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菲:人类的懒惰与嫉妒
——《原毁》

2018-04-02 04:32:22太傅国文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韩愈古文君子

■ 太傅国文

贞元二十年,韩愈被贬阳山。韩愈在此处兴办教育,扶助农桑,并且写下著名的系列论文《五原》。那时韩愈三十七岁。

韩愈的这篇《原毁》,是一篇学习对比论证的范文。原毁的“原”意思是推究根源,探究某个问题的源头。这种推究根源的文章韩愈写过五篇,《原毁》就是其中一篇。另外是四篇是《原道》《原性》《原人》《原鬼》。

《原毁》这篇主要用来学写文章,它的写法比较典范清晰,是经典的议论文写法。韩愈首先是用两段来对比描述一种现象,用一段来分析原因,这就是个很清晰的写作结构,每一段又很清晰的分为三层论述。

第一段先提出古之君子待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的原则。

第一层总论责己、待人的正确原则及其效果。责己“重以周”,所以自己不懒惰松懈;待人“轻以约”,所以别人乐于做好事。这样于己、于人都有好处。

第二层举例论证古代的君子如何以圣人舜和周公为榜样,如何努力向圣人靠近。

第三层着重谈宽于待人。

第二段写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与古之君子相反。

第一层先提出观点:“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作为“古之君子”的对立面,“今之君子”由于采取了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所以于人、于己都不利。

第二层谈待己“廉”,自己没有优点,没有本领,却自我满足,自欺欺人。

第三层谈“责人详”,即对别人的优点和本领,视而不见或尽量贬低,以要求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

这就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权贵阶层毁谤成风的情况。

第三段,呼应题目中的“原”,推究“毁”的思想根源。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源在于“怠”与“忌”。

第一层先从道理上作理论性的概括:“怠”的结果自己不能进德修业,“忌”的结果害怕别人进德修业。

第二层主要谈“忌”,作者用自身经历作例证,分析“忌”的心理及表现。

第三层得出结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最后一段是由此引发感慨:“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却希求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是难啊!居于上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听取我的说法而记在心中,那国家就可以差不多治理好了。”

整篇文章缜密清晰,一气贯通。这是韩愈文章的主要特点,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读他的文章,感觉就是有一股气充盈其间,文气很足。

韩愈的文学创作主张就是“气盛言宜”。一个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益。韩愈的这个“气”,与孟子的 “浩然之气”含义接近。都有一个人对自己坚持的信念、价值非常有信心,从而产生的一种极度自信,勇往直前的状态。韩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或者人格境界对他的文艺修养有很大决定作用。如果胸中充满了这种浩然之气,那么论述起来就文笔纵横,气势千里。

韩愈为何对毁谤这件事有这么多的气?这个因为他自己就一直在被毁谤的漩涡里饱受刀剑。

比如他被贬阳山是因为在他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关中大旱,粮食歉收,京兆尹李实隐瞒不报,韩愈目睹饿殍满地的惨象,忍无可忍,上奏了一篇《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弹劾李实。然而不料被贬官了。

再比如元和十四年,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舍利,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大怒,韩愈差点没命,最后被贬潮州。

韩愈家族是官宦世家,读书做官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人生追求。唐代最重进士科,韩愈一共考了四次才考中,考中进士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还得参加吏部的考试,韩愈又考了三次博学鸿词科,均以失败告终。

之后,韩愈也是屡沉屡浮——韩愈做过两任幕僚,后来通过吏部的选拔正式成为国子监的四门博士,过了两年就因为《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被贬阳山;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刚立了功又因为《论佛骨表》被贬潮州;调回京城出任国子祭酒,又转任兵部侍郎。因为镇州兵变,韩愈任宣慰史出使镇州……

一个以出仕为终身追求的勤奋读书的青年,命运给他的是屡次的打击,这让韩愈心中积压着愤郁,他还三次给宰相上书,认为宰相没有尽到为国家选人才的职责。

人有不平气,自然郁结在心,不免汹涌横溢。韩愈在当时的官场诸公里,是很特别、很异类的。当然是被人背后指指点点议论毁谤的对象了。

不过韩愈被人毁谤,最主要的是他的文学主张和思想主张都跟别人不一样。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当时文坛盛行骈俪文,特别注重形式美,那必然就华而不实。韩愈的叔父韩云卿本身就文章冠世,父亲韩仲卿、兄长韩会的文章都写得好,而且都是喜欢写古文,而不是骈体文。而韩愈主张的古文,其实就是先秦散文。

当时的进士考试,主要考甲赋和律诗。唐代考试是不糊名的,阅卷的人知道是谁的卷子,因此考试之前打出名声就很重要,行卷之风就很盛行——把自己以前的作品集送给考官或者能影响考官判断的人以此来推荐自己。而韩愈常年在国子监,他比较爱帮助后学弟子,教导提携他们。所以当时的进士用赋和律诗来应考,但是用古文来行卷,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才华。这些人登科之后也同样这样去鼓励后来人,这样才形成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

韩愈还要排斥佛老,要建立儒家道统。

唐朝立国就号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人,崇尚道教。后来武则天建立大周,又为了打击李家而打击道教,开始推崇佛教。所以整个唐代是有非常浓重的道教和佛教色彩的。

安史之乱之后,国势由盛转衰。很多节度使在自己的封地内权力极大,形成了藩镇割据,这样的藩镇最后发展到四十几个,不停地给唐王朝找麻烦,唐代皇帝就派宦官做监军,甚至把军权交给他们,这又造成了宦官专权,甚至掌握了皇帝的生死和废立。

政治混乱,局势动荡,许多人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从宗教里寻求麻醉和安慰,这使得佛教、道教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佛教尤为盛行。出家成为僧人和道士能免除赋税,这导致出家修行的人大为增加,大批劳动力流失。寺庙占有了大量田产,使得国家经济进一步遭到削弱。

韩愈也主张抑制藩镇,虽然抑制藩镇是当时士人的一个共同的意愿,但是韩愈特殊的是在思想领域重新建立起儒家的道统,因为佛教传教的谱系非常完备,要与佛教争夺思想阵地,儒家的传承也要有源有本。孟子认为儒家的“道”,是从尧、舜、汤、文王、武王、周公到孔子,然后传至子思、孟子。韩愈称自己继承了真正的孔孟之道,从孟子之后就传到自己身上,是儒学的正宗。

韩愈的努力,开宋代理学之先声,在中国思想史上功勋甚伟。虽然很多人看不惯他,但是这没关系,韩愈始终坚持自己是正确的。只要是正确的,就去做,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你们要毁谤我,那就去说吧,我依然要走自己的路,大不了,我写文章,批评你们。你们的言论会随风逝去,我的文章会万古长青!”

猜你喜欢
韩愈古文君子
晚春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国学(2021年0期)2022-01-18 05:58:20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44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2
称象
君子无所争
晚春
儿童绘本(2019年6期)2019-04-15 01:28:26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有君子之道四焉
聪明的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