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管理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兼谈公安院校双语教学发展的困境

2018-04-01 00:51周华兰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管理学警务双语

周华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本世纪初以来,公安院校双语教学已取得一定发展,但相比普通高校,差距在扩大而不是缩小。双语教学在公安院校依然是“凤毛麟角”,课程的开设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在具体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授课方式乃至双语课程的意义等课程建设基本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争议。改变这种局面,顺应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有效提升公安院校在争创“双一流”建设中的竞争力,需要加强对双语教学的深入研究,积极推进其发展。为此,笔者为所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公安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了系列双语课程,并开展了课程问卷调查,探寻推动双语教学发展的有关方案。

一、双语课程设置情况

具体课程、教材、授课模式、授课教师以及作为授课对象的学生是双语课程的五个最基本要素,对授课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笔者在课程建设中着重从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具体课程

开设双语课,具体课程的选择很重要。开设双语课的目的是为本专业提供西方先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参考,拟开设双语的课程应是能够发挥这一作用的课程。因此,以国内公安工作为主要研讨对象、重在实践应用的课程就不宜设置双语,否则,容易沦为侧重于语言能力提升的专业英语课。

就公安管理专业而言,“管理学”基础理论是其专业基础,“警察管理”理论与实践是其专业内核,双语课程的选择应围绕这两点展开。在“管理学”基础理论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方管理学经典著作(“管理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梳理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发展脉络(“西方管理思想史”课程)或者直接对管理学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学习(“管理学”课程);在“警察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西方各国警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学习,探讨对我国警察管理工作的启示(“比较警政”或“外国警察管理”课程)。

这几门课程具体选择哪一门,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比较警政”课程以西方国家警察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为主要内容,兼具比较视角,是一门理想的双语课程,但这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备课量大,对老师和学生的专业功底与英语水平都有较高要求,宜在条件成熟时开设。“西方管理思想史”与“管理学”课程着重于对管理思想、基础理论的系统介绍,是任何公安管理专业的学生都需要的,也是公安管理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宜在一、二年级就开设。“管理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的灵活性较大,既可以节选多位名家著作,也可以专注于一本经典名著,教师准备起来比较迅捷,并且,研读经典原著,有助于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与学术修养,教学效果较好,宜作专业选修课开设。

(二)教材

教材的选择,取决于课程性质、课程成熟程度、课程模式、学生素质等因素。就“课程性质”而言,有的课程重理论且系统性强,一本统一的教材更能为教与学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比如“管理学”、“西方管理思想史”,而有的课程,各板块内容比较独立,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或者在理论教授的同时加强现实分析将更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多方采撷资料,比如“管理学经典著作导读”、“比较警政”等课程。从“课程成熟程度”来看,传统基础课程发展已相当成熟,有众多的优秀专业教材可直接选用,比如“管理学”,而新兴课程处于建设阶段,本身需要研究的问题较多,知识更新也快,尚无统一的双语教材,课程组需开展教材建设,比如“比较警政”。此外,从“课程模式”看,主题式授课模式与传统授课模式对授课材料的要求自然不同。最后,从“学生素质”来看,学生的英文水平、既有知识结构等也都是选取教材时需考虑的因素。

实践中,由于公安院校学生可用于双语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笔者在课程安排与授课材料选择中采取了“综合性”的原则,以满足公安管理专业对学生在管理学普遍基础理论与公安管理特殊理论、技能方面的双重要求。比如,“管理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笔者将该课程1学期36学时中2/3用于管理学经典的导读,选取的经典由浅入深包括《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与《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The Social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管理决策新科学》(The New Science of Management Decision)等;剩余1/3用于警察管理类经典的导读,主要以介绍美国纽约市警察局CompStat警务模式的 《警务实战管理:美国纽约犯罪控制模式COMPSTAT》(Managing Police Operations:Implementing The New York Crime Control Model-CompStat) 一书为教材。又比如,“西方管理思想史”课程。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笔者选择难度稍大、由丹尼尔·雷恩撰写的专著《管理思想的演进》(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Thought)或者难度稍小、由国内外专家联合编写的双语教学专用教材《西方管理史》(Western Management History)作为主教材,再适当节选警察管理类原著资料作为辅助阅读教材。如此,管理学普遍性基础理论与警察管理专业理论、实践互为补充,尽量使学生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得到两门课程的收获。

