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东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刻影响和引领着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大陆高校学习和借鉴。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作为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建设的典范,在定目标、设机构、开课程、建制度、重自评、育氛围方面探索了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路径。我国大陆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成立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实体运作机构,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调动教师参加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大力培育学校的创业文化。
关键词:高等技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最强音。2017年4月,联合国第71届大會确认创新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全球各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从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宣言》中,将创业教育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到2000年欧盟将创业精神列为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方能获得的一项新的基本技能,再到2013年美国商务部《创新与创业型大学:聚焦高等教育创新和创业》报告的发布,说明全球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推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创新创业活动。
我国从2014年以来,先后从体制机制、财税政策、就业政策等多个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文件,大力引导和推动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深入发展。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逐渐走向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整体上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目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1]。然而,我国台湾地区的高等技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2017年度全球创业指数(Global Entrepreneurship Index)报告显示,台湾地区的全球创业指数处于亚洲首位,位居全球排行榜的第16位,台湾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创业之岛。台湾地区的高等技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其探索经验对于大陆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创业教育在台湾高等技职院校中的发展概况
根据台湾“教育部”统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台湾现有159所大专院校,其中“教育部”所属的公私立技专院校共有87所(包括59所科技大学、15所技术学院、13所专科学校),所占比例为54.72%;台湾高校在校生总人数为133.98万人,其中,高等技职院校在校人数为64.82万人,占台湾在校大学生人数的48.38%。[2]这说明,高等技职教育是台湾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包括公立和私立的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体系已由过去的以基层职业教育、专科教育为主,逐步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层次的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为主。
数十年来,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秉承着培养“务实致用专业人才”的目标,为台湾的“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3]。但在新时期,台湾高等技职教育面临着内外发展的压力。外部压力来自岛内的经济结构转型、少子化现象加剧和办学经费的缩减等;内部压力来自要主动适应岛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在外部倒逼的压力和内部发展的动力之下,开始主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和探索。目前,学界认为台湾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源于1991年台湾中山大学开设的《地方特色产业创业管理》课程。[4]随后,岛内的高等技职院校纷纷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之中,积累和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其中,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作为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代表,其在创业教育中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探究和推广。该校在201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创业教育,且以建设创业型大学为学校的发展目标。目前,该校不仅成为台湾地区实施创业教育最著名的科技大学,而且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从2009年到2014年,连续6年位居英国QS亚洲大学排名前300名。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何以在短期内取得如此显著的创业教育成效?其发展模式对大陆高校具有哪些启示和借鉴?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推进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这与该校确定的发展目标有着紧密的关系。作为一所1995年才建校的公立高等技职院校,在选择和定位自己的发展道路时,该校没有因循惯例,从既有的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中选择发展“套路”,而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在台湾率先宣布要转型成为创业型大学。为此,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结合台湾产业发展需求、技职教育理念及环境变化,顺应国际上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潮流和趋势,明确提出了要创办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的国际化科技大学的愿景。
大力发展创业教育的蓝图已经绘就,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如何在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突出重围,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创业教育发展之路?下文将从定目标、设机构、开课程、建制度、重自评、育氛围等6个方面,分析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参考。
(一)定目标:将创业教育确立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目标是转型的向导,反映着学校转型的整体规划。在确定了学校大力发展创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后,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行为更加明晰。2015年,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在《102-105学年度校务发展计划书(修正版)》中,将学校创业转型的发展目标清晰地表述为6个方面:①要培育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特质及创业能力的产业人才;②缩短学用落差,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③立足应用研究,促进产学合作,提升产业技术;④形塑卓越行政,为师生服务;⑤推动教育国际化,扩展师生国际视野;⑥发展产学研环境,落实创意的产业化目标。[5]
为了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目标的落实和达成,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把创业教育明确写进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该校指出,学生应具备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思辨学习与问题解决、公民责任与社会关怀、人文素养与生活美学、多元文化与国际视野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素养。学校相信这些素养的获得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特质,让他们掌握创新创业的必备技能,使他们具备热忱、投入、分享的创业家精神。
(二)设机构:成立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
