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内容提要: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话语权物质论”和“话语权辩证法”相统一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思想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的理论基础;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本质和核心,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作为关键环节,将弘扬主旋律与抵制西方话语霸权作为坚定方针,将重点把握好互联网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作为重点方向,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的战略思考。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是领导权和主导权的实现方式,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举措,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意识形态”共出现八次,关于做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国际国内形势越是复杂,社会变革越是迅速,就越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如何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深入研究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战略思考,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这些思想的形成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是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挑战催生了新理论的产生,同时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深刻理解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既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变化,又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全面、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进而更加科学地指导意识形态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其理论与实践都聚焦于捍卫有关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解放的话语权,在批判资产阶级各种错误思潮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术语革命”,形成了科学的“话语权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占有大量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研究,深刻阐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实践与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话语权物质论”与“话语权辩证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理论”的核心和灵魂。“话语权物质论”是指话语作为精神生产的产物,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1]。因此,话语权在根本上是受到物质生产关系所决定,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占有精神生产资料,在物质上、经济上起主导作用的阶级、阶层、集团,其思想和观念必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主导性的话语权。
“话语权物质论”强调的是物质因素对话语权的决定性作用,“话语权辩证法”则是强调话语权对物质实践重要的反作用。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2],其中所阐述的“批判的物质”与“武器的批判”之间的辩证关系正是“话语权物质论”与“话语权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因此,我们既要重视经济建设、科技水平、物质生产能力对话语权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高度重视话语权对经济建设、政治发展的重要反作用,将经济科技实力的“硬实力”与思想文化能力的“软实力”充分结合起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他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3]“中心工作”与“极端重要的工作”的表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理论”中的“话语权物质论”与“话语权辩证法”相结合,既强调“经济建设”的根本性意义,同时又指出一刻也不能放松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一个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话语权在根本上是由其在物质生产领域中所代表阶级的先进性所决定的,是由其经济建设能力、物质生产能力、科学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由组织动员能力、财政汲取能力、运用国家暴力机器的能力所支撑,但更取决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能力,只有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有经久不衰的话语权。因此,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政治、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是以此为基础,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更加离不开经济工作的大力支撑,否则空谈思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它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4]理论与实践反复证明,意识形态作为一个阵地,主流思想不去占领,其他思想就会去占领,能否牢牢掌握思想阵地对于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极端重要。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5]一个民族的价值信仰一旦崩塌,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一旦缺失,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荡然无存,无论在任何时候,对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都不能有丝毫懈怠。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做出了深入解读,确立了较为完整的意识形态分析框架,即认识论的分析角度(“虚假的意识”);价值论的分析角度(统治阶级的意识);社会意识形式的分析角度(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意识)三个分析维度。而联系到今天我们所讲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价值论层面所界定的阶级意识。“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6]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话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但明确表达了意识形态所具有的阶级性,即作为一种阶级意识,它是统治阶级利益的表达与维护,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因此,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涉及到为谁的历史辩护、为谁的地位斗争、为谁的利益奋斗,在国家政治发展道路上就体现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关键问题。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意识形态话语权除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外,还具有人民性的特征,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阶级性是指具有共同经济利益的群体、集团的价值理念、政策主张、利益诉求、理论学说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群体性特征的要素集合。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某一阶级代表了某一部分,而非整体,例如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国家,其政党就是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其意识形态也必然是为维护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服务。但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国家,无产阶级、广大劳动群众是人口中绝大多数,因此就实现了“阶级”从“部分”向“整体”的跃升,这里的“整体”不是全部,但代表了一定范围内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但构成“人民”的主体始终是广大劳动者且在人口中占绝大多数,因此,无产阶级政党有别资产阶级政党始终只代表“部分利益”的特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代表,其意识形态也就必然有别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部分性”,而是具有“整体性”,即“人民性”,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 “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思想是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7],人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的核心要义。党性是一个政党根本性质的体现,是阶级性最集中的体现,同时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曾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8]马克思明确指出了共产党人与无产阶级利益的一致性。因此,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阶级性”与当前中国共产党所强调的“党性”不仅是相互统一的,且强调“党性”原则更是对“阶级性”与时俱进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9]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话语权物质论”与“话语权辩证法”相统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思想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0]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极端重要。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正是在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根据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所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思考。
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发挥着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引领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中国与当代世界的重要作用。思想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的本质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1]。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本质和核心,突出指导思想的鲜明性与理论创新的传承性,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规律,大力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动摇,确保发展成果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要根据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新挑战,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充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要的机遇期,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篇章。
面对国内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的一些质疑、诋毁、歪曲马克思主义,企图消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甚至妖魔化、低俗化马克思主义的现象,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能有丝毫动摇。”[12]有力回击了质疑、诋毁、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就是要将塑造主流思想、突出主导地位、打造引领力量掌握在手中,从而引导社会思潮正向发展,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中国与当代世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长期稳定性,而贯穿其中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要“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更好的解释现实,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形成更多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理论成果和发展经验,为发展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为21世纪解决人类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才能真正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增强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3]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固然重要,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同样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14]但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即使是纯粹的哲学思辨,一旦进入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都必然带有意识形态属性,而话语体系作为理论体系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其意识形态属性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应当体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特征,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前提。