(三)授课模式

双语课程不同于普通课程,如果由老师主讲,学生很容易走神、甚至瞌睡,必须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因此,笔者采用了“老师引导、学生主讲、师生互动”的研讨型授课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模式是有效的,课堂比较紧凑,学生的思维比较活络,发言比较充分。对于研讨型双语授课模式,有几点需注意。一是学生的课前预习很重要。没有课前预习,在课上谈无可谈,根本无法研讨。要促使学生预习,需要想办法将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强化对学生的影响①。二是研讨问题的设置应注意技巧。研讨型课堂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思想的磨砺中学会思考、接受真知,是否形成统一的结论倒是次要的,因此,问题的设置宜粗不宜细、宜少不宜多,抛砖引玉、点到为止。三是做好课堂总结工作。研讨型课堂思维比较发散,各种观点层出不穷,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应适当进行记录,在课堂结尾应围绕课程重点、难点,结合课堂情况进行总结,如此才能强化研讨型课堂启发、引导的功能。

(四)授课教师

为保证课程质量,也需要对授课教师的资质有一定要求,好中挑好。一是外语方面。至少要求教师为英语专业本科或者一年以上国外访学经历或其他同等英语水平。二是专业方面。授课教师应为课程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或者从事同领域教学工作两年以上。在条件实在不具备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资质要求,由数名教师组成课程组,共同分担一门课程的建设与讲授,使每位老师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内容,以保证课程质量。

(五)学生

作为授课者,老师无法选择作为授课对象的学生,但也并非没有可优化的空间。具体来说:第一,加强宣传、动员。双语课程在公安院校总体属于“凤毛麟角”,再加上英语授课,学生难免有畏难情绪。队长、辅导员在学生选课阶段就应加强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双语课程的重要意义,打消畏难情绪。第二,对学生进行分班。根据外语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进行分班,在教材选择、教学进度等方面做出不同的安排,从而更加“因材施教”。第三,由“选修”到“必修”逐步推进双语课程建设。双语课程虽好,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都喜欢,强制学习容易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如因势利导,循循诱之。

二、问卷调查及分析

课程规划与改进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为此,笔者对公安管理专业公安管理方向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发出122份问卷,收回118份问卷。

(一)问卷设计

问卷由“一、您的基本情况”、“二、您对双语课的认识”、“三、您对双语课的期待”、“四、您的选择”以及“五、您对双语课程的建议”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收集学生基本情况,尤其是外语水平和对外语的兴趣;第二部分调查学生对双语课的认识,包括双语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选修双语课程可能面临的困难、影响双语课程质量的因素、双语课程对专业学习和提高外语水平的作用等;第三部分调查学生期望的双语教学具体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材的选用、考查形式以及学生的双语学习目标;第四部分调查受访者是否会选修双语课程以及影响决定是否选修的因素是什么;第五部分“您对双语课程的建议”,目的为“查漏补缺”,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机会。

(二)问卷统计与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1)英语水平。受访的118名学生中,英语入学成绩120分以上(满分150分),即优良的,有63人,占总人数的53.3%;成绩处于120-100分区间,即中等的,有39人,占总人数的33%;成绩为100分以下的,有16人,约占13.7%。这说明:第一,开设双语课的语言基础是具备的。在118名学生中,86.3%的学生英语水平达到中等及以上,已具备开设双语课的基本必要条件,具体又以分班开课为宜。二是宜将双语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课。少部分英语处于及格线以下水平的学生不宜参加双语课学习。(2)对英语的兴趣。在118名受访学生中,仅有约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英语,另有26%的学生表示“喜欢”英语,剩余65%的学生表示“一般”甚至“讨厌”英语。这说明,真正喜欢英语的学生(包括“非常喜欢”与“喜欢”,共占总人数的35%)远低于有能力用英语进行学习的学生(86.3%)。这就要求老师加强课程宣传工作,在选择教材时应注意兼顾教材的趣味性,多使用形象、生动、具有创新性的教辅工具和多样、灵活的授课方式。

