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8-04-01 08:41□江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价值观

□江 冰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为社会主义应该培育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本的基调。直观地来看,“三个倡导”是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导向、公民的价值准则做出的凝练概括。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被比喻为13亿中国人凝心聚力的 “最大公约数”,其原因并不仅是这一核心价值观作为顶层设计所表现出的正确性,也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和领导人民顽强奋进的精神旗帜,各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情怀吸引并影响着所有的国人。

“观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自《周易》以来,人文情怀在中国大地上的内涵由侧重教化逐渐延伸至对人本体的肯定和尊重。人文精神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是新时期国家及社会对关心人、尊重人、服务人等原则愈加重视的结果。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情怀

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但对这一目标追根溯源,说到底是所有国人关于复兴中华民族的夙愿;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达的虽是社会层面上对秩序的要求,但深入的思考,向社会寻求合理秩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在市场经济作为决定性力量的市场中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为了进一步激发社会的活力、发挥群众“用脚投票”的权利、保障好群众的基本权力而做出的努力;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自律做出的要求,任何一个人的嘉言善行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宣示,是人内心的自律精神的外在表达,道德标准要发挥作用依然要依靠人的主动作为。另外,“自己是他人的环境”,在个人踏实践行道德自律的同时,也是在为他人的行为做出榜样,更是为了培育人民群众间的良好道德气氛、增强全社会的善邻意识、提升公民生活的幸福感在贡献力量。

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价值观的顶层设计,贯穿蕴含着从国家到个人的多层次的价值设计,又是为了服务国家、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为了实现对所有国人的人文关怀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脱离人民、欠缺人本精神的空洞设计,相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求被落实到每个人、服务到每个人的价值导向,其具有的人本主义的色彩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观设计的内涵。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契合

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不同个体或社会共同体间的价值认同,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的价值目标落实到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等人本思想上的人文情怀,可以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这种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一种具体的人文关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帮助人民群众始终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步伐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人文关怀,帮助群众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发、自为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关怀。我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朴素哲理,将生态环境的存续与人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在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现代中国,党和政府能够理性、审慎地提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协调”“绿色”的发展,以莫大的改革勇气推动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的转变,迈步走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既有质量又有效益、追求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原因就在于我国既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文化传承五千年不曾断绝的传统文明古国;既带有社会主义的特征,又带有重视文化与民族存续、发展的特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当代的关怀,而且要对子孙后代负责,是使他们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怀,不是对某一部分人利益的关怀,而是对整个社会所有人民的福祉的关怀。社会主义下的人文关怀,不是简单的经济加减法,而是围绕着所有国人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福祉所在的关怀。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怀。一直以来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与价值追求的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早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的时期,我党便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从那时起,社会改革就裹挟着实现所有人民共同富裕的人文关怀向改革纵深迈进,伴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生产力和经济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现在真正有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底气,实现所有人“共同富裕”的第一道曙光已经跃入了我们的视野。如今在党的最新治国理政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正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以人民为本,达到改革成果的全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表达的是满足所有国人的物质需要的愿望,是人文关怀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下的具体体现。十八大报告这样写道,“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十六大到十八大,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意味着所有国人即将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出关键性的一步,这份社会主义人文关怀终于将在所有人身上得到更加深刻、明晰的表达。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怀。人与社会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无数个体的人构成了社会的主体,而社会则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反映并推动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依托的关系,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部署,无不体现出通过强调经济建设以实现对人的物质关怀,通过强调政治建设以实现对人的政治关怀,通过强调文化建设以实现对人的精神和素质的关怀,通过强调社会建设以实现对人的民生幸福的关怀,通过强调生态文明以实现对人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怀。

3 人文关怀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思考

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消费者,同时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想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发展和完善人文关怀视域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要将工作重心落于人民之中,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思考。

做好认知工作,使理论成果贴近群众。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文明历史不曾断绝的国家,亦是最早提出人文理念的国家,这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发扬自身的深厚文化优势,有扬弃地将传统文化应用于价值观教育之中。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民自己创造、了解的文化传统之中,并且鼓励发展优秀文化产业,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普及,首先,虽然传统文化对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传承性,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不能局限于抓住传统文化的“根”,还要学会延伸文化的“枝”与“干”,要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文化形式,发展健康文化产业,完善其生产与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其次,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用好现代传播技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遍地开花。为了人民群众乐于接受、能够接受、方便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是一条重要的捷径。

要尊重和服务群众。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是否得以尊重是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顺利推进关键,树立服务人民的基础意识,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依从人民群众的选择,满足群众的根本利益、政治需求、精神需求。一方面,人民才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尊重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使他们有动力自发自为地吸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搞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在这基础之上,同样不能忽视人民的首创精神,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取材借鉴。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价值观创新,个体的人虽然能力有限,但人民群众作为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是由无数独立个体组成的,在向群众借鉴创新闪光点的时候,既不能忘了“道自微而成”的古训,也不能忽视“积水成川,聚沙成塔”的力量,要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教育的方式方法,吸收群众的力量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中来。另一方面,时刻铭记服务人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何以在群众中立得住脚、扎得住根,凭借的就是既坚持发展生产力,又坚持将发展的生产力为人民所用,服务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要秉持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在教育中既充实核心价值观内容、改良教育方式方法,也不忘教育的服务导向,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人性化服务的过程的结合。

优化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环境。在价值观培养的问题上如何使价值观教育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宣传教育只有做到和风细雨般地滋润心田,潜移默化地塑造认知,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人从心底接受并自律自行。这需要优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优化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覆盖工作、生活、学习教育场所,形成合力,浸润人心。首先,政府和新闻媒体是社会中的最具公信力和宣传实力的宣传机构。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机构优化社会文化环境责无旁贷。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展示社会中昂扬向上的力量,维护不断进步的社会风气,反映光明的社会本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策和制度安排中,表现出制度设计与价值观的统一。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主要引导者,应当更多宣传社会良好风气、点赞“最美”人物、书写正面故事,避免妖魔化社会公共事件,尤其避免以赚眼球、搏出位为目的的不当宣传,以免给宣传受众留下“社会风气正在恶化”的错误印象而引发全社会的“破窗效应”。其次,家庭是人生成长的第一站,发挥家庭的宣传教育作用,对培养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家庭有着宣传教育机构难以实现的优势,便是家庭成员间是以行为、话语的交叉影响潜移默化地塑造文化环境。被教育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是由日常生活中自发地总结出来的,对价值观的学习由“应该如何”变成了“本就如何”,真正由“知识”变成了“认知”。最后,学校作为系统的教育机构,更要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挑起大梁,营造和谐有序、积极向上、理性创新的文化环境。不仅在常规教育中引入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利用好学校的历史资源,多开展符合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文化活动、宣传活动,辐射校园内外的文化环境,以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例,船政交通学院百年的办学历史,博大精深的船政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瑰宝,弘扬船政文化既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更是构建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绝好资源。为此,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的宣传作用,将船政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加大宣传力度,构筑与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

总而言之,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秉持关心人、尊重人、服务人的原则,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帮助人基于自身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有之意,更是社会主义人文关怀的现实表达。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