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解析越南黑泰人原始信仰及原生型民间宗教

2018-04-02 00:21蓝长龙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祭品越南

蓝长龙 黄 勤

越南泰族是越南第二大少数民族,同时也是壮泰族群的一个支系。该族又根据服饰颜色的不同划分为白泰、黑泰、红泰和黄泰等几个小支系。黑泰人主要聚居在越南西北部的十二楚泰地区,该地区分别与老挝的丰沙里省、琅勃拉邦省和华潘省接壤。其聚居之地位于印度上座部佛教文化圈与中华文化圈之间,但他们既不像西双版纳傣族、老挝佬族和泰国泰族一样信仰佛教,也不像壮族、越南的岱族、侬族那样深受儒释道三教的影响。黑泰人的语言属于壮侗语系傣泰语支,其所使用的文字属巴利文泰泐文系统。多维度解读和探讨越南黑泰人的原始信仰及原生型民间宗教,既可为国内学者研究越南黑泰人的原始信仰及民间宗教提供相关资料,又有助于世人深入了解中国-东盟壮泰族群文化。

一、越南黑泰人的原始信仰

越南黑泰人的原始信仰主要有灵魂崇拜、鬼崇拜和动植物崇拜等,具体如下所述。

灵魂崇拜。越南黑泰人认为,人与其他生物一样均有灵魂,这些灵魂分布在体内器官里面,共分为32个魂。无形的灵魂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人的身体,如果灵魂离开了身体,人就容易生病、乏力,甚至死亡,因此,要举行招魂仪式。当人死了以后,灵魂将分成三部分,即根魂、头魂和尾魂。在丧礼上,子孙后代要为根魂举行升天仪式,以便与祖宗鬼团聚,尾魂将留在置有死者骨头残骸或者骨灰的小房子里面,头魂则要请回家中,为其修建一个小房子,以便逢年过节进行拜祭。[1]

鬼崇拜。在越南黑泰人的观念中,没有神,只有鬼,神鬼概念较为模糊,所以他们都认为自然界中均有鬼的存在。黑泰人把鬼称为“披”(Phi),鬼有好坏之分,可以给人们带来福祉,也可给人们招来灾难。因此,人们要使用各种方法来讨好鬼,以求得家庭平安、五谷丰登。黑泰人信仰的鬼有天鬼、城鬼、村鬼和祖宗鬼等。黑泰人认为,如果不小心触犯了鬼,鬼就会施法使人生病。若久治不愈,那就要去咨询末师,弄清楚是哪一类鬼在伤害自己,然后按照末师的指点举行法事,以求得鬼的原谅。法事中所用到的祭品有猪肉、鸡和鸭等家禽类。[1]

动植物崇拜。越南黑泰人崇拜在神话传说中与宗族有关的动植物,如蛇、鸟、虎和竹笋等。每一个宗族内部都有特定的崇拜对象,如Lo家人崇拜“当罗”鸟,认为此鸟在自己祖先与外族的争斗中,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祖先。因此,族人不得吃“当罗”鸟的肉,要举行祭拜仪式以纪念“当罗”鸟的功德。此外该家族还禁止族人吃竹笋。[1]Ka家族和Ga家族也崇拜一种叫“果喀”的鸟,他们认为该鸟也曾救过祖先之命。据说在某一次战斗中,为了要躲避敌人的追杀,该家族先民就躲进这种鸟的巢穴里面,当敌人放火烧鸟巢时,只见有鸟飞出来而不见人影,遂而离开,该家族因此躲过一劫,后留下祖训禁止族人吃此鸟之肉。[1]Leang家族崇拜老虎,据说古时天地之间的距离很近,该家族里有人去天上玩,看见天国门前有一个鼓,就走上去击鼓,天神听到之后就让老虎出来看个究竟,如果无事击鼓,就把击鼓的人给杀了,为了保护击鼓人,老虎就把他藏起来,不让天神发现,正因老虎曾经救过自己的祖先,所以该家族就以老虎为崇拜对象。[1]

至于图额或蛇崇拜,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仅翻译其中的两则传说,第一则为黑泰人的蛇传说,第二则为白泰人的。

