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 品童趣 探学法

2018-03-30 07:12吴立梅
读写算 2018年23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古诗词儿童

吴立梅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童趣类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它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卷,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儿童形象。我们可以从调动积累、创设情境等方面来学习这类古诗词。

关键词 古诗词;儿童;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3-0245-01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我们小学语文教材就有许多古诗词,其中不乏饶有“童趣”之作。如《小儿垂钓》《清平乐·村居》等。尽管作者有别,年代不同,内容迥异,但他们都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儿童形象:偷白莲、学垂纶、挑促织、追黄碟、放纸鸢……为这些古诗词增添了不少的童趣。

一、品味古诗词中的童趣

(一)充满乡野气息的儿童

品读古诗词,我们会发现这些诗多以描写乡村儿童居多。乡村,属于村落农家,更属于大自然,大自然是儿童成长的摇篮。作者在描写儿童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河面浮萍点点、小河边草儿青青、树林里绿荫浓浓……在这样的美景中,更由于儿童的融入,使得景中有人,人亦成景,营造出了天人合一的美妙意境。那一幅幅五彩斑斓的乡村童年生活的美好画卷,无不引起读者对乡野生活的向往和对童年生活的遐想。

(二)无忧无虑的儿童

这些诗中的儿童,是一只只快乐的小精灵,他们不是勤学苦读的学子,是泼辣辣、洒脱脱的小顽童。对他们来说,还有什么比玩耍更为重要呢?春天,油菜花开了,那飞舞的黄蝶犹如精灵一般,怎能不吸引儿童奔跑追逐?夏天,长在小河中的莲蓬是那么新鲜美味,怎能不让儿童惦念去“偷采”呢?秋天,篱笆下的蟋蟀一声声地催促,怎能不让儿童去寻觅它们的踪迹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让儿童拥有了儿童的模样,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描写了古时的少年儿童放风筝的场面。诗没有全面描写放风筝的具体活动的场面,但通过“忙趁”二字,就表现出来急切,表现出来儿童玩的乐趣,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玩乐中,恰好体现了儿童的无忧无虑。

(三)富有纯真心灵的儿童

读着这些古诗词,我们更能感受到儿童的心灵美。虽然他们贪玩,但他们拥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只有二十八字,虽然整首诗弥漫着浓浓的乡愁,但也从侧面歌颂了家乡的民风淳朴,孩子的彬彬有礼。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很懂事,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农村的少年儿童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是看到大人们在田里日夜劳作,便也在桑树荫下学者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二、“童趣”类古诗词的学习方法

品读着这类童趣盎然的古诗,诗中的儿童形象便跃然纸上,读后便使人恍然回到了童年。对这类古诗的学习,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体会入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儿童,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和捕捉诗中儿童的天真和烂漫。

(一)调动积累,感悟诗意

由于经济的发展,今日的乡村面貌与过去相比,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何况是城市的孩子。诗词中的乡野生活对今天的儿童而言,既是遥不可及的“旧事”,又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在教学中,我往往通过调动学生的体验来理解诗词。但如果可能,让儿童亲身经历一下诗词中的生活,则更有意料不到的惊喜。教学《小儿垂钓》时,我就实现布置了体验垂钓的作业,因而课堂中儿童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各种精彩的解读层出不穷。以理解“侧坐”为例,有的说因为光照的原因,侧坐可能是为了将浮漂看的更清楚点;有的说小儿可能坐在岸边的石头上,侧坐兴许更舒服;也有的说小儿太小,缺乏耐心,侧坐也许是为了放松一下……

调动儿童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可以让诗词教学从抽象变为具体。无论是间接或直接体验,目的都是为了让儿童置身于“童趣”类诗词所描绘的儿童生活场景中,从而产生真切的即时感悟,体验越多越充分,感悟才能越深越丰富。

(二)创设情境,放飞想象

情境教学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是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高度来审视情境和创设情境。因此,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认识。

在教学《池上》一诗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你从哪里看到小娃的顽皮和淘气?(偷采白莲回)你怎么理解“偷”呢?(不经人同意,就采摘白莲)这池塘或许本来就是没人家的,可以随便采摘,但为什么要用“偷”字呢?(小娃瞒着大人去采莲)他为什么要采莲呢?(想吃莲子,想玩荷叶,想把荷叶戴在头上)从哪里可以看到小娃的可爱呢?(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被大人发现了会怎样呢……于是,古诗词里的乡野田园之境,童年生活之趣,穿越时空,以一种渗透、融入的姿态,与当代儿童的生命产生审美的共鸣,课堂也因此显得妙处横生,令人向往。

总之,如果我们能在把握“童趣”內涵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让儿童经历“童趣”生活,通过想象让儿童放飞“童趣”自我,那么,“童趣”之美,就能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姿态和节奏,促进儿童的语文学习和生命发展。

参考文献:

[1]雪梅.在诗中追逐灵魂—小学教学[J].河南教育报刊出版社,2018(4):17-19.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古诗词儿童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