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中高职接续“3+3”分段培养模式探索

2018-04-01 09:30高翠莲郑红梅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分段会计专业中职

高翠莲 郑红梅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一、会计专业中高职接续模式现状

中高职接续模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由于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衔接贯通的优势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专业由于其技能性和广泛性特征成为中高职接续模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典范。纵观实践,会计专业中高职接续模式有一贯制接续模式和分段式接续模式两种。前者主要是“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后者主要有“3+2”接续的分段式培养模式。

(一)一贯制接续模式

“五年一贯制”是中高职一贯制接续模式的主要代表。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制5年,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其教学实施为:前3年教学以公共课为主,主要学习文化知识和职业基础知识,进行文化素养和一般能力培养;后2年教学以专业课和专业实习实训为主,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两个阶段相互关联、相互兼顾,循序渐进。

“五年一贯制”模式的特点是中高职院校之间有协议,有些院校甚至采取由高职院校独立办学的形式,在这种模式下,中职、高职之间在课程建设、实训建设等方面都能有效地沟通和接续,其教学组织有序进行,可以避免各种教学矛盾。这种模式对中职学校的办学能力要求较高,学校的办学积极性高、生源状况也比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好。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一贯制”办学的积极性却并不高,在学生管理、资助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问题。

(二)分段式接续模式

“3+2”分段培养模式是分段式接续模式的主要代表。其特点是:完成3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通过选拔性的考试到高等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继续学习2年;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各自实施教学。根据中职院校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方式的不同,此类模式又可以分为对口升学、自主招生和高考招生。

“对口升学”是指完成3年中职教育的毕业生,通过选拔性的招生考试及推荐入学的方式,到专业对口的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最后取得高等职业教育学历的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强调专业对口接续,但是并未实现课程层面的接续。

“自主招生”是指高职院校采用自主选拔方式将普通高中或中职毕业生录取到高职院校学习的模式。自主招生的主要优点是增强了高职招生的自主权,高职院校能够按照本校的愿望提前选拔优秀学生,但是学生在两个学习阶段的课程未实现有效接续,同时专业对口性差。

“高考招生”是指完成3年中职教育的毕业生,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按照与高中毕业生录取一致的原则录取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中职阶段的专业可能和高职阶段没有任何联系。

二、会计专业中高职接续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一)中高职接续模式应以“对口升学”方式为基础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分段式接续模式中“对口升学”最符合中高职接续内涵,与其他分段培养方式相比,“对口升学”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

1.分段式接续培养为职业教育提供了生源。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目前还有相当比例的初中生不能升入高中而只能选择中职教育,同样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高中毕业生无法进入本科院校而只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社会偏见等原因,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导致中职、高职院校都出现招生困难。中高职分段式接续培养,使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有了进一步学习和提升的平台和机会,为中职学校提供了大量生源;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也为高职院校补充了生源。

2. “对口升学”实现了中高职在衔接时专业和教学有效接续。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源于普通高考招生,普通高考学生没有专业技能基础,学生要从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基础技能开始学习,学习时间比较紧张。而在“对口升学”分段培养模式中,学生完成中职教育后已对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见,中职学校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提供了大量具备基本职业技能的生源,这部分学生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不仅使中职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而且进一步得以提升,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对口升学”分段培养既符合职业教育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的一般规律,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3+3”分段培养模式更适合中高职会计专业接续培养

调研结果表明,“3+2”的中高职接续模式学制较短,难以培养适应会计转型管理会计后的职业要求,中高职接续“3+3”分段培养模式更能确保培养的学生符合会计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从而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满足产业升级后会计工作和会计人才结构变化的需要。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在推进会计标准建设、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其侧重点主要是会计核算。2014年10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开始实施,企业需要从原来单纯的盈利型组织向知识型组织发展,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推动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方式持续进行,会计工作的职能从核算为主扩展到与管理并重,会计人员利用有关信息参与内部经营决策、管理的职能将得到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由单一的财务核算知识转向分析、决策、控制和管理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为特点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会计行业的深刻影响,客观上推动会计工作的手段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和分散化封闭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和集成化开放管理转型,传统的会计技能将成为会计历史发展的见证,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向信息化、科技化扩展;会计职能从核算向管理转移,会计人员的工作不再是业务的事后核算和监督,已经从后台服务向业务前台拓展,从财务信息到业务信息,将财务工作与业务要求结合起来,实现财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向综合性扩展。

产业升级使会计工作和会计人才结构发生巨大转变,与之相适应,会计职业教育从单纯技能教育向培养管理技能型人才发展,而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并融会贯通地应用在客观上需要延长学习时间。其中,3年中职阶段学习和3年高职阶段学习都需要安排一学期顶岗实习。