2.学生对双语课的认识。(1)双语课的必要性。在118名受访者中,认为双语课“非常必要”的,占17.7%,认为“必要”的,占32.2%,其余50.1%的人认为双语课“无必要”或者“无所谓”。这说明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事实上,对双语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已成为当前影响双语教学在公安院校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对此,笔者将在后文深入探讨。(2)双语学习最大的困难(可多选)。在118名受访者中,69.4%的人认为“生词量大”是双语学习的最大困难,有50%的人选择了“听不懂”,另有38.1%和27.1%的人分别选择了“对阅读材料不熟悉”和“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可见,担心“生词量大”和“听不懂”是学生参加双语课程学习的最大顾虑。对此,教师可在阅读材料选择时注意掌握好“度”,不是越难越好,而是应与学生英语水平相当,并可加强PPT及板书中的中英双语并用,以解决生词问题。(3)双语课程宜设置的课程类型(可多选)。在118名受访者中,44%的人选择“专业选修课”,43.2%的人选择了“通识选修课”,27.1%的人选择了“专业基础课”,仅有18.6%的人选择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与“基础课”、“必修课”的重要区别在于,前二者学生有选择权,且考核方式一般为“考查”,后两者则正好相反。这表明了学生的顾虑及希望掌握主动的心态。(4)双语课程对专业学习的帮助。在118名受访者中,19.4%的人认为“非常有帮助”,44.9%的人认为“有帮助”,26.2%的人认为“帮助不大”,9.3%的人认为“没有帮助”。总体,认为双语课程对于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占64.3%,比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的人数多出约15个百分点,这说明一些学生不希望开设双语课,不是因为觉得双语课没有用,而是有顾虑,比如课程难度、奖学金等。(5)双语课程对提高英语水平的帮助。在118名受访者中,38.1%的人认为“非常有帮助”,49.1%的人认为“有帮助”,5.9%的人认为“帮助不大”,6.7%的人认为“没有帮助”。认为双语课程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帮助的人共占人数的87.2%,明显高于前述认为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比率(64.3%)。这说明学生对双语课程的作用认识存在误区。事实上,双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促进专业学习,而非提高英语。这种误区同样会影响学生对双语课必要性的认识。

3.学生对双语课的期待。(1)希望开设双语的具体课程(可多选)。在118名受访者中,49.1%的人选择了“管理学经典著作导读”,44.9%的人选择了“外国警察管理”,39.8%的人选择了“管理学”,34.7%的人选择了“西方管理思想史”,还有7.6%选择“其他”。以上数据说明,课程组为学生准备的双语课程总体能够覆盖学生的兴趣需求,“管理学经典著作导读”与“外国警察管理”得票靠前,与笔者事先的预测与规划吻合;“西方管理思想史”得票较低,可能与学生对历史课的一些成见有关。(2)期望的教学模式。在118名受访者中,62.7%的人选择了“老师引导、师生互动、增加发言讨论机会”的教学模式,25.4%的人选择了“传统的老师主讲模式”,11%的人选择了“无所谓”,只有一人选择了“其他”。调查结果佐证了笔者认为更宜采取研讨型教学模式的设想。(3)选修双语课希望达到的目的(可多选)。在118名受访者中,75.4%选择了“提高外语水平”,61.8%选择了“增强国际意识,拓展国际视野”,42.3%选择了“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39.8%选择了“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3.3%选择了“其他”。这种排列顺序与笔者的预设有较大出入。归根到底,还是属于对双语课的功能不甚了解,与对于双语课必要性的认识属于同一类问题。

4.双语课程选修最终决定。对于“如果开设双语课程,您是否会选修”这一问题,在118名受访者中,51.6%选择了“会选修”,27.1%选择了“不会选修”,还有20.3%选择了“视情况而定”。选择“不会选修”的受访者列举的理由主要包括听不懂、耗费精力、水平有限、没必要等;“视情况而定”的受访者列举的影响因素包括时间、教师、课程内容等。这组数据表明,公安管理专业开设双语课程的生源基础是具备的,为了吸引、鼓励学生参与,需从宣传、教材、教学方式、分班等多方面下功夫。

