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瓦尔?塔力甫
摘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很重要的愿望。而这一愿望的实现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任务、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不仅抽象,而且实践性较强。历届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均感枯燥,尤其是近年来技工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感到极为困难。如何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并使他们学好这门功课,一直是从事本学科的教师多年来苦苦探寻的问题,更是我们职教教师共同的愿望。自己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要有良好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巧妙的设计每节课的导语,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学习内容中去,并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既为本节课的学习开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讲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四根平行线来代表三相四线制的四根输电线。并配有导语:三相四线制输送了几种电压?各种电压的关系?待学生回答正确后,再启发性的追问:我们生活中照明电路使用的是哪种电压,照明电路中的三相负载又是如何连接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步步深入过渡的导语,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急切的期待心里和极大的吸引作用,而且这样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也使学生体会到了《电工基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的很重要的意义。从而更能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意识,自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内容当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置疑问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而巧妙地故设疑问,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使学生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从而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如讲电磁感应时,教师先出示单相变压器的示意图并提示大家看: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有无电的联系?待大家做出肯定回答后。设置疑问:既然变压器初、次级绕组并无电的联系,彼此绝缘,那么,为什么在变压器的初级输入交变电压后,次级就有交变电压输出呢?大家分析并讨论一下这是什么原理呢?这时学生的好奇心都被激活,教师起到了非常好的引疑、激趣作用。继而教师在学生这种强烈的探知欲望的激发状态下,再予以点拨、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的运用。这样,会使学生有恍然大悟、顿开茅塞的感觉,也更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从而也体现了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多年教学中常常收集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教学案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来分析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讲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不对称三相负载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线的作用)的理解,自己从参考资料看到的这样一则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松源某住宅楼近100户居民,某晚七时左右突然断电,20多户居民的家电被烧坏。(如正在看电视的居民发现电视冒烟,有的冰箱冒烟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利用本节所学的知道分析讨论。
这则案例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有的说是线路短路造成的;有的说是电流过大造成的;有的说是电压过高造成的。讨论气氛特别热烈。等学生先讨论几分钟并得出是电压升高造成的结论后,这时自己又做了进一步的提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电压突然升高呢?联系一下我们本节所学的内容分析寻找答案。有的学生分析出了和教师相一致的结论,即中线由于事故突然断开,造成的阻抗大的一相相电压升高,而使这相正在用电的用户的家电被烧。
类似这样的案例,自己常常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去分析,鼓励他们大胆寻求答案,启发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这种案例教学的手段的运用也是自己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大胆尝试创新教育的独到的手段,在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让自己真正体会到了,教师充当课堂教学中的促进者、引导者、激活者角色的欣慰之情。
四、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对于某些较抽象的理论,借助实践可使其达到直观、生动、形象性。如在讲单相交流电时自己本着分层教学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差异“分层实验”把学生根据实际能力的不同分成三组,能力稍差的做电阻串联电路(两只白炽灯串联);能力中等的做RL串联电路(白炽灯与镇流器串联)能力较强的做RLC串联电路(白炽灯、镇流器和电容器)和RC并联电路(白炽灯与电容器并联)然后让他们用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分别测出所制作的电路电压、电流并作分析、比较,思考两白炽灯串联的电路中两灯炮的电压之和是否等于电路的总电压吗?为什么?…..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分层实验也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另外一种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灵活,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演示那些较抽象的、语言难以表达的、变化复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动态图形形象化的观察,加深对事物客观规律的理解。如在讲“三相负载连接方式”时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分步骤进行演示讲解,重点和难点部分放大或放慢速度演示、由于学生对“三相负载连接方式”缺乏感性认识,而且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又不强,结果尽管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学生还是无法掌握,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的演示却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本节内容显得生动有趣,同时也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五种教法,仅仅是自己在从事技工教育总结的一些粗浅体会。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只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善于尝试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學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从而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梦欣.电工基础(第四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7年4月.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培训中心.电工作业(第二版)[M].中国三峡出版社,2013年7月.
作者简介:艾尼瓦尔·塔力甫(1970.07-),新疆温宿县人,本科,讲师,新疆阿克苏技师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维修电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