第一则:坤蓝真是黑泰人领地的创建者,在克木人控制的孟美(Tuan Chau)城里与美丽聪慧的克木头人之女一见钟情,坤蓝真虽家中已有正室,但还是与克木头人之女结婚,婚后该女为坤蓝真诞下一子而引起正室嫉恨。为了除掉小孩,正室遂让男孩徒手抓眼镜蛇。克木女爱子心切,就用布来缠住他的身体以防止毒蛇咬伤,当小孩抓住眼镜蛇之后,众人皆认为此子没有被毒蛇咬死,乃神人也。后来这个小孩继承头人之位,人们就称他为“哀吴豪”(aiu hao,ai是阿,子,一般冠在男子的名字、外号,雄性动物名称前面;u的意思是蛇,u hao 即眼镜蛇—译者注)。自此,但凡黑泰人有重大祭祀活动,皆邀请“哀吴豪”来凡间享用祭品。[1]

第二则:有位妇人去河里捞鱼时捞得一个蛋,就拿回家中给母鸭孵蛋,后来孵出一只小蛇,并时常与其他小鸭子出去觅食。有一天,有一位村民带着小蛇和鸭群出去觅食,这位村民在挖蚯蚓给它们吃的时候不小心斩断了小蛇的尾巴,因此人们把这只小蛇叫做“哎航库”(意思是断尾蛇)。“哎航库”长大之后就变成了一个俊小伙,并与妇人的女儿相亲相爱。后来,“哎航库”知道自己待在人间的时日不多,在变回图额模样之后就用尾巴把河边石块砸烂,刹那间,有很多金银露出石缝,“哎航库”就吩咐孩子们去拿这些金银珠宝,然后离开人间钻到河里。时至现在,白泰人每年均到石块裂开的地方祭祀“哎航库”。[1]

二、越南黑泰人的原生型民间宗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也在发生嬗变。由原始宗教演化为原生型民间宗教,并在阶级社会中经过人为的重塑,再次演化为创生宗教,这是宗教演化的三个阶段。[2]原生型民间宗教是一种介于原始信仰至创生宗教之间的过渡性宗教。越南黑泰人的原生型民间宗教主要分为末(Mot)教和麽(Mo)教。

(一)末教

黑泰人的末师分为女末师和男末师。女末师也叫乜末,乜就是母亲的意思,而男末则称为坡末或者末佬。泰国学者素吉·翁贴先生认为“末(Mot)”这个词来自于柬埔寨方言。如果有人生病,服药后未见好转,其家人就会认为他的魂魄可能被鬼带走了,需要请末师做法事以便从鬼那里拿回魂魄。因为末师不仅可以通过符咒和其他神物来控制鬼,也可以与末鬼(即祖师鬼)相通,所以如果恶鬼不愿意归还魂魄,末师就要请出末鬼去帮忙抢回病人的魂魄。末师在做法事的时候,身边需有一人帮其吹箫。在举办仪式的时候,吹箫之人还要帮助病人家属准备招魂所用的病人衣服和祭品,所需祭品如米饭、蛋、酒、鸡、槟郎和其他水果等。当病人病好之后,就要烧掉象征自己生命或者魂魄的衣服,寓意把自己托付给末师,愿意成为末师的弟子。如有祭拜祖师鬼活动,也要与末师一同前往。[1]

至于末师的传承方式,也只是末师家族内部传承,其咒语和巫术只传内不传外,因此非末师家族之人很难知晓其中奥秘。如果哪一个人的家族里有人是末师的话,末鬼若想使其成为末师,就进入这个人的身体里面,使其染病并迫使病人下决心愿意成为末师方可病愈。上门女婿和嫁进来的媳妇也可以成为末师。自成为末师之后,要虚心向老末师学习各种巫术、咒语和其他法事技能。丧葬仪式中送别死者灵魂一事由家中大女婿来做,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则请麽公协助,末师不会参与其中,也不会帮人们卜卦算命,因为卜卦算命是麽公的事。末师的饮食与常人有别,如不食狗肉、螃蟹、猴子和蜈蚣。末师的法器一般为刀剑、扇子、虎牙、野猪牙或者其他猛兽的骨头等,做法事时可起到震慑鬼怪的作用。有末师的家庭都要建一个寓居祖师鬼的小屋,以便末师举行祭祀祖师鬼仪式,如果末师去世而没有子孙继承,那就要请其他家族的末师来祭祀,因为按照黑泰人说法,非末师者不能祭祀。[1]

