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健康:定慧沉心,无问西东

2018-08-03 05:46主讲人朱蔓佳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情绪身体孩子

主讲人_朱蔓佳

“定慧”这两个字是佛教里的术语。在佛教里,我们要完成三个功课: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样一个过程。“沉心”,就是平心、静心。“无问西东”是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大家都看过这个电影。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清华的校歌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当我们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了,自然就能够顺应内心,在内心的指引之下去达到我们的目标。

我们每天都要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是复杂而又奇妙的,不管正面负面,它都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有研究显示,影响我们健康的60%的因素都和情绪有直接关系,情绪和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干扰现代人健康的最主要问题,它就像一个毒瘤,我们却往往忽略它。今天我就带大家去正确地认识情绪、调控情绪,积极提升情绪对我们的正面影响。

何为“健康”

“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词,在《说文解字》中,健者,伉也,是很有力量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很有力量,我们称之“健举”,能举起很重的东西;舞蹈很强健有力,我们叫健舞;说一个人身体很好,就叫健康。那么,什么叫“康”呢?康的本义是米糠,后来引申为道路的意思,“五达谓之康”,康庄大道,讲的就是道路。

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状态,除了身体要强健,身体中的道路也必须要通畅。身体道路运行的是气和血,气血必须要流通畅达,及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去供应生命活动。中医认为气血是我们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我们精神情志活动的基础,气血通达调和,情绪就是平和的。如果不调和,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堵了,不通畅,往往就表现为情绪低落;还有一种是运行得太快,情绪就很亢奋。不通畅会导致很多疾病,比如,有的人特别爱长包块,或者容易疼痛,这一类人通常是爱生气的。所以我们既要使自己的身体有力量,还要使气血通畅。这是我们中医学对健康的理解。

讲座现场

健康的标准既包括我们外部的身体发育情况、形态结构,也包括我们身体内部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的正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心理发育水平。

首先,身体外部结构发育良好。临床上家长经常问到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体重又不达标了,最近又不长了,他比他同龄小朋友又要矮一厘米了。这是不是问题呢?个体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衡量。体格匀称,体型适当,整个人的生长发育曲线是往上的,这就很好了。这一条,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达到了。

其次,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肤富有弹性。常有家长讲,我的孩子脸色不好。事实上,我们是黄种人,皮肤不会特别白特别红润,黄色当中隐约透露出红色就是健康肤色,如果红色暴露在外,反而不是好事情;双目有神,中医看重精气神,目光炯炯有神,这才是健康的表现;须发润泽,肌肤富有弹性,声音洪亮,双耳聪明。现在很多人听力都不好,有很多原因,比如鼻炎会影响孩子的听力,以及现在各类噪音太多,很多人都患有耳鸣。看一个人是否健康,还可以看脉相。有人长期坚持有氧运动,长跑、游泳,你去摸摸他们的脉,一定是和缓而有力量的;然后看睡眠,看大小便,以及动作是否灵活,是否有较强的运动和劳动能力。前两天我带我的小孩去了一趟欧洲,感触很深。他们的孩子特别喜欢户外运动,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太少了。我们现在很多学生,除了上课都不愿意出门,连食堂都不想去,中午宁愿躺在寝室叫外卖。

再往后,要求就更高了: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感觉灵敏,意志坚强,处事态度积极镇静有主见,富有理性和创造性,应变能力强,适应各种环境。这个我在临床中的感触非常深。我们现在过敏性人群非常多,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的居住环境,密闭式,空间很小。

记得我小时候,大家都住在大院子里,小孩每天都在外面玩,脚踩大地,头顶蓝天,身体和自然的联结非常好,人是自然中的人,都需要和自然亲密接触。但现在我们的环境变了,接不到地气了,而且生活条件有了改变。常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能不能吹空调,不吹吧,孩子热,吹吧,又要咳。我们没有给孩子适应自然的机会,天一热,我们就给他空调,天一冷,我们就给他暖气。适应环境的能力弱了,我们抗病的能力自然也就弱了。

中医如何认识“心理”

这个健康的标准很高,既有生理的,又有心理上的。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因素所占的比例实际是很高的。那么,我们的中医学怎么来认识心理呢?

中医将情绪称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我们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个正常反应,只要是正常人,这些情绪都应该有,该喜的时候喜,该怒的时候怒。我们有心肝脾肺肾五个脏腑,每个脏腑主管一种情绪活动。心主管喜;怒由肝管;忧和悲总体来讲是一种情绪,由肺来管;思由脾管;惊和恐也是同一种情绪,但又有差别,由外来的叫做惊,从内生的叫做恐,惊和恐都是肾在管。

这七种情绪虽然是正常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会成为很重要的致病因素。

现代过敏性人群非常多,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居住环境相对密闭,与自然隔绝,在现代科技下,身体失去了适应自然的机会

大部分吃饭很差的孩子都有一个非常焦虑的抚养人。吃饭对孩子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第一种情况,情绪刺激很强烈。我们都经历过2008年的那场巨大灾难,前一秒我们都还很正常地生活着,后一秒我们就失去了家人挚亲,08年之后,我就不再看任何的灾难片了。这个就是强烈的刺激;

