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地区优秀“家文化”的三重关系解读
——以河南开封王英杰家庭为例

2018-03-31 13:31何慧丽刘青霄
关键词:家文化英杰书院

何慧丽, 刘青霄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083)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永续力量,则是从中国社会最基层单元(家庭)出发形成的一种内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就此意义而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优秀家文化是乡村文化建设乃至乡村振兴的重要起点。习近平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1]新时代呼唤好家风、优秀家文化,呼唤具有“家庭维度”“社会维度”“祖辈维度”三重优秀伦理关系特征的“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河南开封市作为具有悠久人文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市,不乏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美丽家庭”典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王英杰及其家庭,于2016年荣获全国妇联举办的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同时于2017年获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的“百姓学习之星”。一些媒体竞相报道了其本人及家庭的先进事迹。时值要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新时代呼唤好故事、新榜样、真振兴。我们所思考的是,中国人历来崇尚的是“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始终是个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纽带,这里面的道理如何理解?王英杰家庭何以成为最美家庭?成为百姓学习之星?就社会学学理层面考虑,当代中国最美家庭的关键特征是什么?从研究角度看,典型案例解剖法有着由代表性个体推论一般、典型个体概括出共性的独创应用价值。本文将在以相关文献阐述家文化重要性及其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将王英杰及其家人作为典型案例来阐述当前社会优秀“家文化”三重关系的表现特征:第一重——从家庭关系上看,夫妻、亲子和亲戚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第二重关系——从家庭与社会关系上看,家庭对社会有着怎样的贡献?第三重——从家庭与祖辈关系上看,家庭从祖辈那儿继承了什么宝贵财富?最后,再结合所研究对象的地域特征,就家文化对传统农业地域社会的振兴作用进行总结与讨论。

一、从相关文献看家文化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1]这里的“家庭”是一种社会实在,而“家教”与“家风”即“家文化”。那么,什么是优秀的“家文化”?优秀“家文化”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近两百年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就前瞻性地指出:中国终古不变的宪法的精神是家庭的精神,中国的家庭的基础也是宪法的基础[2]。民国时期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家族者,社会、国家之基本也。无家族,则无社会、无国家。故家族者,道德之门径也。”他还特别强调“于家族之道德,苟有缺陷,则于社会、国家之道德,亦必无纯全之望,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者此也”[3]。此外,近代中国乡村建设知识分子代表人物、被称为“最后的儒者”的梁漱溟认为:“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的社会生活,亲戚、邻里、朋友等关系是中国人第二重的社会生活。这两重社会生活,集中了中国人的要求,范围了中国人的活动,规定了其社会的道德条件和政治上的法律制度。”[4]梁漱溟判断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一进入社会则“于教学则有师徒,于经济则有东伙,于政治则有君臣官民……”各种关系皆是伦理,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更为表示彼此亲切,加重其情与义,则于师恒曰‘师父’而有‘徒子徒孙’之说,于官恒曰‘父母官’而有‘子民’之说,于乡邻朋友则互以伯叔兄弟相呼。举整个社会各种关系而一概家庭化之务,使其情益亲,其义益重。”[5]如上观点均强调了中国传统家庭乃至家族精神文化特质,对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法理精神、伦理道德、社会关系特征起到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

那么,随着历史与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家文化是否有根本性的演进?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家庭发展到现在也只是形式上发生了一些改变,如以夫妻轴为核心的亲子家庭为主要特征[4],等等,但是,这些形式上的变化并没有导致家文化特征的根本变化。在对中国家文化特征研究中,以储小平为代表的学者对家文化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念归纳。他认为,中国的“家文化”,是从实体存在形态、原则、行为规范、人生信仰等方面形成的成套家法族规体系,具体表述为:“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家族为其实体存在形态,以父系原则为主导,以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身份规定为行为规范,以祖先崇拜和家族绵延兴旺为人生信仰的一整套家法族规,并把这一套家法族规从理论上升华泛化到全社会各个层面,成为华人社会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6]

