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监控在降低深静脉导管并发血栓中的应用研究

2018-04-02 07:00许呢妹杜云波马婕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血栓临床价值

许呢妹 杜云波 马婕

【摘要】 目的 探析超声监控在降低深静脉导管并发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6例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 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置管, 观察组在穿刺置管前和置管过程中均使用超声监控,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血栓形成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率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觀察组满意度评分(45.82±2.63)分高于对照组的(30.28±2.1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前和置管过程中使用超声进行监控和引导, 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同时可降低患者置管后的血栓发生率, 提高置管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超声监控;深静脉导管;血栓;临床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32

PICC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中心静脉通路, 现已成为肿瘤、长期静脉输液、肠外营养患者的常用技术。虽然PICC置管在使用上安全性高, 但由于置管引起的并发症仍然不能忽视, 其中静脉血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4]。本组研究以236例PICC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超声监控在降低深静脉导管并发血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236例PICC患者, 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18例。对照组中男68例, 女50例;年龄28~78岁, 平均年龄(50.21±9.26)岁;肿瘤20例, 肠外营养32例, 长期静脉输液66例。观察组男67例, 女51例;年龄29~76岁, 平均年龄(50.17±8.61)岁;肿瘤18例, 肠外营养33例, 长期静脉输液6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中执行置管操作的医护人员均接受过专业的训练, 在操作过程中均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穿刺置管, 在置管前对患者的肘部和肘部下血管的情况进行观察, 在选择穿刺静脉时要尽可能选择清晰、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作为穿刺血管, 对患者进行常规置管。

1. 2. 2 观察组 在穿刺置管前和置管过程中均使用超声监控, 具体如下:使用索诺声便携式彩超, 线阵探头频率为6~13 MHz, 心脏探头为2~5 MHz。在置管前使用超声检查技术对置管静脉的内镜、血管壁厚度、血管内血流情况、血管曲直以及内膜光滑度等进行检查, 以肘上头静脉作为穿刺血管。在置管过程中, 使用超声检查技术进行实时引导, 尽可能一次性成功置管。置管成功后, 使用超声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观察, 要保障导管经过锁骨下静脉, 右心房内不见导管尖端。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血栓形成率及满意度评分。血栓形成判定标准:①临床表现为手臂酸麻胀痛, 臂围增大, 体表们及有条索状物, 导管堵塞;②超声表现为静脉官腔增宽、管壁增厚、内膜粗糙, 且管腔内全部或部分为实质性回声填充。满意度评定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 总分50分,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血栓形成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率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45.82±2.63)分高于对照组的(30.28±2.1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087, P<0.05)。

3 讨论

PICC置管后形成血栓主要是因为静脉血流缓慢、静脉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 导管是自体的外异物, 置管时间越长, 形成血栓的风险性越高。常规PICC置管前, 操作人员只是通过肉眼对患者肘部和肘下血管体表投影进行简单观察, 不能真正了解血管壁结构和管腔内的实际情况, 容易出现置管失败的情况, 即便是置管成功, 形成血栓的风险性也相对较高[5-7]。本研究提及到超声监控, 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 可以准确观察到血管壁的具体结构、管腔内的血流情况以及血管内壁的光滑程度, 以排除近心端血管的异常情况, 对置管的可行性和成功率进行预测。在置管过程中使用超声进行实时监控和引导, 可任意选择穿刺角度和部位, 避免患者置管后活动受影响, 提升患者置管的生活质量[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率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45.82±2.63)分高于对照组的(30.28±2.1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使用超声进行置管前检查和置管过程中监控, 可保障成功置管, 提高置管的安全性, 减少置管后的并发症, 本研究体现了超声监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 PICC置管前和置管过程中使用超声进行监控和引导, 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同时可降低置管后血栓形成率, 提高置管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蓉, 梁祯, 邓丽丽, 等. 超声在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 39(4):380.

[2] 侯佳, 罗萍, 陈伟.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二聚体在下肢闭合性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相关性.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 14(6):677-679.

[3] 毛亚锦.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重庆医学, 2015, 44(17):2433-2435.

[4] 段晓莉, 穆研, 赵苏云, 等. 超声对创伤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研究.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4(24):120-123.

[5] 见雪峰.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35(11):182-183.

[6] 张玉秀.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急性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 18(11):749-752.

[7] 罗浩, 覃俏俊, 张勤波. 超声监控在降低PICC并发血栓中的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 11(2):195-196.

[8] 张广俊, 游蕴仪, 黄俊勇, 等. 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国实用医刊, 2012, 17(12):6-7.

[9] 王存德, 王世鹏, 刘军德. 超声检查在腹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5):130-131.

[10] 朱贤胜, 王莎莎, 王俊, 等. 超声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 13(9):606-608.

[收稿日期:2017-11-27]

猜你喜欢
血栓临床价值
秋季早睡早起防血栓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秋季早睡早起防血栓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