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语境下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挑战与突破*
——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2018-03-30 11:30王雄艺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师双创办学

王雄艺,全 柱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已然成为全国高校的热词。高校全面推进大学生双创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同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实现办学突破的自觉要求。

一、双创教育与现行高师教育的矛盾与冲突

1.观念冲突。近年来,高师教育改革成果显著,但计划经济体制对其产生的影响仍然存在,学校及一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思想仍然保持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对于师范性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前几年,高师院校开设非师范专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现在由以前的禁止学生经商转变成教育、鼓励学生创业,不少教师观念还没能转变过来。因此,首先要从观念上解决高师是否要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双创教育,全校师生达成共识,让双创教育真正落实。

2.模式冲突。双创教育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塑造学生成为创新型的综合人才”[1]为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育部明确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2]。当前高师的人才培养、学生管理模式、教学模式都面临全新的挑战。

3.机制制约。高师人才培养定位是基础教育师资,而双创教育则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双创教育要求课程设置紧贴学科前沿,强化实训,而高师当前的课程往往滞后于社会实际需要,教学内容重理论或技能传输少实践训练;尤其是现行考评机制,对二级学院及教师的双创教育并没有相应的要求,教师注重的是自身绩效、职称,对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引领未能给予应有的关注。

4.师资矛盾。落实双创教育需要创新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理论水平与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目前,具有这样能力和背景的高师双创师资少之又少,若组建校外企业家师资队伍则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

二、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突破的途径

1.推动对双创教育的内涵理解转化为教育实践。高师院校要结合国家政策和学校发展实际,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广大教职员工的观念,自觉投身双创教育的实践当中。特别是学校领导层面,要从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课程设置等环节上加强领导和督查,通过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和评价机制转变二级学院师生的观念。学校要组织专家调研,也可以结合文献资料开展大数据研究,用事实来提高广大师生对双创教育内涵的认识并转变为自觉的教育实践。

2.以双创教育为内核驱动高师办学机制及相关制度的创新。高等学校的办学机制是体现办学理念、发挥办学体制功能、激发办学活力、实现办学目标的运作模式和调节方式,是办学的关键要素之一。比如,教师的评价制度主要针对教师个人的绩效、科研、职称,对其辅导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缺乏相应激励或激励过少,这与双创教育的理念是背离的。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和制度是保证双创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双创教育推动教育模式创新是高师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办学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涉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体系庞大而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那么高师教育模式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学分计算等的创新改革应该是相对容易实现的。比如,可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课、建立教师指导学生及学生参与科研的激励制度等。高师的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已经箭在弦上,必须认真研究,努力探索符合具体实际的教育模式,推动学校早日实现转型。

4.实施双创教育为高师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和双创教育的双重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要努力与大学生及社会需求接轨。国内一些高校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比如东北大学,一些教师在本校创办的东软集团兼职,学生在教师课题和科研项目中的参与度非常高,有不少国内甚至国际行业的原创科技成果。这些专家教授不仅实现了自身更高的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非常好地实现了教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有机整合。

三、高师院校开展双创教育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创新与创业的关系。许多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的过程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轰轰烈烈,短时间就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创业基地、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学生创业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有数量却无质量;另一种是感到困惑及出现畏难情绪,对双创教育的内涵没能把握,应付式地开展双创教育。创新是创业的土壤,创业是在这片土壤里的种子发芽,双创教育重在创新。高校是知识和科技的高地,其功能重在引领方向,而不是个体创业。所以,学校育人重要的是培养创新的品质和精神,同时培养具有创业意愿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为今后的双创提供支持。创新人人可行,创业却非人人必行。

2.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实施双创教育并非要全盘否定高师过去的所有体制、模式和内容。所有的创新都是基于传统实现的,要认真研究总结过去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师生、社会认可的优秀传统,以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去改进体制、制度中的不利或制约因素。同时,高师要充分肯定在培养双创教育人才中自身的地位优势,清醒地意识到,作为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身肩负研究双创教育和培养双创教育人才的双重使命。

3.速度与规模的关系。各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呈现前所未有的态势,这无疑会对其他高校产生压力与影响。但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与创新都不能背离教育的规律。要避免把双创教育变成教育作秀,不能做运动式的创新和改革。高师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扎扎实实开展大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稳步有序地推进双创教育。要防止未经深入研究上马大量创业或创新项目,最后不了了之,造成国家与学校资源的损失。学校可以某个学院或个别专业作为试点,在取得一定成效后再向全校推广。

[1]马永斌,柏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11).

[2]谢和平.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办学机制创新问题的探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12).

猜你喜欢
高师双创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双新双创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