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2018-04-02 13:17陈平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二者教育工作者

陈平生

(福安市第一中学,福建 福安 355000)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然而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不少教育工作者对其过分推崇,否定传统的“应试教育”,这些情况均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深入思考,认为二者并不是矛盾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采用合理的措施,依据当前的社会趋势以及教学实际选择合理的教育模式,方能促进学生成长。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述及其关系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概述

“应试教育”是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之后,较多人将高考作为“成才”的标准,故而“应试教育”大受欢迎。“应试教育”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积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开启了一种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使学生能够较为扎实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应试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过度重视“智育”,并不重视“体育、美育”等,导致学生片面发展;过多重视“应考学科”,将学生分为“文”“理”生,文科重视史地政,理科则重视理化生,最后导致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够健全;另外,“应试教育”之下,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重,学习是为了“考试”,所以学生较少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兴趣的角度出发学习。“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改革开放后,社会需要更加全面的人才,我国也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在这样的环境下,“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同样,素质教育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自学能力、社会公德等得到提升,但也加重了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负担。

(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均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培养与教育,但是从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课程结构等方面来看,二者均有区别。从指导思想上来看,“应试教育”是以“升学率”为指导,“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指导思想;从教育目的上来看,“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适应上一级的要求,“素质教育”则是让学生学会求知、生活等;从教育对象上来看,“应试教育”是一种“淘汰性”的教育,重在少数人的提升,属于“英才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通才教育”,面向全体;从教育的内容上来看,“应试教育”有“主科”“副科”之分,过于重视某一单一课程,而素质教育则分“必须”与“选修”,教育内容增多。总而言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各有侧重各有利弊,在教育学生时需要教师进行合理权衡。

二、教育工作者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理解现状

(一)将“应试教育”等同于“落后教育”

“素质教育”被提出之后受到了多方的关注与推崇,也对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过多的推崇,使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应试教育”持一种否定态度,更有不少人将“应试教育”等同于“落后教育”,他们认为“应试教育”是“旧”的,完全只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考虑其他。实际上,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应试教育”本身是“中性”的词语,不能简单地评价“应试教育”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而部分教师认为“应试教育”是一种落后的教育方式,便是“错误的”,无法促进学生发展的,将“应试教育”这一词的“负面”意义过度夸大,导致认识不足。部分教师认为“应试”教育是“落后”的,所以在教学时运用各种多媒体,使课堂“花团锦簇”,但是教学质量却需要商槯。

(二)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虽然不同之处较多,但是最终均是对学生的教育,部分教育工作者过度看中其“不同之处”,完全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应试教育”不如“素质教育”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模式先进,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应当推崇。事实上,“素质教育”也是一种“中性”的词语,其影响也具有“好”“坏”之分,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实际上是对“应试教育”中的“优势”过度夸大。当前一提起“素质教育”,很多人便想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想到“素质教育”中的“和谐教育”“生命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等等,认为“素质教育”是“成功教育”,“素质教育”的一切都是好的,应当摒弃“应试教育”。这种看法是较为片面的。部分学生也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完全对立,所以打着“素质教育”的名号不努力学习,最终高考发挥不佳。

(三)没有辩证地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均有利有弊,应当用辩证的眼光来看,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深入了解二者的内涵,没有全面认识这二者,从而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例如素质教育中对人“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方面,心理学家虽然将人的性格进行区分,包括“积极正面”类的与“消极”类的,但是更多的还是“中性”类的,像“冲劲”这一个词,如果放在积极的环境中,“冲劲”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完成某件事;如果放在消极的情境下,“冲劲”可能会被看成是“盲动”,使事情向着更为糟糕的方向发展。“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也是一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应当选用不同的模式,如在贫困山区,没有“素质教育”的客观条件,教师只能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灌输“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样才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正位”分析

(一)在教育表现特征上的认知“正位”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均是教育模式“形式上”的“教育代名词”,从二者的字面意思上来看,似乎没有任何的联系,反而是相对立的,但是教育工作者应当透过其字面意思,从其表现特征等方面进行正确认识。从二者教育表现特征上来说,“应试教育”表现是“消极”的,而“素质教育”表现是“积极”的,“消极”与“积极”是矛盾的,但是从唯物辩证法来说,“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应当看到其“表象特征”中的联系,如“应试”更加看重学生的“智育”,而“素质教育”中也有“智育”方面,故而可以从“智育”角度将二者相连,进行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二者统一起来,看到“应试教育”中积极的一面,与“素质教育”相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在教育根本属性上的认知“正位”

从教育的根本属性上来说,无论何种教育方式均应当依据“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所有的教育活动应当符合一定的认知,从“应试教育”的反面含义上来看,“应试教育”没有按照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正面含义上则体现出了“教育规律”,不过探析“应试教育”的教育过程,也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故而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所以从其本质上来看,二者也有“统一”之处,应当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

(三)在教育热点元素上的认知“正位”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考”便是最为重要的“教育热点元素”,教育工作者对“考试”“升学率”等也极为重视,从这一元素上来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均极为重视“考试”,但是“应试教育”则是“考什么教什么”,素质教育则是“各种都教”,二者事实上都各有利弊。“考什么教什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掌握片面,而“各种都教”则使学生的压力增大,使教师的教学压力也提升,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将二者相联,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强调让学生记住“必考知识点”时,进行拓展练习,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

四、教育工作者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的措施

(一)依据教学实际选择教育模式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是对立的,当前部分教师将其完全对立起来,是不恰当的。笔者认为,需要依据教学实际选择教育模式,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仍然是“高考”,如果是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则可以较多地偏向“素质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不过还应当考虑到,“高考”毕竟是高中学生需要面对的,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考点知识,还需要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应试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对于贫困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等均有不足,且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应当考虑到教育实际以及学生本身的情况,选择更为合理的教育模式,例如偏向“应试教育”,通过“应试教育”向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从而使其能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不过因为“素质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虽然受限于实际情况,贫困地区的学生可能没有条件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但是可以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向学生灌输“素质教育”的理念,从而促进学生在日后更好地发展。

(二)成为创造型教师

对于教师来说,为了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己,成为“创造型”的教师。例如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将固有的单元进行裂变并重新组合,融入“个性化”的思路,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地教育。另外,教师还必须学习各种知识,如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从而把握学生特点,合理安排班级活动,巧妙地授予学生知识,探取“应试教育”中的可取点,如“考点”的教学方式以及“考题”的答题技巧等,融于“素质教育”之中,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二者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