如上研究阐述了家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概念特征,这对理解当前中国优秀家文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如何以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以解剖现代社会主流所认可的典型案例方式,来看中国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具体表现特征?如何从家庭社会学的三重关系——家庭关系、家庭与社会关系、家庭与祖辈关系的视角,来分析理解当前所谓的优秀“家文化”表现?目前一些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古往今来文献的整理,对历史上著名典故人物的时代解读,以及对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家训的导向教育这些方面,而很少从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就践行优秀家文化的当代家庭出发,梳理家庭作为一个微观社会细胞的文化起源、传承表现及其影响,并且从一个微小家庭延伸到宏观的社会关系改变,再到家国框架下文化传承的研究文章。因此,我们认为,多一些从家庭社会学视角对当前社会公认的优秀家文化典案例进行阐述,进行多位一体的透视性理解,有着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和理论指导价值,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地区而言,这双重价值均很重要。

二、对家文化的三维度考察——以河南开封王英杰家庭为例

(一)第一重:从家庭关系上看,和谐了夫妻、亲子和亲戚关系

家庭关系直接影响着家庭和谐与稳定,想要构建优秀“家文化”必须从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入手。一般家庭大都包含着夫妻、子女、父母以及亲戚等多重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生活观念和方式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以核心家庭为主的价值多元的生活方式,使得家风未能得到延续和传承。有些年轻人成家后视婚姻如儿戏,轻则吵架、重则离婚,这对孩子、老人以及自身都是伤害。“据相关部门调查,不良家庭因素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比率约占70%”[7-8]。现代家庭里什么样的夫妻、亲子关系,乃至亲戚关系,才算是构建了现实中的优秀“家文化”?以下以全国“最美家庭”——王英杰家庭为例进行分析。

1.王英杰的夫妻关系特点是爱情基础牢固、夫妻关系和睦,且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其主要表现在:(1)王英杰夫妇爱情基础牢固,人生路上风雨同舟。他们的父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彼此信任的朋友,二人正是因为父辈世交而相识相爱并结为连理。二人在“文革”期间简朴结婚成家后,患难与共,一起外出谋生打拼,几十年来相濡以沫,一起创业,其家业也从无到有,从条件差到条件好,这一路风雨走来,当初相爱的年轻夫妻,已转化为中年的亲情伴侣,感情深厚婚姻牢固。(2)三四十年来王英杰夫妻相处的特点是妻贤夫忠,合和共处。一方面,妻子李秀亭不同于自我至上的某些现代女性,其身上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品德,体现为贤惠朴实、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很多时候甘愿牺牲小我,最大程度地为成就丈夫的事业和家庭作出了牺牲;另一方面,作为丈夫的王英杰,作为经商成功人士,对结发妻子忠诚如一,对男女关系的忠诚之益认识清楚,能远离社会上不利于家庭幸福的各种是非诱惑。(3)王英杰夫妇均对社会公益事业表现出极其热情、慷慨与大方。王英杰决定出资70多万元为开封修路以方便市民出行时,其妻子李秀亭不说二话,满心赞成;他们也曾于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中带着子孙后辈们一起捐款10万元。

2.王英杰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特点为:父母对子女是言传身教,以德领人。王英杰夫妇秉承“孩子不用管,全靠德行引”的教子观念。他们勤俭、敦厚、恩爱的家庭日常生活及其个人修为,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2个女儿及其成婚以后的新家庭建设。年轻人及其小家庭除了继承王英杰恩爱和谐的家风之外,还效行王英杰夫妇俩对年迈父母悉心照料、恪尽孝道的做法。如有一次王家老父亲失禁在床,其外甥、女婿们见状,马上放弃了去观看事先计划好的话剧演出活动,争相给爷爷擦洗身体,打扫卫生,没有一个人嫌脏怕臭。平日里,孩子们总是争着轮流来伺候、陪伴老人。在书院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成立党支部,其大女儿担任党支部副支记,二女儿负责书院接待和外联工作。王英杰夫妇修路、捐款等社会公益善行,均无形中给孩子们树立了“行有余力,则以助人”的榜样。

3. 在王英杰一家的感染和带动下,其亲缘关系圈子也乐善好施起来。王家在决定成立敦复书院以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其亲戚们纷纷主动地义务领取工作:王英杰81岁的表哥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在书院长期教授书法知识;侄子主动负责每次讲课的录像、音响、舞台布景和灯光等工作;侄媳妇在书院厨房帮手打杂;外甥夫妻俩负责后勤杂务,不管前来学习人数多少从没出过差错;外侄女夫妇负责书院水电;族里的外孙女,大学毕业后回来后担任起实习班主任,并做书院的长期义工;外孙子王少总、王少渊都带着他们的未婚妻来书院学习,还经常在书院大型活动中做各种义工;外甥除负责书院安保和里外杂事外,还负责照顾其姥爷的起居生活。

