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
(福州华侨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4)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1]成为一名好教师:“第一,要有理想信念。第二,要有道德情操。第三,要有扎实学识。第四,要有仁爱之心。”[2]作为中学教学管理者,做好学校的教学管理,培养一流学生,打造一流教师,打造一流的学校,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光荣的教育使命。笔者试图探讨应用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以指导中学教学管理实践。
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是一种使命,管理改变生活,管理只有对世人作出贡献才有价值。作为“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著作等身,他的管理思想涵盖了管理学的各个领域,《经济学人》指出,“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么这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哈佛商业评论》指出:“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倾听!”《商业周刊》指出:“德鲁克是当代最经久不衰的管理思想家。”德鲁克的著作和思想成为管理者与企业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3]
德鲁克的关键五问题是: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顾客是谁?我们的顾客重视什么?我们的成果是什么?我们的计划是什么?[4]这五个问题汇聚了德鲁克作为众多世界知名企业顾问咨询的毕生心血,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有效回答学校的使命、学校的定位、学校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以及发展方式等等重要战略思考。因此,作为中学教学管理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中学教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必须关注两项核心要务:团队的建立和利益的权衡。[5]
对于团队的建立,中学教学管理者首先必须认识到如何建立一支真正的中学教学管理团队,所谓真正的团队不是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堆砌,团队中的教师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和为此目标的实现不懈努力的执行力,甚至成为有理想有信仰的人民教师。其次,应该解决政府、社会、家长、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共同协作问题,力争吸收各方加入中学教学管理团队,形成一个和谐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斗志的、高效的管理团队,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教学管理团队。
对于利益的权衡,中学教学管理者既要考虑长期利益,也要兼顾短期利益。既要考虑学校的利益,也要兼顾年段的利益。既要考虑教师的利益,也要兼顾学生的利益。力求使短期利益服务于长期利益,当然也应该注意到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如果不能把这些利益很好地统一起来,那也必须达到一定的平衡,就是将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有机结合起来。
1.要在中学教学管理中培养他人和自己,回答教学管理者的使命是什么
中学教学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适合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这是中学教学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学校各项事业的努力方向。
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是中学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这也是普遍共识。在此笔者认为还应该看到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无论是专任教师还是中学教学管理者自身,同样也希望不断得到培养,因此,要求学校领导层中培养学生的同时,既要培养专任教师,也要培养专职和兼职教学管理者,进而激发专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其次要明确教师是中学教学管理的第一资源,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努力探索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的选拔、培养、发展、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教师的成长、成才,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实实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为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从实践中可以发现,这些问题也是目前中学教学管理面临的难题。
2.要重视中学教学管理组织工作,回答谁是教学管理者的顾客
中学教学管理者应当认识到他们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工作,不只是涉及学校管理中的社会、家庭、学生、教师甚至政府,更主要的是他们所面临的各种教学管理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专兼职教学管理者或专任教师来管理和执行这些任务。因此,中学教学管理者最直接的顾客是这些管理任务,更是执行这些任务的人,是执行这些教学管理任务的专任教师和管理团队。
3.要重视中学教学管理激励和信息交流工作,回答教学管理者的顾客重视什么
既然明确了中学教学管理者面对的顾客是人,更直接地说就是从事中学教学管理的教师和教务员。那么,在实践中,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管理任务,可以应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这些教学管理者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各种因素,但不论哪种原因素,根据德鲁克的管理理论,激励是鼓舞和指导中学教学管理者取得好绩效的第一方法。因此,中学教学管理者不但要得到有效的培训,而且还要得到有效的传帮带,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得到肯定、提升、表彰等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从而使教师们获得认同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另外,中学教学管理者还要注重沟通工作,一定要关注到人是有感情的,情谊是无价的,就中学教学管理而言,通过日常的工作实践沟通,通过教师关系的梳理沟通,通过有关报酬和职位变动的安排沟通,通过同校级领导、教务处负责人、年段负责人和教师之间经常性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把中学教学管理者组建成一个真正向善向上的团队。
4.要设置中学教学管理绩效评价标准,回答教学管理者追求的成果是什么
中学教学管理者要设置评价标准,通过标准来评价个人的绩效和整个团队的绩效,力求做到对事不对人,最好能为每一个人设置一个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作为中学教学管理者行动的指南,不但要有利于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而且还要有利于提升个人的工作并能帮助其做得更好,同时将这些评价的结果通报到学校领导层、年段、教研室。此外,德鲁克还特别提倡评价的结果应告知当事人,因此,在向学校领导层、年段、教研室反馈有关一个教学管理者工作评价时,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当事人,这就要求建立恰当的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标准,建立适当的绩效评价机制,为提高中学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5.要制定中学教学管理目标,回答教学管理者的计划是什么