为深入推动创业教育发展,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领导,2011年4月,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成立了“创业型大学推动办公室”,任命了主任、执行长、副执行长、执行秘书和专任助理。创业型大学推动办公室作为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创业型大学转型的组织机构,其成立的宗旨是整合和激活校内各部门的资源,提供给全校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进而不断营造校园创新和创业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和创业的想法,帮助学生在校内能够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创造价值,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此外,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创业型大学推动委员会和创业型大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官、产、学届的知名人士组成。学校希望委员会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决策咨询的作用。
(三)开课程:提供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落实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载体和平台。为此,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开设了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训练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该校创意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的具体设置情况见表1。
上述课程都是学校整合全校教学院系的师资力量,结合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进展编写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有利于學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中很多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例如,该校管理学院的一位老师根据学生创业的具体案例,编写了一本名为《小资创业日记》的小说,并且根据小说的内容配套开发了15个部分的视频学习材料。[6]学校通过形象、生动、具体的案例视频,再现了创业过程中的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创业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重要知识,有利于更加精准地为学生提供创业辅导和创业服务。
除了上述的理论课程之外,该校高度重视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养成。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创梦空间”和“创客基地”,通过提供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来提升学生的创意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勇于承担的创业家精神。为了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具体的创业项目来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创业精神,该校设计和实施了“创新与创业育成五部曲”(见表2)。创新与创业育成五部曲形成了完整的创业实践训练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创业精神、创业特质、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而且在每一步都有配套的扶持政策,便于精准孵化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
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外,还高度重视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特质、创业态度、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该校成立了“卓越创新社”等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学生社团,这些社团通过举办培训未来CEO、青年创新创业体验营等多种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成长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该校建立了“台湾大学生创业网”,为台湾地区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网络交流的平台。
(四)建制度:制定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保障措施
广大教师是学校创业教育转型必须依靠的力量,为了学校创业教育的整体转型,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打消教师的后顾之忧,调动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从学校层面制定了《产学合作收支管理要点》、《校院级中心项目人员年终绩效奖励要点》、《产学合作空间管理办法》、《职员协助执行产学合作计划办法》、《项目人员僱用及考核办法》等具体的产学研合作计划。同时,配套制定了《产学合作展示厅作品管理及奖励办法》、《教师赴公民营机构服务及研习作业要点》等具体的产学研合作制度规定。[7]这些具体的政策规定从制度上确保了教师参与创业教育和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不仅调动了校内不同教学院、系、所的教学资源,而且从制度层面消除了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使学校发展创业教育的目标形成了共识,凝聚了人心,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创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此外,为了提高师生创业成功的机会,2013年,学校成立了台湾南部第一家校园创业投资基金公司——“第一科大天使投资公司”,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成为师生创业尝试和实践探索的有力保障。
(五)重自评:建立与创业教育活动相适切的评价制度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为了鼓励高等技职院校办出特色、提升教学品质、培育优质人才,在考虑到各校在发展定位、资源规模以及区位条件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2014年起将评价由过去的“等第制”改为“认可制”,目的是希望台湾的高等技职院校能够厘清发展定位,建立适合高等技职教育办学实际的自我评价制度,引导各技职院校走上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为此,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在参考台湾“教育部”评鉴项目指标的基础上,对应学校发展定位,分别将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育成、重视产学研合作、缩短学用落差指标、技职教育再造、创新力、创业力、基础实作及实习课程、教师实务增能、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多个体现创业教育的指标,纳入到修订后的自我评鉴的指标体系中。[8]该校校长陈振远认为,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评价引导着该校落实“就业力、实作力、创新力”的技职教育目标,使学校成为了一所拥有创新与创业精神的国际化科技大学。[9]
(六)育氛围: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在推进创业教育时,将全台湾和高雄地区的产业升级转型、创新驱动战略与学校的学科优势相结合,精心遴选了精密机械与模具、产业防灾与危害风险管理、智能型运筹技术与加值服务、智慧辨识与资通服务、教育云平台建置及应用服务、多国科技语言口笔译等六大产业。通过六个领域的聚焦,让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深度融入了台湾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之中。
该校主要通过采取“Hello Innovation (HI)”制度和“创业龙门阵”两项措施来提高教师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其中,HI老师发挥着学生创业导师的作用,他们帮助学生解决在参加创新创意创业竞赛以及创业实践活动时,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此,学校制定了HI老师实施要点,并对HI老师的聘任条件、服务内容、约谈方式、奖励措施、经费支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学校通过举办创新创业HI老师研习班,满足HI老师在辅导过程中的理论和实务技能需求。[10]此外,每周四下午还举办“创业龙门阵”,鼓励和支持来自不同学院的老师,围绕创新创业的特定主题,进行心得分享和座谈。“创业龙门阵”的举办,给来自不同院系的教师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激发着全校教师的创新创业的热情和行动。[11]
三、对大陆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启示和建议
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对我国大陆高校深入实施创业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当前,大陆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尽快成立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实体运作机构,要建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要调动教师参加创业教育的积极性,要大力培育学校的创业文化氛围。
(一)在组织机构上,要成立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实体运作机构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在推进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成立了一个跨越学校内部不同单位的任务型组织——“创业型大学推动办公室”,据此,在学校层面上,保证和推动了创业教育的深入实施和不断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大陆高校主要存在着四种负责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形式,一是主要由学生处、校团委、就业创业中心等学工口的职能部门负责,二是主要由教务处负责,三是主要由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四是主要依托商学院(管理学院)或教育学院等院系负责。这四种组织形式在不同的高校内部有着不同的运行形式,有些高校以一种形式为主,有些高校则以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运行,这就导致现有管理部门的“创业管理定位模糊,相关部门职责冲突,权责不对等”[12],这样的运行状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实施。