2.实现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培养基本都是5年制,即中职3年、高职2年。其中,中职3年全部在学校培养,中职阶段的职业认知仅仅是通过校内实训来完成,高职阶段安排最后一学期顶岗实习。研究发现,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阶段文化基础差、没有考上理想高中或者是无望上大学的学生按照家长的意愿进入中职的,这些学生本身学习习惯不佳,学习能力差,职业认知模糊。如果在中职阶段能进行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一方面,可提高其对职业的认知度,帮助其判断对职业的适合度,从而在中职学业完成时选择是否升入高职继续深造以及升入高职继续学习的专业;另一方面,可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认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利用高职阶段的学习机会,学好文化课,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者。因此,中高职会计专业接续培养模式为“3+3”学制更符合掌握会计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规律。

三、会计专业“3+3”分段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教学管理

1.学生管理。“3+3”分段培养模式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3年,在中职院校进行文化素养和会计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成学业后自愿选择继续升入高职学习或就业;第二阶段是后3年,在高职院校进行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完成学业后自愿选择继续升入本科院校学习或就业。分段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的重点是中职院校学生采用何种选拔方式升入高职院校学习。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质量,中职院校的学生要进行有条件淘汰选拔,建议采用“平时学业成绩+技能测试+面试”的方式进行选拔。

2.教师管理。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规定配置中职和高职院校开办会计专业应具备的师资队伍。建立中职、高职院校教师一体化培养工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行业、企业、学校联动机制,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和培训体系;加大兼职教师引进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考评和薪酬补助机制,优化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会计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3.教学管理方法。每个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根据自己的特色开设校本特色课程,因此中职学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兼顾规范性和灵活性的教学管理方法,设计弹性选课和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分认可体系。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后,除了必修课外,可以根据已有的基础和需求来适当选择其他学习内容,也可以将获得的全国会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合格证折合为相关课程学分,只要修够学分,满足高职院校考核要求即可认为完成学业。

(二)教学实施

以教育部提出的“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总体思路为指导,以“课程衔接为重点,统筹设计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为依据,按照对接产业、任务导向、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和协同开发的原则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和实施教学。

1.课程建设。按照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计,按照中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体现中高职协调发展和系统培养的教育理念,重点做好以下方面接续:

(1)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接续。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教育专家、专业负责人、行业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员,根据中高职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进行会计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分析,合理划分中高职教育不同层次的学习范围与难度,重构中高职不同教育层次会计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并明确中职、高职的核心课程。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组成,每部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设计侧重人文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侧重人文修养和会计专业技能掌握,重实践,重创新,培养职业素养和社会服务能力。

(2)专业教学计划接续。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主要从教学时间进度、教学环节及考核评价三个方面设计。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都按照“2.5+0.5(实习)”模式设计教学计划,中职会计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升入高职继续学习的需求,又要考虑一部分学生就业的需求。同样,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计划也要从学生就业和后续发展两个方面考虑设计。

(3)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接续。中高职院校应联合系统开发会计专业一体化教材,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在专业教学资源方面,中职教学材料开发应围绕“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各类小微型企业和非营利组织,能够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及相关会计基础服务工作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开发;高职教学材料开发应围绕“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面向各类中小微型企业和非营利组织,能够从事资金结算、会计核算、税务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兼顾全国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系统进行开发。

教学内容要体现与职业岗位对接,以及中高职接续、递进和提升关系。中职阶段以培养学生基础素质和基本技能为教学侧重点,会计教学内容围绕《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应开展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相关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高职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会计教学内容围绕《企业会计准则》相应开展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会计制度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等相关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2.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强调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职业教育更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的特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推行实践教学,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然而,会计的管理职能特征决定了会计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技能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要符合会计职业教育特征。因此,中职阶段的教学以讲授式和启发式为主,倡导“理实一体教学”;高职阶段的教学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倡导“理实一体教学”和“案例教学”。

3.实习实训。专业实习实训条件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采用建立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方式结合的实习实训条件。中职院校校内实训室至少包括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室至少包括会计岗位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和ERP沙盘实训室。各实训室的基本配置和设施应能够满足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积极与校外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践,合作单位能够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日常学习指导和生活管理。

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顶岗实践,体现承接与延续的关系,中职阶段侧重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以及基本操作规范和方法等训练,高职阶段则注重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以及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更多地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4.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考核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做出判断,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

(1)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要顺应人才培养对能力和素质的新要求,适度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既考核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考量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应用。其考核评价主要通过课程考试、操行评价、认证考试、运动技能及体能达标测试等方式进行,允许用相关等级证书替代一定专业课程成绩或学分。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考核包含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并将技能与经验融入其中。教学考核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提问等)、学习质量(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岗位实训等)和协作能力(包括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主要考核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行为规范。结果性评价应区别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侧重考核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检查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实现的情况,所以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基础,重在应用,重点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训考试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内实训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实训教师评价构成。

(3)顶岗实习考核。顶岗实习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为原则,由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组成考核评价小组共同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岗位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

猜你喜欢
分段会计专业中职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分段计算时间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关于年龄分段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