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祥
摘 要: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发现,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普遍表现出道德缺失问题。当今教育提倡五育并举,作为统帅与灵魂的德育缺失,危害甚大。本文列举了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德育缺失的表现方式以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式,主要从教师的修养、以学生为本以及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与提高,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取向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技工院校 计算机教学 德育教育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是时代所趋。而技工院校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思想不稳定,传统的德育基础浅薄,新的道德观念没有形成,容易受周围环境所左右。网络提供给我们有价值信息的同时,相伴而生的也有大量的虚假、误导的信息,由于缺乏信息思辨力,学生容易受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过多的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对学生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远远滞后。从目前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只重视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提高,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德育在五育中处于统帅地位,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否,德育起着关键的作用。俗话说: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中品,无德无才是庸品,无德有才是毒品。毒品危害无需言表,教师贵在教人求真,而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毒品。由此,在技工院校的计算机课教学中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价值取向。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作为现代科学的结晶,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新问题,诸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等时常见于报端和新闻节目,这就对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提出了要求,对计算机的初学者更应当从根本抓起。因此在技工院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使学生养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
其次,技工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不容乐观,道德缺失现状需要改进。目前,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现象:一是缺乏公德意识。目前的教学条件和设施还不能做到人手一机,在共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删除或更改他人文档和文件夹中的内容,对桌面经常进行恶意的、低俗的设置、随意设置密码,对鼠标键盘的恣意破坏等现象经常发生。更深层的公德意识欠缺表现在不加辨别的转载、上传不健康、低俗、淫秽的段子与书籍,在网络中甚至时有出现诋毁同学、中伤老师的情况。二是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容易诱发心理障碍。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崇尚暴力与色情,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还有些学生热衷于网恋等,由于会见网友而上当受骗者也不乏其人。在单方面主宰的虚拟世界里沉溺过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尤其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极端的报复行为,意识不到自己行为所带来的严重的后果,由此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三是团队合作精神缺乏。由于前期对计算机的接受程度有差异,导致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教师布置的略有难度的作业,技术好的学生不屑去做,也不屑与其他同学交流;技术较差的学生在请教受阻后,自尊心受到打击,为了完成作业,要么抄袭,要么下载,不能很好地领会所学习的内容。此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团结,为学生之间矛盾的出现埋下隐患。相比其他学科,计算机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二、计算机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基于上述原因,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德育教学势在必行,计算机教师在教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常识的教育,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并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言行,树立德育典范
计算机课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计算机教师必须在道德教育上率先垂范。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生共处时,注重言行的文明,对网络流行语要加以引导;在网络上坚决做到拒绝低俗,提高品位,多利用网络上正反两面的事例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防微杜渐;在教学之外更要提高道德水准,了解相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除此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目地的加入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道德教育。
(二)以學生为本,树立正确德育观
当前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叛逆性格尤为突出,对其正确的成功的引导与否是其日后能否形成健康自我、能否融入社会的关键所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出现道德缺失现象不足为奇,关键在于如何去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拨乱反正,而不是任其自然发展。另外,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比如结合一些学生出现的现象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开展学校或班级的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主题健康向上、风格独特的文本、演示文稿、Flash动画等作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学生对应用软件产生兴趣,在活动中自发的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结合网络强化德育效果
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对于现在普及的互联网,教师应首先充分肯定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进行讨论,认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网络,为什么要上网,以及怎样利用好网络和上网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什么。我们要更好地应用互联网,就要遵守网络的道德。
道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加以引导。当道德行为内化为自身的行动的时候,道德教育方显成效。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想必技工院校德才兼备的学生将会日益增多,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乔璐.中国传统文化在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黎云.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3]孙丽丽.关于计算机专业学科德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1).
[4]牟玉峰.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