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变化什么气质

2018-04-02 04:32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瑞典文学院阿尔诺诺贝尔文学奖

10月,一条不是新闻的新闻:诺贝尔文学奖停发了。

停发原因: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弗洛斯滕松的丈夫阿尔诺爆出性侵丑闻,多名院士因不满文学院放弃起诉,愤而辞职。

这是人性的力量,阅读的力量。正如担任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长达17年的埃斯普马克说:“正直诚信是瑞典文学院的命脉,学院却将友谊与其他无关紧要的顾虑置于责任和正直之上,我觉得无法再工作下去。”

事实上,除了性侵,阿尔诺还被瑞典媒体曝出,从1996年起先后七次泄露诺贝尔文学奖名单给博彩公司。

常年被人们热捧的文学奖,到底有多大价值,恐怕又要打一个折扣。

瑞典文学院诸公都是饱学之士,但阅读却造就了不同的结果。有人坚持正直诚信,有人却对罪恶视而不见。阅读真有那么大力量吗?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变化气质”,读书能变化什么气质?

古人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静,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读书不在多,以六经为本,这是因为古人相信,这些经典涵盖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真善美精神的延续,蕴藏着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而这种融文史哲宗教艺术于一体的通识性经典,其核心不在于考试,在于教孩子做人、立志,去成就自己。

而在本期,我们通过“刘教授经典导读课”,再次《进入深阅读》,其核心还不止于此。

在这个东西文明会通的时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类还面临着比古人更复杂的问题。人工智能将代替所有那些依靠算法的人类工作,知识变得不再稀有,但却变得极其博杂。

是被动被信息淹没,还是主动选择信息,是止于碎片化阅读、浅阅读,还是通过有选择的经典阅读,促进我们不能被机器取代的思想,这才是人类面临的关键挑战。

刘教授说,儿童阅读之“深”,在于思维的深度和温度。思想越有深度,越有温度。

我们问:一个二十岁的青年或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思想和没思想,有什么区别?

刘教授答:真正有思想的人,首先是真诚,有好奇心。而最终,思维是快乐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而以经典阅读促进思维,是人唯一能阻止机器算法抹杀人类尊严的“猎枪”。

每个人都将是“信息森林”的赏金猎手,必须找到让自己安身立命的“黄金”——人生的价值,宇宙对生命的祝福。

思考是快乐的,所以读书能“变化气质”,使人成其为人。

这种力量,如同《呼兰河传》那个小小的萧红想: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

也如同《安德的游戏》那个“敌乌托邦”神话:人类科技发展,如果只是毁灭那些不同于人类的物种和文明(如同现实所谓“文明的冲突”),只是消灭“从另一种思维理解人类自身的可能性”,又“何必读书”!

猜你喜欢
瑞典文学院阿尔诺诺贝尔文学奖
他靠什么成为世界新首富
伯纳德·阿尔诺:路威酩轩集团大当家偷偷笑了
法国首富迈入“千亿俱乐部”
今年要颁两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性侵丑闻主角出庭受审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因性丑闻推迟颁发
处理性丑闻不当,诺贝尔文学奖遭遇危机
瑞典文学院又有两人因性侵丑闻辞职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