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金昌地区扶贫策略的思考

2018-04-01 13:19冶美琴
生产力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金昌河西走廊资源

冶美琴

(甘肃煤田地质局,甘肃 兰州 730000)

传统的河西走廊经济体系中,以畜牧业为基础的产业较多。从宏观上来看,这种产业结构虽然能够在一定层面上为提高民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和比较低的商业附加值再加工能力,导致了其投入和产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偏差,也影响了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

一、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容与意义

“一带一路”国家顶级战略的实施,让传统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河西走廊地区迎来了又一次重要机遇,甘肃省政协委员在2016年甘肃省“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深入推进河西走廊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提案》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毕竟把整个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囊括在同一个平台范围内进行统筹、协调的方式基本上多见于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在河西走廊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采取这种方式是否可行,其经济产业结构是否能够实现优化显然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课题,更直接关系到河西走廊地区民众的实际生产生活基本需要。

但是从宏观的角度看,将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与产业结构囊括在一起进行规划,其实也是有很多得天独厚优势的,毕竟传统的农牧业在新兴的旅游产业刺激下能够实现从质到量的转型,其提升的不仅仅是规模,更改变了河西走廊地区民众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认识,从传统的生产结构模式中剥离出来,能够最大化地刺激和调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业深加工的能力,为拓展基础农牧业的社会效益创造基础,全面提升其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

二、金昌地区扶贫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位于河西走廊东段的金昌市,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南与青海省毗邻,依托祁连山的优势资源,在农牧业发展上的确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金昌地区的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在不利于大面积进行农耕的基本条件限制下,民众的生活水平相比较起来还是明显偏低,特别是因为其属于严重缺水城市,这一自然资源的缺失明显限制了其经济发展中可循环经济体的扩张,导致目前金昌地区的扶贫形势的确不容乐观。

按照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蓝图,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构思,陇东地区的扶贫工作压力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其中一些客观存在的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其一,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生态经济得不到明显发展。金昌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全年多西北风,昼夜、四季温差较大,霜期长,春季多大风。境内气温北高南低,降水北少南多。金昌市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随地势升高而增加,川区降水少,山区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市区139.8毫米,永昌185.1毫米,南部山区351.7毫米。作为河西走廊的东段重要地区,这样比较严峻的自然生态资源环境,明显制约了“绿色经济”的有效延伸。

其二,旅游资源较为单一,红色经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金昌地区可谓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八坝阻击战战斗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河西走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战斗遗址。这里是红军西路军30军政委李先念率领的部队御敌的主战场之一,史书上也把这里称为“百里长蛇阵”的蛇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更是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辉煌且悲壮的历史。尽管这些资源是其它地区根本不具备的,但是相比起敦煌地区那种人文生态与历史资源结合起来的旅游资源,明显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再加上文物保护资金的缺失,让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明显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

三、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势下的金昌地区扶贫工作反思

从前述分析中不难看出,金昌地区的优势与劣势都比较明显,纵览甘肃省的GDP增长,以2017年为例,增幅最高的兰州市也不过才5.7%,武威出现经济负增长,庆阳、白银、甘南经济增幅不足1%。而根据甘肃省2016年的经济数据显示,当年甘肃经济增幅还高达8.03%,缘何在没有提出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思路之前河西走廊地区的GDP增幅较高,反而提出河西走廊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反而降低了。其实在这之间是存在一定的隐性问题的。

一方面,经济增幅减缓并不代表经济发展能力降低。酒泉、嘉峪关、兰州等地的经济增幅在2016年实现跳跃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上加大了力度,利用一年的时间将经济基础进行了阶段性、周期性的调整,而在2017年,这种调整明显放缓之后,GDP环比出现较小幅度的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正是因为对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进行了调整,其GDP增幅的减缓不仅不代表着经济发展能力的降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实力是有较强的提升空间的。

另一方面,农业扶持项目的运行周期限制了其经济效益的体现。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投入,金昌地区更是举全市之力来开展精准扶贫的攻坚工作。但是,也恰恰是因为这种以农牧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发展项目,其运行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才能体现出其效果,尤其是很多循环绿色农业经济项目甚至在3年之内都无法明显见到收益,所以其经济效益与价值的体现就明显受到了影响,通俗点来说就是这种收益无法在“账面上”充分显现出来。

提升民众的福祉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与核心,随着河西走廊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步伐加快,金昌地区的扶贫工作也会迎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促进和支持下,全方位开展金昌地区的扶贫工作,既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表现出应有的担当,而且还需要缜密的分析与研判,结合河西走廊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走向来作出具体调整。

四、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环境内陇东地区扶贫工作的优化措施

强调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不仅能够提升金昌地区扶贫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而且还能够在这种互补的环境中做到取长补短,让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与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地规划、可持续地发展”,不仅杜绝重复建设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也提升了政府扶贫资源的利用价值,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面对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优势,金昌地区的扶贫工作优化措施与内容也日趋明朗化。