(二)麽教

越南黑泰人级别较高的宗教仪式由麽公来主持,因为麽公通晓经文,熟悉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禁忌,可占卜。在黑泰人的社会中,麽公的地位较高,影响力大。以前麽公的传承只在Leang家族内部进行,而Lo家族则为黑泰人领地的统治者。而现在则有所改变,其他家族的成员也可以学习经籍、了解各种宗教仪轨和民族文化习俗,以便成为合格的麽公。领地的头人要从众多麽公中选出一位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来当麽王,其职责主要是掌管经籍、挑选举办宗教仪式的吉日和主持级别较高的宗教仪式。[1]如城祭仪式,该仪式是祭祀已过世的领地头人,届时将由麽公选吉日并主持活动,在活动中要砍牛祭祀,牛的多少取决于每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待祭祀完之后,众人聚餐并把牛肉分发给参与活动的各村村民,剩余的牛皮要收好,留待以后哪个村庄有难之后拿来做法事,该仪式参加者全部是穿黑色长袍的男性,女性不得参加。

三、多维解读黑泰人原始信仰和民间宗教的内涵

(一)原始信仰:越南黑泰人万物有灵和神性人格化观念的体现

宗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伴随物,是意识演化历程上一丛在“颠倒的世界观”上的不结果的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越南黑泰人先民与世界上多数民族一样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在生产力低下和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原始人无法弄清地震、洪水、猛兽、山呼海啸、电闪雷鸣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再加上原始人与现代人所理解的表象不尽相同,所以“在他们那里,在集体表象中,客观的形象与情感和运动因素水乳交融;在那里,人在意识中拥有客体的形象,同时又体验着必然与客体形象一同产生的恐惧感、希望感、逃跑的愿望、感谢、请求等等感觉和愿望。”[3]

正因为观察世界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所以原始人就认为自然万物是有灵性的,肉眼看不见的超自然力时时刻刻都在主宰和支配自己的生产生活。“原始人所历来接受的教导是,应该把苍穹当做有生命的物体。在他眼里,每一动物都是比人更强的生命,群山、树木和石头都具有生命。原始人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与我们所习以为常的解释截然不同,因为我们的结论依据的物质与力的存在理论,是物质和力产生了所观察到的结果。”[4]在原始人的世界观里,一切自然灾害的发生必定是超自然力的作用,因而敬畏自然万物,并产生万物有灵和神性人格化的观念,进而衍生出各种原始信仰,并尽力讨好之,崇拜之,以求得自然界之物能护佑自己并赐予平安与丰稔。当生产力慢慢有所提高之时,人们的认知能力也相对得到了发展,人们就会觉得既然自然物和动植物都拥有灵性,那么作为同样拥有生命的人来说,自身也应该有灵性,于是便产生了鬼魂观念。

(二)根祖记忆:越南黑泰人原始信仰中的神话传说

原始信仰的出现为神话传说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而神话里面往往蕴含着某些历史信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保尔·拉法格指出:“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言,也不是无所谓想象的产物”[5],而“是关于过去的回忆的宝库,若非如此,这些回忆便会永远付之遗忘。”[5]诚然,传说虽有后代添枝加叶式的附会之说,但剪去某些枝干,我们还是可以从其核心内容中解读出黑泰人的重要历史信息。

