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池田大作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018-04-03 01:09张舒予
关键词:学习者信息化教育

张舒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一、引言

二十世纪以来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教学、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改变。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的逐步渗透,促使着教育领域产生更为广泛、更深层次的改革。在知识传播已实现突破时空限制,个性化学习日趋盛行的当前,教师的价值、功能遭遇角色危机,单纯作为知识传递者的教师已不被时代需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认识当前教育技术变革现状?变革浪潮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在何处?教师需要如何行动才能保证教师的功能、价值在信息化时代继续得以发挥和体现?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重新学习、探讨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从中找寻启发与指导。

二、教育技术信息化与池田大作教育思想的契合之处

(一)信息化教育技术助力池田大作教育思想的落地

1.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造就人”[1],反对教育功利化,呼吁“教育应避免成为政治和经济的工具,也不应该认为惟有实利的知识技术才有价值”[2]。在知识缺乏传播交流途径的时期,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难免更多地受到地域、教育者等的制约。然而,自从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普遍应用于教育领域,便为实现平等、开放、自由的教育带来新机。

当前,知识学习的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学习资料也不再只能经由教育者等中间渠道进行选择。借由互联网,知识能跨越时空、语言、思想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由此推动池田大作教育思想的落地。第一,网络公开课所提供的国际化、多样化、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实现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打破了国家社会导向、学校专业设置等对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的限制,并为学习者能进行多学科、多维度的学习与思考提供了良好指引,从而助力池田大作“反对教育趋向功利主义”的主张的实现。第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不再是只能接受传统学校单一化的教学,使个人特质、长处能获得更有效的开发。教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灵活化的分析、监督和指导,更有利于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培养其能力及品质的发展。教与学均能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变得更为人所需、解人所困、助人发展,也更加接近池田大作所坚持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第三,“互联网+教育”模式为池田大作积极倡导的“终身教育”提供了高度的便利性和自由度。池田大作认为,“人的能力各不相同,关键是如何使每个人内在的长处和天资在生活和实践中得到发挥。再者,学问本身也是日新月异的,在学校学过的知识,经年累月之后变成了落后于时代无用的东西”[3]。MOOC等模式作为高效高质、内涵丰富的知识传播渠道,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有利条件和有效保障。

2.池田大作认为,教学方法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参与,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使学生内心得到沟通和启发。教育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启迪智慧、健全人格、感化心灵、培养情操[4]。当今“互联网 + 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加明确了教学活动以学习者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基调。

随着在线学习的普及和学习资源的信息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特征和学习结果等数据都可以被全面、真实地记录、储存和分析,教师可从中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客观、准确的学习数据,教师能更有效、及时和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程,提供个性化、灵活性的指导,进而实现因材施教和提高教育过程的科学性[4]。而人工智能使个人智能导师、个性化教与学在将来能够逐步实现并推广[5],进一步促使教育趋向针对学习者进行个体化的服务和培养。上述的一系列现代教育技术革新,均能促进智慧教育目标的实现。智慧教育由IBM公司于2009年首次提出,其根本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环境,推动教师教学变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一次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导向、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和较高的创造潜能[6]。该目标与池田大作所倡导的“教育内容应为知性与情操”[7]理念不谋而合。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育服务目标和内容加速向学习者倾斜,教学目的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池田大作坚持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知性与情操”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

(二)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实效性体现池田大作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和生命力

多项研究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如MOOC、翻转课堂、O2O混合式学习、SPOC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和持续盛行,改变了传统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给予了有效支持。MOOCs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能够满足自主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个人学习档案袋,根据学习需求或建议来调整教学内容、进度或教学安排,给予不同学习阶段的策略指导。同时,MOOCs是最好的教学观摩资源,教师不但可以跟从国内外的大师学习,强化自我的专业功力,增强教学时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经由观摩和体悟,来变化自身的教学风格与技巧,使学生获得更有效和快乐的学习[8]。另外,课堂教学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对学习者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活动参与度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而易见[9]。

新技术支持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以学生需要为导向的实践取得有效成果,证明池田大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相当的前瞻性。而且,池田大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示出教育未来的发展必定继续坚持以“适应个体发展需要”为方向。无论教育技术将来发展至任何高度,最终也应该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推动教学改革,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可以预想,即使将来人工智能取代教师全面应用于教学活动,也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能准确分析个体需要,根据需求分析构建个性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只有遵循“以人为本”这一规律和方针,教育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释放出其最大的效能。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对于解释当前教育技术革命的现状,和指导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仍然具有充沛的生命力。

三、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在教师面临角色危机时的指导意义

(一)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应主动适应教育技术革命教育技术变革致使教师角色面临压力和危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学生对教师授课的依赖性明显减弱。经过互联网传播高质量、高针对性的知识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信息化教学能力如果不及时提升,就无法和时代同步,如果不汲取先进的课程信息记忆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那么所授课程必然是索然无味、陈旧老套、远离学生需求[10]。而且,教育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储备,还需具有信息技术应用、演讲口才、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能力。

在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中,认为教师不仅是最重要的教育环境,而且还是教育变革最重要的力量[11]。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3]。如何把教育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和智慧,对学习资源、课堂活动加以整合、设计和实施。教师不应该消极地把自身与现代教育技术剥离,而应该清楚认识到:第一,教师是教育技术的利用者和实施者,可以说教师本来就是决定教育技术能否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第二,信息化教育时代学生学习不是不需要教师,只是不需要单纯作为知识传递中介的教师。新形势要求教师不但是课堂教学的规划者、课堂素材的提供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人生的引向者和信息化技术敏感的捕捉者,而上述教师的新功能、价值是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学习锻炼和实践研究来加以实现的[10]。

(二)池田大作教师发展观为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池田大作的教师发展观为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提供了指引方向。

1.培养教师“圣职观”,认可角色功能。池田大作认为,教育是人生最神圣的职事业。教师从事着培养肩负未来的青少年人格的重要工作,如果没有“圣职”的自豪感和热情,就不要指望有成效的教育活动[12]。如前所述,现代教育技术革命暂时只改变了教师作为主讲者的角色,其实依然捍卫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主导地位。教师仍能通过采用思维牵引方式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逻辑串联,凝练教学内容、创新设计互动环节、更新学习评价方式等多种途径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而且,教师能够实现从知识的复制者向创新型人才培育着的角色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教师由具体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实现“授之以渔”成为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终极目标[13]。因此,教师应该认可自身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辅助者的角色,同时明白这个角色更能体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大功能和价值。

2.“专业+技术”两手抓,投身教育实践。池田大作认为,可以担当教师的人,一定要是人格高尚而又知识丰富的,足以教育承担下一时代重任的青少年的人。因此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尤其在知识传播途径多样、速度飞快的当下,教师更需要及时掌握专业前沿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需求的步伐。另外,教育技术的支持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吸收,也要相应地锻炼信息化能力,包括基本的信息素养、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资源管理和处理能力、进行知识管理能力、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等[10]。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创造,把教育技术恰当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能服务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目的无疑是在于“创造知识性”,知识本身不能直接给人的生活态度带来影响,对人不能发生创造性的作用,通过人如何灵活运用“知识”才会带来创造性[14]。

教育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术与技术并重的复合型教师,教师对于自身的革命任重道远。然而,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为面对角色转型时期的教师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也进一步体现了池田大作教育思想的先进性。

四、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重新学习、探讨池田大作教育思想,认识到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出现,是社会科技发展和人类学习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作为教师,应该认可自身从“课堂主讲者”到“学生个性化学习辅导者”的角色转变,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为进一步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而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学习者信息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