(一)借鉴“塞罕坝精神”,着眼于未来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曾几何时,塞罕坝地区的自然环境比金昌地区要严峻得多,但是历经五十年、三代人的发展,塞罕坝地区不仅改变了自然资源面貌,而且还巩固了其生态资源保护区的地位。塞罕坝的成功转型,能够为金昌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较多的经验来借鉴。整个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要想实现突破性发展,必要首先改善自然环境,金昌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足以使其承担起这个重任。而作为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昌地区要想实现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资金和资源缺口完全可以从其它地方得到互补。秉承协同、对等的发展原则,在互帮互助的基础上强调经济结构多元化是河西走廊地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这,也能够成为金昌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催化剂”之一。2016年,金昌市人工造林面积1.05万亩,新封山(沙)育林面积3.1万亩,森林抚育面积1.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62.5万株,育苗面积5 595亩。或许这些数字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对于千百年来已经完全习惯于“靠天吃饭”的金昌农牧民,特别是生活较为贫困的群众而言,能够主动迈出绿化造林的第一步,其思想上的转变已经值得肯定。客观地讲,金昌地区的扶贫工作虽然任务较重,但是民众思想以及惯性思维方式的转变其难度要远远大于扶贫工作自身,“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这句话通俗易懂却意义深刻。偏远农村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地势险要,这些都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仔细追究下去会发现,愚昧落后的认知觉悟才是贫穷落后的关键。提倡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固然能够在一定层面上提升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改善其产业结构能力,但是一旦出现经济发展失衡,势必会直接影响目前仍然处于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金昌地区贫困民众思想,如何正确审视“塞罕坝精神”,如何正确倡导“塞罕坝精神”,在精准扶贫之路上的确是任重而道远,要让农牧民彻底认清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之间的辨证关系,扶贫工作干部所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思想的转变和端正态度的塑造乃是关键性因素,协调区域性经济协同发展乃是重要的前提,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扶贫工作不能够单纯地以时间节点为量化指标,需要从实际出发来强调扶贫成果的体现。

(二)强调协同发展,着眼于旅游资源的整合来发展红色经济

金昌地区与敦煌和酒泉相距并不远,而敦煌所拥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和酒泉拥有的科技旅游资源,都能够与金昌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完全契合在一起发展。而相比起较为显性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发展架构来说,以旅游资源为突破口的扶贫资源有效开发,不仅相对成本较低,而且还能够真正地“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使得扶贫工作的基本压力明显降低,从而也能够比较客观地符合金昌地区地广人稀的现状。2014年12月,习近平主席曾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伴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踏上了“红色之旅”,成为了旅游的新风尚。开发红色旅游资源,须从历史文化保护着手,要让后代铭记历史,开辟旅游文化体验。因此红色旅游项目的规划、立项、招商,与各项国家政策扶持资金申请,成了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年代和地理之隔,体验红色文化旅游,人们不身临其境,是无法感受到其历史的真实性,工农红军西路军在新中国历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仅应当受到重视,而且还应当深入地发掘与挖掘,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正视历史,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久居深山的民众凭借着父辈的口授与传承,恰恰是最有发言权的,依托河西走廊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将河西走廊地区的旅游资源以纽带的形势串联起来,势必能够彻底扭转甘肃省的旅游资源匮乏问题,也能够全面提升金昌地区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压力。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外部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给金昌地区的扶贫工作带来客观压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预见因素所影响的“返贫”情况出现。而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就是要在于强调扶贫工作的同时,杜绝这种返贫现象的发生。凭借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强调教育和卫生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就能够在根本上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甘肃省卫生系统以推进健康甘肃建设和健康扶贫工程为主线,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保关键,加快推进全省卫生计生事业协调、充分发展,特别针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出了量化指标,在2018年培养基层骨干人才500名,麻醉、康复、助产等紧缺专业人才500名。安排全科医生转岗培训500名,在岗村医轮训4 500名,招收临床医学专业订单定向医学生800名,村医订单定向医学生500名,将这些医护人员全部充实到基层之后,势必会极大地改善河西走廊地区的基层医疗状况,进而全面改善金昌地区的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现状,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的后顾之忧。而金昌地区与西部农林高校的深层次合作,特别是果木栽培实验项目上与西北农大等院校的合作,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金昌地区农林业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而且还能够借助农林科技项目资金的有效落实,大力缓解扶贫资金相对短缺的现状,进一步提升金昌地区的扶贫工作力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和“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精神,是金昌地区完成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一带一路”国家顶级战略的实施,为河西走廊地区重现古丝绸之路的魅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二者的契合固然是存在着一定的偶发性因素,但是纵观河西走廊地区乃至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其间又存在着诸多的必然。扶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经济发展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提升的,在相互包容之中协同发展,采用“反哺”的方式来正确认识与对待依托河西走廊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金昌地区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才是彻底提升金昌地区扶贫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猜你喜欢
金昌河西走廊资源
张金昌简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金昌浩、王正油画作品选
在河西走廊聆听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金昌浩油画作品选
资源回收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