5.双语课程建议。这方面填写的人比较少。提出的建议包括分班上课、小班上课、注重教师的挑选、尽快开设、教师应加强对双语课堂的掌控等。也有人认为完全没必要开设。

三、公安院校双语教学发展的困境之源:认识偏差

上述教学实践与问卷调查对于改进双语教学具有诸多启示,包括对学生总体素质与兴趣的认识、课程的确定、授课内容与材料的选择、教学授课模式的创新等等。但有一个现象引起笔者的注意,即对双语课程功能的认识。比如,从问卷结果直观反映出来,认为双语课程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帮助的人(87.2%)明显超过认为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人(64.3%),选修双语课是为了“提高外语水平”(75.4%)、“增强国际意识、拓展国际视野”(61.8%)的人明显多于为了“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39.8%)。事实上,双语课程最重要的功能不在外语语言,而在公安专业,包括公安专业学习和公安实战工作。这种认识偏差不仅在学生中存在,管理层、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是这种对双语教学功能认识的偏差影响着我们对于双语课程必要性的判断,使得发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信念不够坚定、投入不够持续,使双语教学长期处于滞涨状态,有必要予以矫正。

从专业学习来看,公安科学的很多理论源自西方,双语课程的开设正为学生研习西方有关科学理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比如,公安管理即是一个以管理学为首要专业基础理论、以警察管理为专业核心理论的专业,其专业属性决定了其专业学习与西学的密切关系:管理学是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逐渐在西方兴起的一门科学,警察管理被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也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公安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研习西方管理学与警察管理理论与实践是追本溯源的事。对此,双语课程提供了最佳的机会,学生可以领略名家原著的风采,准确把握原著作者的思想,并有老师的引导,筑牢专业理论功底更加事半功倍。

从公安实战来看,一方面,中国警务的国际化发展对警务人才提出了国际化的新要求,双语教学是公安院校适应警务国际化趋势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年来,中国与国际刑警组织、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东盟、欧洲警察署等国际和区域组织的交流合作更加深入,在反恐、禁毒、网安、打击跨国犯罪、追逃追赃等领域双多边联合执法行动日益频繁,中国在维护地区和世界安全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国际化进程催生国际大都市的产生和发展,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型城市,外国人口逐年增长,甚至形成了外国人聚居区,涉外警务执法活动呈现出日常化、普遍化的趋势。双语教学的开展正能为预备警官适应这种警务国际化的趋势在语言、文化、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培养出更多的高级涉外警务人才。另一方面,警务活动天然的共性使我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多方借鉴、学习外国警界的先进理论与实践,双语教学与研究正是借鉴西方、加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安院校成为得力警务智库的重要抓手。比如,英国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其系统构成、运作原理、实施条件等对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又比如,美国纽约市警察局实施CompStat警务模式,其所提出的“以犯罪预防为首要目的”的理念、以“情报主导”和“绩效考评”为基石的思路,对我国超大型城市建设全面防控警务体系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及时捕捉、透彻研究、积极宣传西方警务实战的先进成果为我所用,有赖于公安院校双语教学与研究的蓬勃发展。

[注释]:

笔者现在使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推出一款名为“雨课堂”的免费教学软件,教师通过微信即能建立与实体课堂同步的虚拟课堂,课内课外随时将课堂资料推送给学生,与学生留言互动,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课前预习收效较好。

[1]朱乐奇.北航专业英语课和双语课的调查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6):61-64.

[2]韩淑伟,祝传臣,王小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2007,(5):84-86.

[3]尹军祖,吴益根.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2007,(5):52-56.

[4]樊晓燕.高校双语教学教材的选题策划[M].大学出版大学出版,2005(3):53-56.

[5]王建军,罗 兰.对双语教学一些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2007,(5):299-230.

[6]王存莲,柴 常.高校双语教学环境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2007,(5):283-285.

猜你喜欢
管理学警务双语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