在越南黑泰人的蛇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黑泰人是外来民族,不是现居地的土著民族,为了能够获取生存之地,其头人采取了与别族通婚的策略。虽然这则传说没有告诉我们黑泰人的祖先来自哪里,但作为与黑泰人关系比较密切的白泰人来说,白泰人的蛇传说又似乎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到越南泰族祖居地的信息。白泰人的蛇传说的核心主干为妇人养了一只小蛇,后来小蛇的尾巴断了,成为断尾蛇“哎航库”,“哎航库”长大以后与妇人的女儿相爱并结婚,生儿育女,后由于能留在人间的时日不多,在留下金银珠宝给子孙之后便返回河中生活。这则传说与流传在广西环大明山地区壮族村落的“特掘”故事极为相似,壮族“特掘”故事梗概为寡妇娅仆(壮语,老阿婆的意思)养了一只小蛇,后来小蛇的尾巴被斩断了,人们就叫它“特掘”,娅仆与“特掘”相依为命,“特掘”很孝顺娅仆,娅仆去世之后,“特掘”就把她葬到大明山上,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特掘”都会回来给娅仆扫墓。由于“特掘”故事中的地名、人名都是壮语词,地理环境与故事背景吻合且遗存很多关于龙母的文化习俗,因此学界中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特掘”故事是壮族龙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为“大明山是龙母的圣山,大明山的龙母文化是原生态文化,环大明山是岭南龙母文化的发源地”。[6]因此,结合白泰人蛇传说、壮族“特掘”故事和壮族学者关于龙母文化起源地的观点,我们就可以大概推测出越南泰族的祖先与生活在大明山地区的壮族先民有渊源关系,他们来自于大明山地区,沿着百越古道迁往各地,直至最后扎根越南西北部地区,再根据传说的内容寻找与此有关的地理环境,通过口头传承和仪式再现,继续述说着发生在祖居地的故事。人死了要归宗,仪式的再现方能获得祖先的认可。

从越南黑泰人鸟崇拜的传说中可知,其先民曾经与别的部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在即将遭到灭顶之灾时,鸟帮助了他们,由此转危为安。这则传说给我们透露的信息是黑泰人先民在祖居地可能发生了一些重大变故。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说明从交趾到会稽这一块区域内有很多百越支系,部落众多,那意味着部落之间产生矛盾而互相攻伐的事情在所难免。从现代人的角度看,鸟很难帮助古人从激烈的争斗中脱险,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鸟巢能够装下这些逃亡之人,所以能帮助黑泰人先民的也只有与他们结盟的其他部落了,这个部落应该是尊鸟为图腾的部落,由此推算,与鸟崇拜有关的部落可能是骆越部落联盟,该联盟包括了雷、孔雀、鸬鹚、鸽、小雁、乌鸦、鹰等氏族部落,为岭南南部势力强大的联盟,黑泰人先民可能是该联盟的氏族部落之一。

除了部落之间的争斗,这些变故也有可能来自于后蜀贵族攻打骆越和两千多年前的秦瓯大战。据史书《水经·叶榆水注》引《交州外域记》云:“交州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铜印青绶。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安阳王。”战国后期,秦国攻下巴蜀之后,一部分巴蜀王族南迁至古骆越地,后派兵讨伐骆越人。史书记载的内容虽然没有详细描述到巴蜀与骆越的战况,也没有说到骆越人迁徙的信息,但估计此次讨伐可能让黑泰人先民为了避难而迁往他处。《交州外域记》又云:“后,南越王尉佗举众攻安阳王,安阳王……遂败。安阳王下船径出于海。今平道县后王宫城,见有故处。越王遂服诸雒将。越王命二使者典交趾、九真二郡民。”安阳王都逃到海上了,估计其部分子民,包括黑泰人先民在内也应该会四处逃难。

至于秦瓯大战,据史书《淮南子·人间训》云:“秦皇挟录图……又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由此观之,秦军三年不敢卸甲,而瓯人不肯为秦虏,秦军主将屠睢阵亡且伏尸流血数十万,说明当时秦军与西瓯之间的征战极为残酷。后来,秦王朝开凿、修筑兴安灵渠,解决武器装备和给养运输问题,再加上采取“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等战略,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击败西瓯军队,后挥戈南下,一举击溃了骆越人。最终,秦瓯大战以秦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这一次大战,可能造成一部分西瓯人和骆越人离开祖居地,其迁徙路线也因周边地理特点和秦军的进攻方向而只能选择向西、南、西南方向迁徙,并在发展中逐渐演变成散居在中国-东南亚这一区域内的壮泰族群各支系,其中也包括最后来到越南西北部定居的泰族各个小支系。

