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

2018-04-01 15:39,陈
山东纺织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理论性平时成绩供应链管理

王 蕾 ,陈 飞

(1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 石河子大学 党校办,新疆 石河子 832000)

21世纪,是信息变革飞速发展的时代,200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改其协会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标志着供应链时代的到来。21世纪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课程,内容覆盖面广,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对于老师如何能教好,学生如何能学好,都是一个大的挑战。为了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供应链管理》相关内容能够更好的把握,笔者结合《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课程组老师的教学感受和改革想法,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变难为易,以期提高《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1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复合型知识的传递

《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相较于物流管理的其他课程而言,课程内容知识结构更加的宽泛,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思维体系的共同支撑,而且较强的实践性更加强了这门课学习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辅以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案例和图片及思维导图等增加了上课的形式,但是由于课程的理论性太强,部分案例趋于老化,并不能完全透彻的了解供应链某个环节的实际运转,因此,学生仍是被动的“填鸭式”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

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也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知识的传输,导致教学与实际脱离现象严重。即便学生了解、掌握了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及知识点,但是对供应链管理所蕴含的复合型的知识内容难以掌握其精髓,导致这门课程起不到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国内外供应链运作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管理等标准,具有进行供应链设计与运作,能够从事供应链战略规划工作”的课程毕业要求。

再次,由于学校缺少相关的实验教学设施,无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1.2 课程学期安排不合理,缺乏相关知识铺垫

在2013版的培养方案中,《供应链管理》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32学时。供应链管理的知识理论体系要以相关的物流管理课程作为基础,比如“库存、采购、物流”等,如果没有这些相关知识作为铺垫,那么供应链管理理论性的内容更加的生涩难懂。并且仅有32学时,每个理论体系只能大概的介绍,没有时间深入的探讨。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的费劲,老师讲起来也无法达到好的融会贯通的效果。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即便安排了学生的小组案例分析,也无法进行全面的探讨,使案例分析流于形式。

1.3 考核方式单一,学生的参与性较低

《供应链管理》课程考核沿袭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闭卷考试考题传统,多为理论性的知识,难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以考勤为主,只要学生上课坐在教室里,平时成绩就会比较高。这样的考核方式难以监测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考前突击背诵就能得高分,考完知识全忘记了的现象比较普遍。

1.4 教材体系与实践结合不够,不适于本科生教学

国内《供应链管理》的教材主要是以马士华教授的理论体系为主,主要是偏于理论性的研究,这样的教材不太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一是,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未来进入工作岗位应用性也不强;二是,部分内容跟物流管理其他课程有重叠,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兴趣。

现在的《供应链管理》教材体系的主导思想是,在现有的企业或者供应链模式下,如何去对供应链进行优化,从而促进供应链最佳绩效的产生。这在高速发展的商业过程中,是难以支撑供应链的发展的。因为,已经形成的供应链结构模式,再进行优化调整,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时效性差的结果。所以,这种对现有供应链进行优化的理论体系不适合现代商业模式的发展。

2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点。鉴于《供应链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多学科理论和实践的课程,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辅以其他教学手段,通过营造轻松、自在吸收知识的氛围,提升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通过提升自主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个体发展能力。

2.1 调整授课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针对供应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课堂中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将教学从老师填鸭式的“教”转移到学生主动吸收式的“学”。在讲授偏技术性的内容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讲授概念性问题时可以通过图示、概念辨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可以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融入事件中,作为事件“当事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引入经典游戏譬如“啤酒”游戏,让学生 在游戏的过程中模拟整个供应链过程,了解“牛鞭效应”在整个供应链中起到的影响,并给出了解决对策,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沙盘教学,可使同学们较好的了解供应链系统的构成,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应用。

2.2 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习兴趣

本科生授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通过组建项目小组,使学生发挥多重身份作用,师生交流的主体间合作关系、基于项目实践的主客体探究关系、基于知识理论的自我反思关系,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组进行项目的分析过程中,通过反复的交流,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理论运用、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应用创新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下学习时间,在课上有限的时间内,老师通过理论知识的传输,抛砖引玉的给同学们留下思考题或者提纲,并提供相关的参考指导,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全面的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也锻炼了自我的查找文献、总结资料的能力。

2.3 改革考核评定方式,加强过程管理

课程考核是一门课程的重要环节,一是评判老师的教学质量,二是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单一的以考定终身的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考察。结合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通过增加过程管理,可以更好的考核学生的理论掌握及实践应用的能力。

可以将考核评定改成50%的平时成绩和50%的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可以融入考勤、作业、小组汇报、随堂测验等,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不断的深化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宣讲的能力。这种考核形式既能够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能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把握程度。

3 结语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所带来的许多弊端,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接收到主动的吸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们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各种途径吸收日新月异变化的新知识、新思想,从而促进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理论性平时成绩供应链管理
读者心声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路径探析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浅析食品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管理导向下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问题的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育儿必读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