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维娜 王晓红
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为图书馆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保障和法律依据,为地方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基石。甘孜藏族自治州图书馆(以下简称甘孜州图书馆)作为康巴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和服务三位一体的中心,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这促使我们图书馆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康巴文献信息资源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好康巴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文献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川省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活着藏、汉、彝、羌等43个民族。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是我国西部民族文化孕育的地方,也是汉族与这一带众多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的地带,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在这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康巴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的、绚烂多姿的康巴文化。康巴文献就是康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康巴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人们认识康巴的重要工具。[1]文献记载着康巴地区的秀丽风光、历史上对康巴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历史遗迹以及地方特色的风味产品等等内容。以往各级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在制定经济区域规划时过多考虑到当地的地质矿藏、气候、环境、土特产等情况,缺少依据当地的历史、文化情况发展有特色的地方旅游经济。现阶段不少地方着力发展特色旅游,不断挖掘地方的文献资源、人文传说、人文景观记载,康巴文献为开发特色旅游提供历史资料,是旅游部门突破传统旅游项目,凸显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价值、开发新景点,制定旅游规划强有力的依据。康巴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又能保护和发扬地方原有的物质文化特色,从而推动当地的旅游文化。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旅游”已得到学界与业界的认同。文化是提升旅游内涵和品质的重要元素。我们拥有丰富的康巴文献资源,只要加以利用开发,可以提供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形象资料。
我们有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的格萨尔史诗、有独具特色的锅庄文化、有《康定情歌》、有享誉中外的唐卡、有精湛的手工工艺、独特的建筑风格、服饰等等,把文献资源运用到人文景观、旅游产品,注入文化内涵,让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在注重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也注重康巴文献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必会促进人文旅游的发展,也是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关键。
康巴文化文献资源与甘孜州文化旅游还没有平台融合发展。一些具有甘孜特色文化的文献资源还保存在图书馆中,还未能丰富旅游内涵;未能在全域旅游的过程全方位融入甘孜特色文化元素,推动文化旅游共同发展。
比如甘孜州的道孚县经长期历史发展、民族交融,形成了集扎坝走婚文化、木雅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体的道孚五彩文化,嘛呢经舞、酥油花、川西山歌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灵雀寺、惠远寺、扎坝古碉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雕、石刻、藏房等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传承。在八美片区本土文化表现载体丰富,一个藏族民居就已经囊括了藏区主要的风土人情,而记录这些文化的文献只是在图书馆保存着,游客鲜有体会,缺少途径向游客展现它的魅力,缺少文化讲解、缺少资料宣传,没有很好发挥文献 “用”的作用。
甘孜旅游业发展要建立旅游产品建设特色化,通过深挖文化内涵,让人们从文化的差异性、知识的差异性方面获得不同的感受。如何让游客来到了甘孜州的某一个县旅游后,更想去另外一个县旅游,除了旅游宣传外,还应挖掘当地特色的文献资源助推当地特色旅游,在共性中寻找个性,把自身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来,使自然景观旅游在文献资源的助推下得到升华。现阶段甘孜州文化旅游还没有很好的利用文献资源创新求异,凸显个性,丰富景区内涵,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目前旅游和文化资源的融合很多还停留在进庙烧香、粗糙的歌舞表演,不顾事实的现代节日打造等。康巴文献中记载有古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但缺少专业提炼编写具有现代和原始相结合的民族歌舞、音乐剧等。甘孜州各地,庙宇林立,僧侣成群,嘛尼遍地,宗教氛围浓厚,康巴文献中的宗教文化蕴含了建筑、雕塑、绘画、印刷等极其丰富的藏民族文化精华,提炼其精髓,融入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康巴神秘宗教文化,对无数外来游客无疑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3年3月27日,甘孜州州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大力实施旅游优先发展、全域发展,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明确提出把甘孜州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强州,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州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2]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提高康巴文献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参与度。通过多方面充分利用文献的各种元素,如:宗教、艺术、风俗等,让文化消费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方式,如果能利用文献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发展旅游文化经济,将带动整体旅游业的经济发展。
康巴文献中所包含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艺术、绘画、建筑、风俗习惯等,以康巴藏文化为主体,融入多民族文化,所以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形成了它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其中记载有古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传说,以及情歌文化、嘉绒文化、木雅文化、格萨尔文化、红色文化等。当前甘孜州图书馆和甘孜州文旅集团实行康巴文献资源共享,进一步丰富康定情歌文化旅游,推进茶马文化旅游的持续发酵,支撑起康东旅游主脊梁;辅助升华嘉绒文化和木雅文化,让康东的文化旅游丰富多彩;推动格萨尔文化的源远流长,德格印经院的辉煌永恒使康北文化旅游更加灿烂亘古;让康巴文献资料带动理塘游牧文化、巴塘弦子文化及康南农耕文化等地域文化,全面促推康南文化旅游。[3]
康巴文献资料与文化旅游融合需突出特色、讲求品位,无论是自然生态旅游,还是人文生态旅游,让游客能在旅行中为康巴文化所叹服,为特色文化所吸引,如:石渠有著名的“巴格嘛呢墙”和“松格嘛呢城”以及“格萨尔石刻艺术”,这些都是历史文化的遗存,通过文献资源的提取,注入历史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参观。还有著名的《康定情歌》通过康巴文献资源,融入康巴文化的经济、社会、宗教、风俗习惯,做成一台为游客表演的精品舞台剧,打造文化旅游的特色资源,对于追求原生态和返朴归真的现代旅游者无疑具有吸引力。文化旅游项目的精品建设,对于藏区的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达到旅游者能主动向周边人推广康巴文化旅游的目的。
利用现有的康巴文献资源,转化为旅游文化资本,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创造旅游文化商品。如把现存在甘孜州图书馆临摹的古藏文书法110幅,制作成精美的书法册,将收集的噶玛噶孜画派民间画师所画《十八罗汉尊者》《四大天王》等唐卡作品,制成画册,把藏文古籍文献金汁手抄本《般若八千颂》,世界孤本《德格法王族谱》复制再造等,制作成精美的文创产品。整理和挖掘康巴文献的手工资料,与当地人民群众共同开发具有康巴特色的石刻、木刻、唐卡、手绘等手工旅游产品。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欣赏到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在旅游过程中看文化、品文化。
文辉图书馆由刘文辉主政西康省时建立。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西康军政要人自行筹资修建了“文辉图书馆”,西康军政要人将历年藏书全部捐赠,作为该馆的基本藏书,这是四十年代康定唯一的一个图书馆。刘文辉图书馆所存文献,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包括民国时期全国统一发行和西康省内部发行期刊杂志、旧平装书和部分古籍线装书,因存世数量少,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史料价值,如:《蒙藏月刊》《西康妇女》《西康省政府公报》《刘主席最近言论—西康省政之基本动向》以及手抄本《刘氏宗谱》《修词立诚》等珍贵文献,这些目前保存在甘孜州图书馆特藏部的文献共计21000余册,对研究西康省的社会发展以及地方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研究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历史档案。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组建康巴文献陈列景点,可以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些文献,为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和旅游人员了解西康省的历史,进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康巴文献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合理利用、深入挖掘、开发康巴文献,发挥其作用,真正达到文化扶贫、扶智,文旅结合,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