第二种情况,不强烈但很持久。举个例子,前几天有报社老师约我写写小朋友吃饭的问题。小朋友老不爱吃饭,该怎么办?也常有家长把孩子带过来说,医生你给他开些健脾健胃的,一定要让他能多吃饭。吃了几副药之后短时间确实有效果,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来了,医生,他又不吃饭了。为什么?我临床观察了很多孩子,他们不吃饭有一个重要原因,没有愉悦的吃饭环境。大部分吃饭很差的孩子都有一个非常焦虑的抚养人。孩子长期在这种精神重压之下,吃饭已经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了,而是一种负担。全家人精力都集中在孩子吃饭这件事情上,逢人就说,这孩子就是吃饭不行。一到吃饭,全家都盯着,争着夹菜。只要孩子一张嘴,饭立马往嘴里塞。长此以往,吃饭已经成为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了。孩子很焦虑,很害怕,但往往不懂得表达,所以就消极抵抗。

当然,有精神刺激是不是就一定会生病呢?并不是。这跟我们的身体状况有关。如果这段时间我们的身体状况不好,正气不足,抗御问题的能力减弱了,那肯定要生病。还有一个是个体差异,人和人差别最大的是心理水平,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差别太大了。

我曾经教过一个班,这个班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学生,我找他们谈话,想看看这两个孩子的表现。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第一名的女孩,学习成绩始终非常优秀,但是她告诉我,老师,我真的很累,我比别人付出的多很多,别人玩的时候我都在学习,但我依然担心考不好。以我们今天外部的标准来看,她是成功的,但实际上她也是不幸福的;最后一名,一个男生,兴高采烈地跑来了,他说,老师我知道我考得不好,但只要一努力,一定可以考好。我问他,你难道一点遗憾都没有吗?他是从很好的高中考到我们学校的。他想了半天,跟我讲,我可能给我的高中丢脸了吧。这个孩子自制能力太差,在学习中一直需要有人赶着他走,但是他很愉快,很松弛。我在想,第一名的女生一定是在一个紧张高标准的环境下长大的,永远觉得达不到标准,永远焦虑。而这个男孩子一定是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每个人的个体心理水平差异是非常大的。

那么这些情绪到底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呢?

心在志为喜,喜本来是一种良性刺激,因为有了这种愉悦的心情,我们才能保持体内气血的调和,但是暴喜、喜乐无极,就不是好事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范进中举。如果我们阳气不足了,就产生不了喜乐的情绪,比如,抑郁症患者,所有道理他都明白,但他说,我抑制不了,只觉得死亡才是最大的解脱,因为他想不到好的事情,他所想到的都是坏的结果。这就是心阳不足了。所以过喜、不喜都是问题。

肺在志为忧。过度的悲和忧会耗伤肺气,导致肺气不足。比如林黛玉,她有肺结核,典型的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的人。所以情绪和身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肺气不足的人容易产生悲忧的情绪,看事情总容易看到不好的一面。我们临床上甚至有一些小孩子都是这样的,妈妈下班回来晚了一点,他会非常担忧害怕,是不是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情;

脾在志为思。我们思虑思考的功能要正常,就要脾的功能正常,能够化生气血来养我们的神。一个人如果总是思虑过度,所愿不遂,天天纠结,就会耗伤脾气。当气血旺盛,我们才能够反应敏捷。现在威胁老年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老年痴呆;

肝在志为怒。该生气的时候是一定要生气的,如果该生气而不生气,就叫郁怒,肝气郁结,郁怒对肝的伤害是最大的。现在很多的恶性疾病,比如肿瘤,就与此有很大关系。但情绪太亢,暴怒,也不行。气往上冲,血也会往上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肾在志为恐。惊和恐都是由肾在管。人受到过度惊吓,就容易伤肾,所以为什么一害怕就容易大小便失禁。孕妇受到惊吓会流产,也是伤了肾气。当我们肾出现问题了,远期记忆也会出现问题。

这些就是当我们的情志出现问题,伤及脏腑之后,身体可能出现的一些病理反应。

精神因素下的常见病

昨天门诊,有个女孩来看病,今年刚刚上大学,我跟她说,小姑娘你早点睡,她说,阿姨,我睡得很早了,十二点半就睡了。这就是她的“很早”。

我们人是自然界当中的人,自然界赋予了我们生命活动的一切条件,所以我们是要顺应自然的。白天阳气旺盛,就应该活动。晚上属阴主静,就应该休息。这是自然给我们的最基本的规律,我们现在却都在违背它。

我再来说一下胃肠道的疾病。我们的胃肠不只是消化器官,它还跟我们的免疫能力有关系。我们的精神情绪跟肠道也有很大关系。比如,紧张的时候容易拉肚子,这是最常见的;我们经常跟孩子讲,不要哭着吃饭,怄气吃饭是不消化的。再比如说便秘,气郁结了,不畅了,推动不了肠道的运动,自然就便秘了。

很多人都觉得喉咙当中有异物感,来看病都自述,我有慢性咽炎,去检查,其实咽部基本是好的。这个在中医当中叫“梅核气”,跟情绪有很大关系,是气郁了,怎么治?我们用得更多的是疏肝理气的药。现在很多孩子都有抽动症,其中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清嗓子,幼儿园老师们见得很多,有的孩子已经严重到影响别人的午休和上课了。很多孩子都被当成咽炎来治,却总治不好。当然,它前期可能是有一个咽炎的基础疾病在,但慢慢发展,治起来很难,这跟孩子的精神状况有关。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孩子情绪很紧张。很多父母会发现,当带孩子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比如出去度个假,症状就好了,但一回到原来的环境,马上又开始了。这就是精神因素造成的。

还有很多病都与我们的精神有关系的,就不一一列举了。面对刚才我们讲的这么多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黄帝内经》其实是给了我们方法的,《素问》里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气足了,精神就可以内守,这样的话,人怎么可能生病呢。它也告诉了我们一些方法,“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所以,真正的桃花源不在世外,它就在我们安静的心灵里。

猜你喜欢
情绪身体孩子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