总之,王英杰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戚关系彼此之间的正能量传播现象,正如心理学家杰考白·库宁提出的“涟漪效应”,其产生了良性的扩散影响:家文化在王英杰身上,对其子辈来说是一种自觉的传承,对其平辈而言是自觉的传播,他们在王家家风的影响下能够发生从无意识效仿到有意识自觉的行为的转变与转化。与此同时,亲戚关系也需要靠优秀家文化来维系,亲人与亲戚的呼应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与王英杰的社会公益行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第二重:从家庭与社会关系上看,贡献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主义、拜金主义潮流的影响下,幸福人生与和谐家庭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局部小问题,而是成为一个影响到人们幸福和社会安定、涉及到治国安邦的社会问题。因为现在子女不孝顺、夫妻不和谐、数典忘祖的社会现象很多,损人利己、夫妻不和、邻里不睦,甚至违法乱纪、伤天害理的现象也较多。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所,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王英杰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人士,作为河南开封拥有千万资产的房地产商,在自身家庭和睦又事业成功的同时,他反思到社会紧缺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道德人心。道德缺失尤其是家道缺失、优秀家文化面临断根失传的危险,这是个严重的时代社会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培养新一代人们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王英杰深刻地感受到从自家出发,推己及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2008年他借鉴外地经验,面向社会大众,竭尽全力,义务创办一所专门传播、弘扬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家文化的书院——敦复书院。“‘敦复’二字取自‘敦伦尽份’‘克己复礼’、促人奋进、向上、向善之意,王英杰欲重塑中华民族之魂,使人们提高道德素养和思想境界,重建理想的精神家园,做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为社会为子孙后代造福”[9]。敦复书院先后投资60多万元,购置了基础设备,并邀请老师们来讲课。9年来,王英杰聘请了上百位老师开了上百场讲座,来听讲的有中小学校学生、机关单位员工,有以河南为主要范围的乡村领导和农民们,以及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人士,凡是来学习的,均包吃包住。其因地制宜所开办的培训班型有:青少年传统文化学习班、传统文化师资班、儿童国学夏令营、全民学习文化餐厅、周末儿童经典班、封闭式成年人传统文化幸福人生讲座,等等。所请老师中,有讲述孔子、孟子等圣贤学说精华的,也有讲述自身故事以警示、示范众人的;总之,主要是从古今典型事例出发,教育大家尊老爱幼、夫妻和睦、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善待他人、克服恶习、远离邪念、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使人人讲究文明礼貌,家家幸福美满,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在很多县市区党政部门的邀请下,王家及敦复书院义工团队,无论城市街道和乡村陋巷,也不分节假日休息与否,把关于如何修己及人的“幸福人生与和谐家庭”的无数场次的4天、7天、长期班不等的报告、讲座、分享会,举办到广大群众中去,到千家万户中去。

王英杰与敦复书院诸多义工办学9年来,弘扬家道、践行善举、播洒爱心。他们曾多次去河南省第一监狱、许昌戒毒所、新乡女子监狱、开封市戒毒所等地去做讲学感化工作。其所作所为促进了一些城乡越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挽回了各类不幸的家庭,传承、传播了家文化建设。前来敦复书院的参学者,在受益之余,将感恩传递四周,又以做义工的方式在书院和社会上奉献着爱心和力量。他也多次应邀去指导书院学员在河南灵宝市、许昌县、博爱县、栾川县、巩义市等县市农村或城郊村,开展“道德讲堂”的乡村道德伦理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乡村治理和社会治理成效。总之,敦复书院所进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滋养了人们心灵的关爱和精神,在让学员们体会到“疗心”“养心”的同时,也能领会并亲身践行家庭和合、身心和合、社会和合之道。王英杰及其家人也因此获得很多社会荣誉,“第九届全国五好家庭”“中国好人榜”好人、河南省“传承好家风的好爸好妈”“最美家庭标兵户”等荣誉称号,直到2016年荣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最美家庭”称号,于2017年获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的“百姓学习之星”,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王英杰及其家人以敦复书院为平台,弘扬“家文化”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关怀,从而实现了其家庭所具有的和谐社会的扩大功能,正如专家所强调的,这抓住了“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乃至和谐文化的重要着力点”[10]。一个人及其家庭,能够从自身出发构建一个社会平台,对实现城乡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显著的促进价值,这是从家庭与社会关系的维度所总结的、优秀家文化所具有的一个重大特征。

