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鸽
[摘要]幼儿教育是各种教育的根本,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之一。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占多数,在他们的身上寄托着父母期望,这就促使家长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引导小朋友应该如何一起玩耍。民主、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是培养孩子合作意识的首要条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愿意、乐于合作。所以,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也很重要。幼儿的合作意识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长期规范,家长规范和示范性动作养成同样重要。幼儿在启蒙阶段,由于天性使然,在游戏中逐渐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与合作意识更为有效,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掉幼儿在日常学习中以及与学校幼儿老师沟通中的合作意识培养。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行为养成
幼儿教育是各种教育的根本,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之一。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占多数,在他们的身上寄托着父母期望,这就促使家长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不再是看管幼儿人身安全,教教知识这么简单,更要注重幼儿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在人格养成中,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它将决定幼儿将来在社会群体中的交往方式,同时,也主导了幼儿的主观幸福指数。
孩子在读幼儿园之前,在家一般没有同龄人陪伴玩耍,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较强,合作意识缺乏,在读幼儿园之后,明显体现出由于缺乏合作精神所导致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作为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初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也成为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 灌输群体意识
从幼儿刚刚入园开始,就要给幼儿灌输群体意识。刚刚进入群体中,很多小朋友是不适应的,还是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我意识很强,彼此不融入,不知道该把其他小朋友放在什么位置上。大多数小朋友刚入园的时候,和其他小朋友的相处模式,只是把他们当成了玩伴,觉得对方是来陪伴自己的,而不是彼此平等的关系。所以,我们要给幼儿灌输群体观念,让他们知道,其实和他同年级的小朋友有很多,这些小朋友和自己的生活方式、需求方式是一样的,自己以后要和这些小朋友一起生活,所以,需要学会接纳这些小朋友。
二、要引导幼儿的合作行为
小朋友在刚刚入园的时候,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多数都是自己玩自己的,或者看到别人在玩,自己过去凑热闹。我们要正确引导小朋友应该如何一起玩耍。
第一步,我们要教小朋友初次见面时,应该如何沟通。如果想要一起做游戏,需要表明清楚,并且争取对方的意见,因为这是合作的基础。比如,A并不同意B和自己一起玩同一个游戏,而B执意要这么做的话,肯定会引起A不满,导致矛盾产生。所以,良好的沟通开端,有利于后期合作行为的养成。
第二步,要告知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和做游戏时,正确的行为模式。比如,在一起观看电影时,大家不要说话,也不要主动去和别人说话,坐前排的小朋友可以把身子压低。教师还要告知小朋友各种游戏的玩法和步骤,然后说清楚,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是需要有小朋友去完成的,如果这一次自己没有做自己想做的那个角色或者玩到自己想玩的玩具,可以等下一次,也可以鼓励小朋友主动和其他人调换角色与玩具。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小朋友明白,尊重和谦让是合作的原则。
第三步,就是在出现危机状况时,老师要进行示范性问题解决。比如,小朋友因为玩具分配问题发生争执,甚至有肢体伤害。老师需要及时站出来,给予正向的问题解决。不要斥责,以询问详细原因和过程为主,这个过程会让小朋友发现自己在这个事件中,做了哪些行为,哪些行为导致别人误会,自己有没有做错。斥责是不能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的,能发生争执一定是双方各自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斥责后,小朋友的想法并没有改变,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哪个行为让对方不喜欢,或者哪些行为使对方造成了伤害。
三、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合作意识
民主、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是培养孩子合作意识的首要条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愿意、乐于合作。所以,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也很重要。
首先,要注重幼儿在家庭中与家人的沟通方式。合作意识除了在学校需要加强培养之外,在家庭中的习惯养成也很重要。如果幼儿在学校一个要求,回家是另外一个要求,他就会质疑这一指令的准确性,尤其在幼儿意识形成初期,对一个行为或者一件事情的指令是要明确,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正确意识。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
其次,在家庭中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尤其是当家长和幼儿互动时,一定注意自己的言行。幼儿在意识形成初期,是不具有是非观念的,如果他看到大人一直在做这个行为,他就会默认这一行为是被允许的,是正确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
最后,家人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家庭人员的互动方式也会对幼儿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当错误行为高频反复发生时,对幼儿的影响就会更加深远。这也就是我们家长常说的:总觉得在某一瞬间,孩子的行为看上去特别眼熟,原因就在于幼儿是一直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不断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所以,家长不要感觉只要注意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就可以,也还要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这样才会给幼儿积极的引导。
四、示范性做动作养成
幼兒的合作意识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长期规范。同时,家长规范和示范性动作养成同样重要。这一点是指,在小朋友与外界不熟悉的人相处时,出现错误行为,或者产生错误的观念,家长要及时纠正,而不是觉得小朋友间的一件小事,无关紧要,不会对孩子们产生太大的影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幼儿只要有第一次的行为尝试,且成功后,就会有第二次,尤其当错误行为产生时,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幼儿很快就会产生第二次错误行为,长期以往,幼儿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不对之处。所以,哪怕自己的孩子与领居家的孩子有几分钟的接触,如果产生错误想法,做出错误行为,都要及时纠正。
幼儿的观念养成,意识培养都是需要长期以来的一致规范,想通过短期训练达到效果或者达到效果后不再一直要求,都会让幼儿产生的正确观念逐渐淡化,以致遗忘。所以,家长在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自己一定要有耐心,对自己、对幼儿反复出现的错误行为,以及幼儿不带有是非观念的想法都要具有耐心,一次次的解释,阐明,让幼儿根深蒂固的明白正确行为的做法和意识准则,这样才会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产生长期的效果。
幼儿在启蒙阶段,由于天性使然,在游戏中逐渐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与合作意识更为有效,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掉幼儿在日常学习中以及与学校幼儿老師沟通中的合作意识培养。
合作意识看似空洞,却是很强的一种交际能力,很坚实人格因素。它旨在思维养成,让幼儿从懵懂阶段就开始形成与外界相处的大概模式并形成反射弧。这就会促使幼儿去思考对方发出行为的原因和目的,来反思自己和审视自己的行为。这种能力不仅在幼儿中普遍缺乏培养,在成年人中,也有一部分人并不在意,这也就是导致幼儿在合作行为和合作意识上有所欠缺的原因,大人都不在意的事情,怎么又会去关注小孩子,更别说有倾向性的培养了。所以合作意识的培养一定要从大人的思维中养成,然后来指导孩子,形成行为实践。
参考文献:
[1]郑佳珍,朱炳昌.幼儿社会化教育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23).
[3]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幼儿教育, 1999,(9).
[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许丽萍.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J].上海托幼,2006.5.1.
[6]高向斌.走向合作性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
[7]马超.刍议开展合作性学习的几个误区[J].教育探索, 2006, (6).
[8]吴凡.值得关注的幼儿情绪[J].安徽文学,2007,(6).
[9]黄梅莲.浅谈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J].南方论刊,2009,增刊.
[10]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12]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