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先行先试的实践策略

2018-04-02 22:51潘高峰彭琳尧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师

潘高峰彭琳尧

(1.福州市钱塘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1)

小学“科学”的前身是小学“自然”,学制的改变使得小学生从三年级才开始学习科学,然而一二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并非一无所知。根据2001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得知,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是五大学习领域之一,幼儿阶段的科学学习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并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从而获得初步的科学知识,并且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1]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探究欲望被激发,并在1-2年级持续接受科学教育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而实施新课程时却将这两年的科学教育取消了,造成儿童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的两年空档期,这将给幼儿学习科学产生思维的不连续性,并对今后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究竟是从一二年级开始,还是从三年级启蒙,成为近年小学科学教育界热议的话题。2017年2月1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恢复了一、二年级开设小学科学课程,自此,小学科学教育的窗口重新由一年级打开。

科学教育的新课改从一年级开始上科学课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呢?其实早在2013年开始,鼓楼区钱塘小学和铜盘中心小学陆续成为一二年级科学课试点校,率先开展低年级科学教材的实验教学,特别是钱塘小学的四位科学教师针对低年级科学教材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实验研究。

在三年的低年级科学课堂实践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共同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在科学课堂学习中,一二年级学生又因其年龄特点展现出不同的课堂表现:一年级学生,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科学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注听讲,对教师的提问,能够积极举手,但经常词不达意;注意力稳定性比较差,注意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容易疲劳;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能够依葫芦画瓢画出记录,需要借助符号、颜色和图形来记录;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懂得一些科学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注意力集中时间比一年级时略有提升,在科学学习中初步养成倾听的习惯,能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准确的回应,对小组合作的意识也有所提高,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喜欢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对观察记录的条理性也有所提高。结合三年的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实践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尝试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课堂养成良好习惯是首要

儿童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许多的习惯亟待养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指导。在科学课堂的初始阶段,首先要让儿童养成科学课堂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大声发言、细致观察、勤于思考、懂得收拾、善于合作等),这些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不断强化训练,必须在每一堂科学课上进行实践。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教师曾宝俊将学生课堂发出声音分四级(0-3级):零级声音静悄悄,一级声音小小小,二级声音嗡嗡叫,三级声音全听到。课堂有时候要保持零级声音,比如听教师讲课、听同学发言、看视频等都要保持静悄悄;一级声音用于实验的时候,需要发出一点声音,二级声音用于小组讨论的时候嗡嗡叫;三级声音用于发言时,应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课堂上的每一个人都听到。用《声音三级歌》告诉低年级儿童在科学课堂上的要求,儿歌琅琅上口,儿童容易在吟诵儿歌时记住教师的要求,从而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的调控。只有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有效的科学教学。

在《暗箱里的秘密》一课教学中,教师事先将小木块粘在盒子里面的任意位置,再放入小球后密封盒子,做成暗箱。如果教师只问:“你能猜猜里面是什么?盒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学生的答案将是五花八门,不仅绕了弯路,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不打开盒子的基础上,怎么用小球判断木块在什么位置?”教师的问题很明确,指向性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感官观察(用手摇、敲,用耳朵听)后,多加思考,再画出自己的判断。只有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才能开阔,才易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趣味环节设计是关键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2]一二年级的学生对身边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和现象感到新鲜,经常提出问题,这种由好奇而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因此,要设计富有趣味的课堂环节促进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1.趣味的科学魔术(实验)导入

以“磁铁”主题单元为例,可以借助“科学魔术(实验)”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钓鱼是一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简单的“科学实验”钓鱼蕴含着“磁铁能隔着物体吸引铁”的科学知识,学生爱不释手,在探寻奥秘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科学的乐趣,能够利用鱼钩(磁铁)把鱼(铁丝鱼、回形针鱼、铁片鱼)吸起来,而不能把鱼(塑料鱼、纸鱼)吸起来,而且爱上了这样动手的科学课。

2.趣味的科学视频过渡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直观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在低年级的科学课堂上,适当加入科学视频,将有助于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了磁铁的基本性质后,展示解决生活中难题的视频(解决生活难题——帮老爷爷寻找缝衣针),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积极出谋划策,动手实践,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让科学课成为生活的小助手。

3.新型创客资源开发

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创客资源,让学生乐于探寻科学奥秘。如磁力玩具列车的设计制作。利用生活化的材料(牙膏盒、矿泉水瓶盖、牙签、吸管等)让学生思考设计制作磁力玩具列车,如何利用磁铁让列车动起来?利用创客任务唤起学生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加深科学知识——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认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再如,水轮车的设计制作,学生在认识了水轮车的基本结构之后,接受创客任务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水轮车,这样的创客教学让低年级的学生流连于科学课堂。

三、选择课堂记录方式是根本

在科学课堂中,及时对科学实验过程进行记录是科学学习的必要方式。中高年级的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合理的记录——绘画和文字说明,而一二年级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的帮助并且明确的指导才能进行有效的记录。因此,教师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堂记录方式是根本要求。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文字识别能力较弱,一般建议使用符号和画图为主的方式。其他学科(语数学科)在布置作业时经常采用“符号和作业本一一对应”的方式来布置家庭作业,例如,“圆形本代表练习册,红旗本代表口算本”等等。在指导一年级学生做观察记录时,不妨先告知他们哪一种符号或颜色代表什么,然后做个简单的示范,再让他们进行记录。

二年级学生的文字识别能力增强了,就可以尝试让他们从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记录,不需要教师过多的示范,可以以画图和简单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做科学记录。

四、选用多元评价方式是必然

就小学科学课堂而言,学习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自身针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以及与他人互评交流的活动。在一二年级的科学评价过程中,可以先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自身评价为辅的方式向学生与他人互评交流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方式过渡,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对自身和他人进行中肯地评价。因此,选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过程。

参考文献:

[1]柴觐.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市A幼儿园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6.

[2]黄海旺.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10).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