(三)礼俗祭品:越南黑泰人的米、牛、蛋

对于祭品内涵的阐释,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认为祭品是“圣化的物品仅仅是作为礼拜的贡献品而被呈上的”。[7]祭品即献给神的礼物这种观点似乎无法全面解释黑泰人的祭品内涵,因为黑泰人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一样均有杀牛祭祀鬼神的传统,而牛是稻作生产中重要的劳动力,也是家庭中最宝贵的财产之一,他们愿意用家中最贵重的财产来献给神灵,就说明了祭品不仅是礼物,而且还是有等级之分的。此外,在各种祭祀活动中,黑泰人与壮泰族群其他支系一样均以稻米、米饭和稻米转化物作为主要祭品,如中国布依族敬鬼神的各种祭仪,祭品中必有水酒、饭和稻作或稻米,而其他粮食作物则不受祭拜,也不能作祭品。[8]壮族在祭祖、祭亡灵、祭神,均需米饭和大米制品(如粽粑),玉米粥和薯类不得上供,以米为尊。[9]笔者在考察泰国泰族支系奔人(Phuan)的祭天仪式时也发现其祭品以泰式米线、竹筒饭和糯米团为主。由此可见,米是壮泰族群的高级祭品。

杀牛祭神结束之后,黑泰人还要分食牛肉,此俗似是黑泰人“图腾圣餐”习俗的遗留,人们可能认为食用经过祭祀之后的牛肉,可使身体更加健康,多福多寿。不仅如此,祭祀中所剩牛皮要留用至村寨遇到灾难时拿来做法事,说明牛在黑泰人心目中是保护神,还可消灾免祸。

越南黑泰人在为病人举行招魂仪式的时候,家人要为其准备一个由母鸡下的鸡蛋,其用处有二。第一种是鸡蛋象征孕育生命元气,从医学心理学和人类学角度分析,招魂仪式的举行让病人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念,而吃了经过招魂仪式且附有神力的鸡蛋,病人会相信自己能够病痛中恢复过来,达到脱胎换骨之效。越南黑泰人的招魂仪式恰如其分的诠释了人类学过渡仪式理论“分离-阈限-融合”。第二种是用来占卜,其做法是把蛋放在装有稻米的碗中,末师从碗中拿起米粒,洒在鸡蛋上,如粘在鸡蛋上面的米粒是偶数,寓意吉祥。除了招魂时用到鸡蛋之外,黑泰人选择墓地时也需要用到蛋,如为家中死者做法事时,家人先把这个蛋放在棺材边,待到择墓地时则把蛋一同带去,择好地,再扔蛋,如蛋落地破裂,则此地为吉地,可以用来做墓地。由此可知,越南黑泰人尚存蛋崇拜,用蛋来占卜墓地的好坏,反映出稻作民族谨慎细心、朴实孝顺的性格,因为若是吉地,就寓意亡者能入土为安,可保佑子孙后代,以达到亡者安,子孙旺,家和谐的目的,并希望其灵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再生。

(四)人神媒介:越南黑泰人原生型民间宗教的神职人员末和麽

作为百越族群的后裔之一,黑泰人的神职人员末和麽极有可能是由古越巫发展而来的,其社会地位较为特殊,与统治者的关系也较为密切。据《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记载, “巫里,勾践所徙巫为一里,去县二十五里,其亭祠今为和公群社稷墟。”由于末和麽分别掌握驾驭鬼魂、驱鬼祛病以及占卜等巫术,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被黑泰人视为能够沟通阴阳两界的中间人。

从越南黑泰人的原生型民间宗教活动中可知,末师和麽公在黑泰人的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虽然有些时候看似迷信,但在某些方面他们却充当着人们的“生活导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传播者。就社会地位而言,麽公的地位稍高于末师,原因可能是麽公是领地管理层的智囊,高级别仪式的组织者和主持人,而末师则是草根阶层的神职人员,比较接地气。就职责而言,末师和麽公分工明确,互不隶属,并肩为黑泰人承担主持宗教仪礼的工作。就宗教的内部结构而言,两者均具备了宗教的基本构成元素,如神职人员有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家族为组织结构并以家族内部传承方式为主、多元的鬼神系统及通神手段、有严格的教义教规、从事法事活动时需身穿黑色长袍和携带法器等,他们的存在让祭仪更具有神圣性。

猜你喜欢
祭品越南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马来西亚推“防疫祭品礼盒”
越南YAM餐厅
越南Chicland酒店
独一无二的祭品
越南百里“银滩”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