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少奇
摘要:新课标强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因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例如,经常利用电视节目“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等有关数学方面的题目,使学生理解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老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
老师是学生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老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的教育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开发学生大脑思维的过程,但是如果数学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教授中就很难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这样的过程变成了限制学生思维的过程,所以老师一定要有创新的意识,要从教学方式上,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思维,以更好地为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服务。另外在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上,数学老师也应该突破传统的师生观念,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当中的一份子,为学生创立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不能因为学生的发言不正确就滥用老师的威严随便批评学生,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不断地鼓励,激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而对于心中的疑惑要及时的提出来,对于有独特角度的要适当地给予肯定。
三、重視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四、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发散性思维的充分运用,只有运用多角度的观察和实践,才能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数学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后,可以把所运用的解题思路和应用原理科学地运用到其他问题当中去,提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另外,教师还要层层设疑。在数学教学中,要多运用一些疑问,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就是指学生在老师还没有教授之前,自己学习相关的知识点,然后自己解决相关的问题。自学能力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最需要的不是有多少知识的人,而是有多少自学能力的人,所以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课前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的理论进行自我琢磨,自己挖掘各种各样的难点、重点、疑点然后自己动手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在课堂山向老师提出,同时老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上适当地设计一些数学问题,使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自行解决,进一步促进其自学能力的形成。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总之,只有落实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创新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凤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月(上)
[2]孙永增.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大世界(教育导向)》2012年第8期
(作者单位:重庆外国语学校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