体,是典型的教育素材。名人效应的结果是被模仿,由于关涉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广大师生易萌生崇拜、敬仰之情,自觉将名人作为努力奋斗的榜样,所以既感兴趣,又愿意主动去了解,进而激发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除教师和学生之外,管理人员、工勤人员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凡有特殊意义的典故,都应纳入校史教育之中。杰出校友的重要贡献、突出事迹也应包含在校史材料中,供后人学习瞻仰。

(三)办学经验和制度建设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当今大学的三大职能”[10],高等教育的成果、经验和传统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办学经验应包括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成果,如学校进入高一级教育序列、学位授权获批、学科和专业建设获批、重点实验室建设获批、重大科研课题立项、师生技能大赛获奖等,还应包括影响力比较大的一些做法、政策等,如被国家主流媒体关注、被相关行业推广的办学经验和治学方法。制度建设包括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总结提炼形成的一些规章制度,如大学章程、党组织团组织管理规定等,还应包括历史上形成的、长期坚持的一些好的做法,如“博士团下乡”“定期定点义诊支教”等,这些经典做法的传承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融入学校大集体。办学经验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师生爱校敬学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之中。

二、校史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优势

(一)更贴近学习生活实际

校史展现的是学校建筑的风貌、学校楼堂馆所的布局、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科研的情况,只不过时间是在过去,换句话说,就是历史上的今天。似曾相识的人物、非常熟悉的场地,这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广大师生的亲切感、认同感;许多杰出校友的卓越成绩摆在眼前,想到自己也生活在他曾奋斗过的地方,努力拼搏奋斗的情愫油然而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史教育“接地气”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容易转化为广大师生不懈努力奋斗的动力。

(二)更直观、生动、鲜活、形象

运用校史材料开展教育活动,以真实发生的人物和事件为依托,具有直观性,这也决定了校史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一方面,校史内容本身就是由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幅幅历史画面组成的,“校史教育的形象讲述可以让前辈们的声音笑貌和精神穿越时空,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11];另一方面,表现在校史教育的形式上,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校史内容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甚至建筑、雕塑等多种载体表现出来,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方式增强宣讲效果,将文字和图片变成鲜活的形象,越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越是容易深入骨髓的,教育效果也才会更好。

(三)更符合情感认知规律

价值观念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接收信息的意愿,人们总是愿意接触和了解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人、事、物。对陌生事物的认知,如果有熟悉的人从中介绍,那接受起来要容易得多,“这种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同与归属的过程是一般人的情感认知规律”[12]。校史内容贴近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校史教育容易使广大师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引起与高校共同成长的心理共鸣,从而激发起学习和工作热情,增强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校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13],是说要通过研究历史来探究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探索和把握高校未来的发展变化,也要了解和熟知高校发展变化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4],以校史为内容开展大学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坚定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

我国高等教育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国高等教育史的一个缩影,其中闪现着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民主团结、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历史。抗日战争中有杰出校友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呼吁“一致对外”,解放战争中有杰出校友呼吁“和平民主”,建国后校史中多处地方显示中国共产党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进行校史教育可以使广大师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不懈探索的艰辛过程,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

(二)有利于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感

清末民初以来,高校生存、发展的历史与中华民族这段历史一脉相承,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八国联军入侵的教训激发了一些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他们投资筹资建立新式学堂,致力于用科学技术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家和民族,这是现代高等教育的肇始,这种起点本身就带有爱国性质。抗日战争中,杰出校友以民族利益为重,置个人生命安危于不顾,毅然决然投入战场,为赢得抗战胜利做出贡献,这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高校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代又一代师生员工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祖国革命和建设,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创业史”[15],这种理想追求、报效祖国的精神品格能有效激发当代师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效国的崇高志向,从而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贡献。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史是培养广大师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校史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推进学校建设与发展、为了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的典型事迹和奋斗历程。通过学习了解校史,可以感知前人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对社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这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自觉以前辈、师长和校友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提高自身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自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是科研精神的核心,是高校科研人员优秀品质的体现,是一所高校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校史中很多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不畏条件的艰苦,攻坚克难,始终保持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那份执着。这种精神表现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很多杰出校友历尽艰辛,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境界,不动摇、不改变,甚至为真理而献身。这些感人的事例是学校历史上一座又一座的精神丰碑,也是激励后人来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动力和源泉。

(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高校发展的历史就是教育界前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历史。战争摧毁了办学场所就躲到敌人后方再开辟一个地方继续上课,没有黑板没有粉笔就想办法代替继续开讲,这是真实的历史场景,是某个特定时期学校真实的办学条件,可以说是极其艰苦。诸如这种艰苦奋斗的故事在校史中还有很多,还有很多前辈不畏辛苦、不惧困难,攻坚克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见贤思齐”的心理特点必将影响广大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激励学习和工作热情,消除和抵制消极负面的思想意识,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对学校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进而转化成拼搏进取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校史办学师生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