(三)第三重:从家庭与祖辈关系上看,继承了宝贵精神财富

早在汉代,道德修养与家世观念相联结等“家风”,世家望族从最初对其族内子弟道德言说的规范,以及后来对家族续族谱、讲乡约、修祠堂、立家规家训,按排行字辈起名字,等等,都是代代相传的“家文化”表现。王英杰家庭和美、又推己及人地以敦复书院教化人心,这样的全国最美家庭,从其祖辈那儿都继承了什么呢?换句话说,其祖辈都在哪些方面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决定性影响呢?原来,王英杰从祖辈继承的、父母辈流传给他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决定了王英杰“三观”的、优秀的王家“家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句经典之词——“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10]。

王英杰母亲刘水连老人品行深具女德之温厚,一辈子相夫教子,温和娴静,劳作不辍,乐于助人。她老人家的名言是:“一个人在世上一定要时刻存好心办好事。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帮过人家,人家有机会也会帮你,到关键时刻,会有大用场。”王英杰父亲王丙兆在以县城开办照相馆的习业谋生中,深信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家易解不易结、吃亏是便宜,待人要真诚宽容仁善,对物要生恭敬之心,对待大是大非要勇于担当大义,对待“飞来的富贵钱财”则要好好地惦量其是否遵从“德要配位”等祖传家训。王丙兆12岁到襄城县学照相,18岁回到家乡,在郏县开办了县城有史以来第一家照相馆。王丙兆家境宽裕,生活中不忘积德行善,在当地颇有仗义行善的名气。

王英杰对父母恩情感受最大的有两件事情:一件是他母亲曾经做了许多鞋子,在开封人逃难到郏县时有慷慨赠鞋之善举,其中有后来事业成功者提供给儿子王英杰一家到开封创业立足的最初机会,这使自己老时反而在开封享了清福;另一件事是他父亲在20世纪50年代中过一次类似现今彩票一样的头等大奖,在惊喜之后父亲冷静思考,认为“德不配位,必有殃灾”[10],毅然将奖金全数捐给了教育,建成了一所地方学校——高寺学校,自己却不留一分钱。父亲的言行一直影响着王英杰,给他从小就种下了“积德行善”的种子,这是他在自己发达时转而成立敦复书院义务办学造福社会的榜样源泉。某种程度上而言,没有其父王丙兆的捐款建学义举,就没有王英杰后来闻名全国、教化人心的敦复书院。

三、总结与讨论:家文化的内在统一、与地域社会和谐的关系以及政策建议

如上是从社会伦理关系的三重视角,以获得全国“最美家庭”和“百姓学习之星”荣誉称号的河南开封王英杰及其家文化表现为研究个案,对优秀家文化表现从三个维度——家庭维度、社会维度、祖辈维度进行全方位研究。研究表明:从家庭维度上看,夫妻、亲子、亲戚摆正角色,各守其位,相互补充,多元一体,是家庭伦理关系之内容核心,优秀家庭关系是优秀家文化的载体和土壤。就社会维度而言,一个普通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0]。天下何事当今最大?家道不再,世风日下之问题最大。类似王英杰这样的人士能自觉率领其家族创立民间学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所谓“士不可不弘毅”[1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10]。从祖辈维度上讲,良好家风的形成需要自觉传承祖辈优秀家风,因为慎终追远、敬祖守本会使得家有文化底蕴,溯根固本是家文化枝繁叶茂的基础和元石。

