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涛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小学阶段,利用这一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概念、理解算理、理清数量关系。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长期的渗透与感悟中学会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原来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它是把“数”与“形”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其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下面就来谈谈我的几点实践体会。
一、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有关数学概念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它是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基础,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示意图、几何图,使学生从直观的“形”到对抽象的“数”的真正理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新课伊始,我就先让学生自主表征1/4,唤醒已有经验,同时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1/4(如下图)。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把表示出的1/4介绍给同学们,老师指着表示4个物体的1/4的作品,重点让学生把这个介绍给大家。
■
师:这幅作品老师就看不懂了,明明是4个圆,怎么也能用1/4表示呢?
生1:4個圆中的1个就是1/4。
生2:把这些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1/4。
师:说得真好!还有谁的表示方法与这位同学的类似?请你也来说一说。
本环节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的对照,借助图形直观地把抽象的概念变得简明形象。
再如,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我用课件出示“米尺”示意图(如下图)。
■
先把它平均分成10份,问学生一份是多少分米?(1分米)占全部的几分之几?(1/10)用小数表示是0.1;两份是多少分米?(2分米)占全长的几分之几?(2/10)用小数表示是0.2。学生通过“米尺”这个示意图,完成了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转化成一位小数这一知识的建构。同样,两位小数、三位小数都可以借助示意图进行教学。
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小学数学内容中,“数的运算”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会大量出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我认为,教学中要不断渗透“数形结合”,用“形”的直观启迪“数”的计算,从直观上正确地理解算理。
例如,教学六年级“分数乘分数”一课,其实学生根据刚学过的“分数与整数”相乘,很容易想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但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呢?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在教学1/2×1/4时,出示一张长方形图(如下图),问: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
学生很容易观察到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1/2,那么图中画斜线的部分又是谁的1/4呢?让学生从图中观察理解,1/2是谁的?1/4又是谁的?学生在观察、表述的过程中,借助图形,把难懂的地方一步步地变得直观、简单,正是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得算理的理解变得如行云流水一般轻柔自然,学生自然很熟练地说出1/2×1/4就表示求1/2的1/4是多少?在整个探究算理、明晰算法的过程中,充分地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
再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出示例题之后,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1/2+1/4。但在计算时,学生犯难了,不能相加,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折纸试一试,将1/2在纸上变成2/4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学生从中找到了方法即先通分再相加,理解了算理。可见,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数量关系变得更直观。分析问题时,通过示意图、线段图等将数和形结合起来。
例如,教学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时,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其中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如果单纯地思考,不容易看透彻,这时提出需要结合相应的图形进行分析。学生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老师收集不同的做法进行交流。
生1:大杯换小杯(如下图)。
■
算式:6+3=9(杯)
小杯:720÷9=80(毫升)
大杯:80×3=240(毫升)
生2:小杯换大杯(如下图)。
■
算式:6÷3+1=3(杯)
大杯:720÷3=240(毫升)
小杯;240÷3=80(毫升)
师生借助数形结合,很自然地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了这道题。
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时,学生对例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到位,也不容易找到计算方法。通过画线段图,学生看清从邮票总数中减去多的几枚邮票,正好就是小宁邮票数的2倍(如下图)。
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学生通过线段图理清了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解答了这道题。
总之,“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入手,适时不断地进行渗透。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感受到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蒋巧君.数形结合是促进学生意义建构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教师,2005(5).
2.汪渭芳.“数形结合”天地宽——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小学教学参考,2010(06).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体育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