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如何发展的思考

2018-03-31 18:27冯丹丹唐德林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互联网+信息技术

冯丹丹 唐德林

一、引言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1]。因此,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作为教育组成的一大要素,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发展的要求不同。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知识上。而在当今的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发展开拓了新维度。“互联网+教育”这一组合名词提出来后,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掀起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革命性变革。许多高校教师在这样的形势下感到茫然,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成为他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形势下对高校教师发展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已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医疗”等这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形态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随之改变。而在教育方面,“互联网+教育” 逐渐对传统教育进行底层构建,它的提出也给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这样的时代背景对高校教师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契机,他们只有了解国家、社会、学校、学生对当代高校教师的发展需求后,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国家对当代高校教师的发展需求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一词排在第一位,而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传统的教育,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教育形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且对知识的获取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应用,缺乏创新意识。国家想要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必须依靠创新型科技人才,尤其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必须适应国家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专业性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依靠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实践能力。

(二)社会对当代高校教师的发展需求

社会是人才输出的接收站,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应符合当今社会需求,即学生不仅要有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锻炼。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缺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使中国经济在转型和增长的过程中,以信息经济发展为依托,发挥信息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形成以提升创新能力和生产力为标志的经济发展新态势[3]。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掌握现代化科技技术、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善于学习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就需要高校教师培养出合格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技术型创新人才。

(三)学校对当代高校教师的发展需求

学校要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靠教师。传统教育重视学生的成绩,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更多在专业基础知识与教学能力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师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线上专业性课程,学生可以在线上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而学校教师更多的是在线下组织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实践,成为学生问题的解决者,道德的指引者。因此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是对知识的要求,在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注重实践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二是对技能的要求,除必要的教学技能外,还强调对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三是对能力的要求,为适应线上线下的混合教育模式,学校更关注教师的科研能力、辅导能力、互动能力。

(四)学生对当代高校教师的发展需求

今天的学生大多是伴随着新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被计算机、游戏机、数码相机、手机等数字工具包围,信息技术对他们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习惯影响巨大[4]。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学习,学习的内容多样化、个性化,并且这种学习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学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和学术上的权威,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网络获得老师所不知的信息,学习老师专业外的知识。与知识灌输相比,今天的学生更希望教师能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互联网+”形势下教师自身的发展

我们现在正处在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的推进下,我国教育面临着革命性的变革,其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校对教师的需求正逐步从满足教师规模扩张的需要,逐步转向培养知识技能复合、研究和实践能力俱佳的新型教师[4]。高校教师应该在教育变革的历史性时期,明确教师的发展需求,借力“互联网+教育”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正确理解“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不是线上学习,不是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否定或摒弃,而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和特点,在尊重教育本质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的底层构建,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打破了学校教育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质量与数量、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互联网+”概念提出之前,高校的教学主要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课下辅助少量的视频教学;而“互联网+”概念提出之后,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而教师更多的是为学生组织教学资源并解决问题,线上线下教学基本居于同等地位。

(二)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互联网+教育”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促进教育走向信息化。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想要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将“互联网+教育”理念植入教育者脑海中,通过打造信息化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思维与活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5]。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这个时代所需求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更新速度如此快的今天,高校教师应具备获取、处理并加工信息的能力,并能将获取的信息用于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与动态;同时应具备选取与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其次也能培养学生的现代化科技技术。另外,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修养,增强教学认知和教学实践能力。

(三)不断扩充知识储备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是今后高校教育的常态,课下学生在线学习,学习内容多样化,个性化,课上教师主要在于知识的应用层面和问题的解决,并加以道德修养的引导。因此,高校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需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跨学科知识有相应的了解。在知识方面做到专而精,博而广,并且注重课程知识的应用层面。其次,教师也是学习者,在“互联网+教育”的形式下,高校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要擅于利用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在线培训,拓展知识面,增强业务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提高科研能力水平

教师的学习模式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自己如何学习实际上影响了他对学生学习模式的期待。所以,改变教师的学习模式,也就间接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模式[6]。“互联网+教育”形态下,产生了基于项目研讨式的研究型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是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学生解决问题过程就是学习知识与知识内化的过程。同时,随着线上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扩大,需要成立专门研究课程的教师团队,研发教育课程资源。因此,高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理论学习、个体学习的模式,以项目研讨式的团队学习为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科研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新型学习模式,将自身的经验和能力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五)转变教学观念

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并且,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首先应该从课堂的主宰中抽离出来,转变为教育资源的组织者,学生问题的解决者,道德修养的引导,有效地运用教学资源,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其次,在信息时代高校教师不再是学术上的权威,高校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迎接时代的挑战,实现自身的价值。

结 语

“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变革,混合教育将成为今后教育的主要模式,这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教师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明确教育的发展方向,努力达到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教育需求,培养出国家、社会所需的人才。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互联网+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