值得重视的是:在这几重家庭伦理关系中,每一对关系都是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以王家为例,从良性发展上讲:就家庭维度而言,父母慈爱则子女孝爱,慈孝构成了核心家庭文化的全面的统一体,亲戚中也存在着彼此互相感染、感恩、共生的关系;社会维度上,其举家办学,使家庭与社会相互形成既受益又奉献的传递共享;就祖辈维度而言,良好家风的传承,对上光宗耀祖,对下泽被后世,父捐献奖金留优秀家风给子,子创办敦复书院承父德行传给下一代和社会。王英杰本人也多次说:“这不是我个人或我一家的荣誉,而是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这与敦复书院的老师、义工及社会各届爱心人士的热情支持、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与王家家文化相反的事例也是有的,形成了每对关系的恶性发展:家庭维度上,父母之过导致儿女不孝不教,儿女不孝不教又反过来伤透了父母之心,助长了父母嫌弃之言行,形成了父母不慈严与子女不孝顺的张力关系;社会维度上,家和万事兴,家不和万事哀;不孝不教之子女走上社会,有的会成为社会的包袱或走到反社会的路子上去,社会上的每个不安定分子反过来又威胁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祖辈维度上,假若生为人子对上数典忘祖,对己则一定惶惶然不知其终也。

有必要强调的是,以王家为例讲好中国优秀家文化故事的现实地域性价值。河南省开封市是个座落在黄河岸边豫东平原上的、以传统农业社会为地域基础的七朝古都,王英杰作为此地有影响力的公益型企业家,他所代表的优秀家文化,某种程度上而言具有农业社会土壤的丰富滋养和厚实支撑。这种传统农耕基础上的、都市社会环境中所孕育并脱颖而出的优秀家文化,对于城乡居民而言具有见贤思齐的标杆作用,它从人的内心出发、从作为社会基础细胞的家庭功能修复出发,有利于地域性社会的和谐治理,是振兴传统农业地区城乡社会所亟需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与此同时,他正视当今乡村社会只剩下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严峻现实,坚信“幸福人生与和谐家庭”是缓解乡村留守群体问题的一剂良药;他经常带着义工团队到河南各县市,在地方党政部门的盛邀下开展讲座、汇报和分享等道德讲堂活动,冀望于以地方党政组织推动的方式,践行“君子德如风”的地域性示范和带动。敦复书院所带动并参与成立的灵宝市弘农书院,将小秦岭山脚下一个小山村——罗家村“以孝为本、为德为先”的弘农事业搞得风生水起;敦复书院曾为巩义市宣传部组织的20名公务人员提供为期3个月的传统文化学习机会,有力地促进了该市良性的城乡社会治理工作;较为突出的是:许昌县一开发区副主任将优秀家文化经验从敦复书院推广到该县开发区所在农村,曾有效地推动了一个每年有100次以上上访的村庄问题转化消解,并使其最终变成了一个和谐村。博爱县曹爱梅于2010年参加的敦复书院第一期幸福人生讲座之后,在博爱县成立育本国学会,一直在广大农村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爱老助老的活动。巩义市叶岭村村支书参加敦复书院第一期幸福人生讲座后,以孝心示范村创建活动为抓手,紧扣党内制度和作风建设,通过倡导孝德教育、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组织文化活动等措施,以收拾垃圾、清洁环境,办感恩商店、百善超市等行为弘孝道、扬孝义、践孝行。这是地方乡贤群体“推己及人”地表达家国情怀的方式,也是振兴地域性优秀家文化的实事求是的表现。

最后,谨就在新时代推广优秀家文化方面提几点政策建议:各级宣传部门可以兴起以“幸福人生与和谐家庭”为主旨的“道德讲堂”等文化道德推广活动,以形成“讲道修德”从家庭和人生入手的舆论氛围;各级教育部门可以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各种读诵研修活动,以扎好青少年学生“修身齐家”的做人之根;各级政府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时可在千乡万村开展传统农区优秀家文化典型的发掘、保育、示范带动等文化振兴项目,以为乡村振兴和中华振兴打好一个“家庭和谐建设”的本源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3-354.

[2]朱文武.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思想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017(1):13-15.

[3]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126,129.

[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12.

[5]蔡元培.国民修养二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34.

[6]储小平.中国“家文化”泛化的机制与文化资本[J].学术研究,2003(11):15-19.

[7]张秀红.单亲环境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及教育对策[J].吉林教育,2016(5):36.

[8]段水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研究[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5):144-146.

[9]宵旰,雪晴.大德敦化——河南敦复书院落实中华传统美德的真实故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

[10]康雁冰.论家风的实质及发展价值[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2):58-61.

猜你喜欢
家文化英杰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Observe modern design works and tas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Special Property of Group Velocity for Temporal Dark Soliton∗
白鹿洞书院记
燕赵英杰
“家文化”在现代化新型国企公司的探讨与实践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