中学教学管理者要制定管理目标。首先要明确目标应该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笔者认为,对中学而言,这个目标就是培养人才,中学教学管理目标必须始终将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同时要确定实现这个目标的子目标是什么,并把这一系列子目标明确告知那些相关教学管理者,以便得到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使学校目标与个人目标相一致,并使目标得以顺利地实现。当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但要有中学教学管理的工作目标,还要有每个教师的教学目标、工作规范,更要有每个教学管理者的工作目标、工作规范,从而形成有效的中学教学管理者的工作计划。
对于一家公司为什么会“高效”,德鲁克提出了五个标准,[6]这些标准为中学教学管理如何高效运转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要求。
第一个标准是有效产出是衡量一家公司的最基本的底线标准,就是要求中学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定力,心无旁骛,真正潜心聚焦教育,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个良心工程,也是一个民心工程,中学的“有效产出”就是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而且这种培养不只是学生各学科的分数,更有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人格的培养。中学教学管理的每一个教学行为、每一个教学过程、每一次教学活动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这就是中学教育管理的最基本的底线标准。
第二个标准是管理者的时间在哪里,公司的战略就在那里,就是要求中学教学管理“做细做精做实”。一要重视教学质量,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严把教学质量关,通过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二要重视教学制度,强化制度意识,教学管理制度要细化到部门、到年段、到班级、到课堂,便于把各项制度落实得更加透明、公平、公正、公开,从而形成用好的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三要重视教学组织,强化组织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层级优势,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学校教学管理目标成为自觉行为;四要重视教学目标,强化目标意识,分解为每一层级的小目标,通过每一个课堂、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年段和每一个岗位的小目标的不断实现,达成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五要重视教学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哪儿有问题就到哪儿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就到哪儿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精细化管理减少内耗,提升教学管理的时间投入。
第三个标准是不要把人当成本而要当成投资,就是要求中学教学管理中要明辨每个教师的优缺点,而且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中学领导者和教学管理者都要看到教师群体所特有的拥有知识的特殊性,善于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一所中学能够走到的高度依赖每一个教师的长处发挥的程度,中学教育管理的绩效靠每一个教师的优势发挥的多少,这种发挥教师优点、延长避短的思维就是一种投资。
第四个标准是聚焦专注,并将重要的事情先做,就是要求中学教学管理中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梳理工作的主次之分,充分调动中学有限的人力和物力,一段时间专门做好一件事,并将这件事做到最好。例如:高一学生的初高中衔接问题,在高一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必须下大力气,充分认识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从课内和课外、学生和教师、家长和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发力,为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个标准是优秀的公司很少决策,只做重大决策,而平庸的公司天天都在决策,就是要求中学教学管理要“责任到课堂”“责任到班级”“责任到年段”“责任到教研组”“责任到教学岗位”的岗位责任制,可以以《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没有任何借口》《六西格玛的力量》等书为基础素材,对中学教学管理团队进行中学教学管理的流程、责任培训。不但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感,提升教师们的自我成就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师生员工共同融入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参与度、透明度、可信度,从而使师生员工能共同制定学校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标准,避免不必要的“决策”。
教育需要有定力,教学需要有方法,作为中学教学管理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相信教学管理者的敬业、教师的付出、学生的努力和家长的期盼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相信“功不唐捐”。德鲁克的理论告诉我们: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且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6]实践证明,一所学校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彰显着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文化,它就存在于日常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细节之中。
[1]教育改革发展纪实:为人民开创更美好的未来[EB/OL].[2017-10-18].ht tp://edu.people.com.cn/n1/2017/1018/c1053-29594059.html.
[2]郝清杰,钟欣.做打造中国“梦之队”的好老师[EB/OL].[2014-09-15].ht 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915/c40531-25659226.html.
[3]江滨.管理思想大师——彼得·德鲁克[J].现代企业教育,2006(2).
[4]〔美〕彼得·德鲁克,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琼·西德尔·库尔.德鲁克经典五问[M].鲍栋,刘寅龙,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5]〔美〕皮尔斯,〔英〕马恰列洛,〔日〕山胁秀城.德鲁克的管理智慧[M].顾洁,王茁,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许是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