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磊,赖燕燕,张 丹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5)
我校纺织服装专业群,依据纺织服装产业链,共设置纺织服装相关的五个专业。核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染整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纺织服装专业群,先后建立了现代纺织染技术实训中心、染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和现代服装技能实训中心等。与南昌青山湖区、共青城市、奉新、南康、于都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40多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或纤维检验局合作成立纺织面料检测中心和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我校已经成为江西省“轻纺人才的摇篮、职业培训的中心、技术服务的基地”。
加强纺织服装产业链各类典型企业的调研与合作,推进校企互融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对接纺织服装产业链内关键生产岗位群。与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合作,共同分析岗位生产要求、确定岗位分工、制定岗位课程体系、协商确定人才培养教学组织形式,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和“企业订单班”多元化人才培养试点。
(1) 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国内服装企业发展趋势,针对服装岗位能力要求,在服装产品开发、服装生产工艺、服装营销与陈列、服装贸易等领域,采取“定计划、定课程、定学时、定设备、定教师”的方式,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在服装制版与工艺、服装陈列、服装产品开发等领域以订单培养方式,深化“点面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和染整技术专业,围绕纺织染企业用工和江西区域产业用人标准,以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深度参与指导为支撑,通过引导签好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两个合同,用活政府、企业、社会三块资金。联合纺织行业有影响、校企合作基础好的纺织企业,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和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现代学徒制。
对接国内职业岗位标准,融入纺织服装产业和江西文化特色,构建“基础通用、模块组合”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将纺织服装材料、服饰图案等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作为群内共享课程;将服装结构制版、成衣设计、织物结构与设计等岗位作为专业群核心能力课,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新增纺织服装跟单、纺织服装营销等拓展课程,强化学生拓展能力培养;加强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 推进“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质课程建设
专业群统筹组建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负责,有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团队,校企共建《服装结构与制版》、《成衣工艺》、《纺织服装材料》、《服装陈列设计》、《印花工艺》等5门校企合作优质课程,实施面对面线下教学与信息化网络精品课程线上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的做一体化。
(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基于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统筹共建包括职业信息库、专业标准库、教学素材库、培训资源库的专业群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服装款式设计》、《服饰图案》、《染整技术基础》、《针织技术基础》、《织物结构与设计》等5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资源数字化,建成MOOC(慕课)、微课、案例、虚拟仿真为表达形式的数字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整合学院现有染整、纺织、服装相关实验实训资源,在现有实训实验基地基础上,新建手绘实训室与纺织服装面料展厅两间专业群实训室;改建成衣制作实训室、纺织面料小样实训室、针织横机实训室、服装流水线自动化生产线共享型实训室。
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新建服装学生创新工作室、服装大师工作室、服装智能制造实训室、服装模拟店铺等;购买碟讯设计网站使用权限和远恒纺织服装跟单仿真软件,升级喷墨印花实训设备。将原有现代纺织染技能中心和现代服装设计技能实训中心,打造成校企共建专业群产业科普示范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
建设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基础的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深度合作的纺织服装企业基础上,遴选一批国内知名或服务本地的纺织服装企业,以员工互聘、技术合作、订单班等模式,新增现代纺织、染整技术、服装设计与制造等5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每个基地每年接受10个以上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建成一批集“学生实习、技能培训、企业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稳定的专业群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
(1)实施名师创新工程
遴选教学科研方面有较高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的教师,与企业专家、技能大师校内新建2个“名师工作室”;选派培养若干技术较为全面,并有一定创新思维的教学名师(骨干),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建2个“技能创新工作室”。共同引领与提升专业群协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2)打造素质过硬“双专业带头人”队伍
聘任国内外专家或企业骨干,与现有纺织服装专业带头人,共同引领组建专业群专业团队。根据各专业方向带头人的技术领域和经验背景差异开展有针对性培养,通过到先进纺织服装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广泛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凝练成一支国家级水平、专业优势互补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全方位培养骨干教师,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整体素质,专业骨干教师“双师型”达90%以上,副教授以上职称比例达到50%以上。作为培养对象,接受群内专业带头人传、帮、带对接,每年参加先进纺织服装企业顶岗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骨干教师每两年参加一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工作经历,担任企业兼职或定点负责校外实习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聘用与培养兼职教师,优化专业教学团队整体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30人以上兼职教师库,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动态更新。每年定期对兼职教师开展德育教育、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参与教学研讨和专业学术交流。
依托现代纺织染技能中心和现代服装设计技能实训中心,联合纺织服装企业,制订详细科研攻坚计划,每年安排专项科研经费,力争通过三年建设期,实训中心累计登记专利不少于5项,承接纺织服装建设项目1项以上,主持省级及以上课题项目2项以上,发表省级及以上学术论文10篇以上,并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整体提升江西纺织服装技术研发水平。
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试点,建立中高职衔接,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开展交流。探索“一带一路”合作交流项目,合作培养专升本学历教育,选派学生去国外合作院校交换、深造或去国外服装企业从事技术性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