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教授认为,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他认为这个核心虽然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但必须包括中枢的管理集体和学系,同时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要将新的管理价值观和传统的学术价值观有机地协调起来。[13]创业教育是与学校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工作。创业教育的实施更离不开学校战略层面上的顶层设计,离不开学校所有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协同推进,离不开学校所有学科、所有任课教师的投入和付出。因此,我国大陆高校必须从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出发,结合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校内相关部门间的关系,成立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实体运作机构,这样才能有力地整合学校内部的不同机构、不同学科的优势,统筹全校的创业教育资源,推动学校创业教育深入发展。
(二)在课程体系上,要建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只有通过适当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在校内构建的创新、创意、创业课程体系(表1),体现和反映了创业类课程在校内的工学院、电机资讯学院、管理学院、财务金融学院、外语学院与通识中心的有机融合。而我国大陆高校创业类课程内容建设起步晚,现有创业类课程主要从商学院(管理学院)的相关课程中转化而来。[14]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各自为政、互不相接,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外,严重忽视了与创业课程相融合的创业类课程的开发。[15]这种状况产生的结果就是高校的创业教育仅仅是承担创业类课程的任课教师的责任,而与广大的专业教师关系不大。这就要求大陆高校在制定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对原来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要注重深挖各类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结合点,要在专业教育课程内容中有机衔接和嵌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大陆高校可以学习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的“Hello Innovation (HI)”制度和“创业龙门阵”制度,在全校不同院系和学科之间搭建专业教师和创业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重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校本化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通过选取试点学院推进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改革,逐步构建起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在制度建设上,要调动教师参加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大学要想成功实施创业教育,就必须调动广大教师参加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推进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是调动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切入点。高雄第一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教师的产学研活动,专门成立“产学研合作总中心”,下设技术转移组、产学推广组等多个专业的服务型办公室,并且制定了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措施,鼓励教师深度参与到学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中。
国外凡是创业教育开展好的高校,莫不高度重视发挥教师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例如,美国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过程中,将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的活动纳入教师正常的工作职责中,将教师的创业能力作为学术晋升和年度考核的标准,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16]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不仅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而且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是很高。对此,我国大陆高校应在国家出台鼓励高校教师学术创业政策的基础上,充分抓住国家层面释放政策红利的契机,结合校内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的对接措施,切实打通校内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高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这样才能帮助有志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老师,深度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从而带动所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深入发展。
(四)在氛围营造上,要大力培育学校的创业文化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从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积极营造学校的创业文化氛围。在校内主要采取了开设创业类课程、举办创业龙门阵、设立学生创业社团,开通台湾大学生创业网、提供“创业五部曲”等多種形式的活动;在校外,该校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高雄市在台湾南部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在学校周边建立产业实验园区,与高雄当地的产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开放的良性互动机制,为创业教育的推进营造了适宜的外部发展环境。这些举措,不仅凝聚着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师生的创业共识,而且还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浸润和滋养着学校的创业文化,形塑着学校创业教育的方方面面。
相比之下,由于大陆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多高校“忽略了对创业文化的培育”[17]。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客空间,校园内部创业活动、创业竞赛、创业路演等热闹非凡,但真正的创业文化和底蕴尚未形成。因此,大陆高校不仅要将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內容纳入到学校文化发展规划之中,而且还要主动与高校所在地的产业特征、文化传统有机结合,精心打造区域内的创业文化,推动政府、企业、市场、高校之间形成互动耦合和相互促进的创业文化体系,提高不同创新创业主体间的创业能力,形成良性互动且有影响力的创业文化部落。
参考文献:
[1]杨晓慧.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2]台湾“教育部”统计处.105学年度公私立技专院校总览[EB/OL].[2017-01-10].http://tve.takming.edu.tw/.
[3]陈橄榄,陈武元.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对大陆高职办学的警示[J].台湾研究集刊,2017(2):22-28.
[4]林美貌.台湾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及其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155-161.
[5]高雄第一科技大学,102-105学年度校务发展计划书(修正版)[R].2017:1.
[6]小资创业日记为《创新创业首部曲》书籍之配套影集[EB/OL].[2017-03-08].http://www.nkfust.edu.tw/files/11-1000-5828.php.
[7]产学研合作制度规定[EB/OL].[2017-03-08].http://www1.ord.nkfust.edu.tw/files/11-1004-85.php.
[8]陈振远,徐芬仪.用自我评鉴形塑发展特色:高雄第一科大案例分享[J].评鉴,2015(55):37-42.
[9]陈振远,许孟祥.创业型大学的自我定位与办学成效:以第一科大为例[J].评鉴,2017(66):18-21.
[10]Hello Innovation(HI)老师实施要点[EB/OL].[2017-03-08].http://www1.ord.nkfust.edu.tw/files/11-1004-85.php.
[11]杨惠如.创业型大学之经营管理研究[D].国立屏东教育大学教育行政研究所硕士论文,2012:90-91.
[12]黄兆信.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7):45-47.
[13]伯顿·克拉克,著.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14]黄兆信,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8):87-91.
[15]黄兆信.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7):45-47.
[16]陈霞玲.美国创业型大学组织变革路径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5(5):106-112.
[17]黄兆信.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7):45-47.
(责任编辑 陈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