黑格尔曾说过:“只有当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掌握了一门科学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门科学属于这个民族;这一点,对于哲学来说最有必要。”[15]只有当我们用本民族语言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分析问题和总结经验,并将其推广,为解决人类难题贡献民族智慧,构建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说真正牢牢把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面对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出现的对西方某些学术观点过分追捧,引经据典热衷于西方经典,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却受到了冷落,用西方某些学术观点来衡量和评判中国的政治发展,甚至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科书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习近平同志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16]能否构建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气派、民族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核心所在,更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主导力、凝聚力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同志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炼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如:“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正确义利观”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既易于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又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成为了当前引领国内国际学术界热议的新概念、新表述、新范畴。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贡献中国智慧,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的重要战略思考。
思想舆论的主旋律应当是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精神特质、价值追求、共同理想的集中体现,在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要加强对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批判,警惕西方国家为推行“颜色革命”、“和平演变”所设置的话语陷阱。西方国家凭借其话语优势,往往凌驾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意志之上,企图推广代表其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的政治制度与发展道路,通过打造“普世性”话语,以符合自身利益的标准为尺度,制造衡量他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的“普世性”标准;通过先进传媒手段推广自身价值观的同时,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和去意识形态化,企图以强势的话语攻势和隐蔽的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话语霸权。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上没有‘开明绅士’,一定要有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17]道路决定命运,意识形态之争从来就不是简单的思想之争、理论之辩,而是有关发展方向、发展制度的道路之争,要避免在发展道路上出现颠覆性的错误,就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政治原则,增强“四个自信”,将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破”与“立”相结合,既要旗帜鲜明抵制西方话语霸权的渗透和侵袭,又要大力弘扬主旋律;既要破除西方国家蓄意制造的话语陷阱,又要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主导力和整合力。
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主导权和领导权的实现方式。毛泽东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总要先作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18]掌握思想舆论的话语权,是革命阶级取得政权的先决条件,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更要进一步将思想舆论话语权发展为文化领导权,进而巩固政治领导权。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国家高度重视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尤其二战以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较量主要就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之争,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纵观当前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 “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以及所谓“合法性危机”、“党大还是法大”等伪命题,都是西方国家为推行其价值观和政治发展道路,所蓄意制造的话语工具;这些在“学术外衣”包裹下的话语工具,以学术研究、思想交流、文化传播的方式出现,通过特定的话语形式设置特定的话语议题,预设话语陷阱,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实质是通过争取学术话语权,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相分离,取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将马克思主义划归为纯粹意识形态性,再标榜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普世性,主张去意识形态化,通过这种隐蔽的操作手段,达到其推广自身价值观和发展道路的目标。针对西方国家话语霸权的攻势,习近平同志坚持弘扬主旋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中国和当代世界,在对外传播和交流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针对“国家必霸”的“修昔底德陷阱”,提出“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针对西方国家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抬头,提出“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在“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积极践行大国担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当今中国已进入了自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大众化、高速化与自媒体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征相结合,使得人人成为传播者,事事成为发声场,各种规范性和非规范性信息通过自媒体的传播渠道在网络空间中涌现,使得意识形态工作的传统格局被打破,互联网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已经成为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制高点。因此,能否应对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的挑战,能否把握好互联网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抢占意识形态工作中全新的制高点,已成为当前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关键所在。针对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新特征、新格局,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作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重点方向,按照“巩固红色地带,打压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的要求,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引领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意识形态是一个阵地,主流思想不去占领就会被别的思想占领,这一点在网络空间更为明显,如果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不能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堡垒,就必然会给敌对势力、错误思想提供发声的平台。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19]网民来自群众,网民的意见就是民意,要积极吸收网络中的建设性意见,对一些存在模糊的重要思想认识问题予以澄清和引导,对群众的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的学术观点和争论要予以纠正。既要注重争取网民这个网络中的主体力量,持续优化网络舆论环境,又要不断创新网络技术,助推中国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守护好亿万网民的网络精神家园,确保党的主张成为网络最强音。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全新的历史方位,意识形态工作领域中出现的新变化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6]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坚持以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意义重大。
话语权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实现方式,争夺话语权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的主要手段。一定的意识形态由相应的经济基础所决定,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就是掌握思想上层建筑的话语权,其最终目标是使意识形态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一定经济基础,使思想更好地服务于实践,聚焦到当下中国的现实,就是要使意识形态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作为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对其具有重要反作用的思想上层建筑,包含了哲学、政治、文艺等诸多内容,这些思想在社会中都必然会与“话语权”相互联系,因为一定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使社会中的主流思想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产生思想引领力和舆论影响力,左右社会的发展方向。可以说,阶级社会中的理论之争、思想之辩在本质上就是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思想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只有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才能树立主流价值观,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中明确主导性的思想力量,进而通过思想引领力获得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在思想上层建筑的领域将社会发展的方向、道路、制度牢牢掌握在自身的手中。因此,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才能掌握领导权和主导权,确保新时代我国的思想上层建筑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助推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的重要内容与战略安排,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对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一定程度的话语权是话语体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话语权”由话语者的权力、权利和权威所构成,包括了话语者的强制力与支配力、话语表达的正当性资格,以及由话语者及其话语体系自身先进性、科学性所决定的权威;“话语权”与“话语体系”密切相关,“话语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话语权”中“权威”要素的大小,但“话语权”中的权力和权利要素对“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只有具有了表达、言说的基础性能力和正当性资格,才能丰富和发展话语体系,否则纯粹的思想之辩只能停留在思想的“彼岸世界”无法进入实践的“此岸世界”,无法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一方面,要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作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要注重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对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只有牢牢掌握弘扬主旋律的各种渠道,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优势话语权,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把控能力,才能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供一个良好的话语发展空间,抑制错误思想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挤出和排斥效应。
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突出在第一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号召力。要从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高度做到坚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需要广大党员政治信仰的高度统一性,不断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想理论认识上保持高度清醒,这对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只有坚持不懈抓好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进而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政治信仰的高度统一性,为服务于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组织体系建设、实践活动安排、纪律约束规范筑牢思想基础。因此,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不断巩固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基础,为党中央的各项制度安排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和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