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东北三省一流学科建设的地方经济发展:契机、优化与转型

2018-05-25 11:52鲁世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东北三省一流学科

王 凯,鲁世林

双一流建设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等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培育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储备和内在动力,奠定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1]因此,“双一流”建设不仅将会带动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而且将会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对于东北三省而言,借助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以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和支撑,可促使东北三省的区域经济实现转型突破、协同发展。

一、一流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地方经济发展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和实践证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十分密切,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能够推动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建设,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提供基本的资源支持和不竭动力。第二,区域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向以及经济发展特点会影响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地区一流学科建设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更加契合。第三,地方经济发展能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平台,带动一系列人才、资本等资源汇聚和集中,完善一流学科建设综合服务体系和平台。

(二)一流学科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双一流评选过程中,各省可以根据自身拥有的优势高校和优势学科制定经济发展方略,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第一,一流学科培养的优秀人才将会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一流学科建设代表了该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科,并结合了本地区的高校优势、人才储备等因素,将会提高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经济、社会和人力资本聚集。第三,一流学科建设能够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在学科发展前沿的一些领域开展研究,为本地区的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方向目标和智力支持。

(三)一流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第一,一流学科建设要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条件,发展一批优势学科继续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第二,一流学科建设要在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和转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推动一批有发展基础和条件的学科建成一流,引领地区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在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投资的同时,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2]特别是要从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出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大力扶持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的发展,侧重创新性人才培养,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与人才保障。

二、东北三省一流学科建设与经济发展态势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和东北三省政府文件,并作了适当总结和归纳。东北三省经济发展部分的数据基于《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高等教育发展的数据来自于东北三省教育厅2015年教育发展数据的统计结果。通过数据整理,呈现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状况的基本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状况基本数据

(二)东北三省一流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东北三省中,“双一流”名单中黑龙江省一流大学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其主力学科;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东北林业大学的林业工程和林学以及东北农业大学的畜牧学被评为一流学科。吉林省的一流学校为吉林大学,其主力学科有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延边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东北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吉林省一流学科。辽宁省的一流大学有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化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分别为其主要学科;大连海事大学的化学、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与辽宁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专业为辽宁省发展的一流学科。

东北三省的一流高校主要为理工类学校,其主要的专业也以工程类为主;在一流学科方面,除东北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其余均为基础性学科;双一流学科评定仍以原先重工业为基础发展优势学科,同时,也考虑其区位优势进行重点建设;一流学科数量较多、学科范围较广,同时也符合学科发展的既有优势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状况与经济转型

在经济发展方面,东北三省2015年第一产业达到60870.5亿元,第二产业达到280560.3亿元,第三产业达到344075亿元。从2001年到2015年,三大产业分别增速4.1%、10.4%和10.3%。东北三省与全国各省相比,黑吉辽分别出现-0.29%、3.41%和0.26%的G D P增长率,属于后梯队范畴。

就未来经济发展而言,东北三省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分别制定了本省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大力倡导振兴老工业区,并强调发挥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吉林省对于经济发展重点在于两化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化,重视信息化与信息技术发展,以此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辽宁省十三五规划强化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工业发展体系;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服务业大发展等方面。

就经济发展方向和趋势而言,东北三省第一、三产业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黑龙江省、吉林省第二产业呈现增长趋势,辽宁省则略有下降。受历史因素影响,三省注重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农业与工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优势较小,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关键。一流学科建设也应该与之相匹配,引领未来东北三省经济发展。

(四)东北三省一流学科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

东北三省对于第一产业仍十分重视,学科建设与经济发展匹配度较高。东北农业大学的畜牧学、东北林业大学的林学,紧密结合了东北三省尤其是黑龙江省第一产业经济发展优势和特点,一流学科建设和经济发展匹配度较高。第二产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但应在此方面进行转型发展,走可持续道路。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相对而言缺少与第二产业未来战略发展的相关一流学科。在第二产业方面,学科建设与经济发展匹配度较高,但是创新性不足。东北三省十三五规划都指出加强本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东北地区处于增速发展状态,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可以将服务行业与科学技术进行融合,打造有技术含量与高品质服务体系,但是一流学科评先中并未涉及与东北三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一流学科,因此匹配度较低。

一流学科与地方经济是协同发展的,要根据东北三省的省际特点支持符合经济发展的一流高校与学科,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带动经济的发展,彰显东北地区学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优势。要基于区域特点制定一流学科与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以此契机发挥双一流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

三、以东北三省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地方经济发展转型举措

(一)宏观统筹一流学科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学科均衡发展、省际融合建设与前瞻学科培育

东北地区一流学科要统筹建设,促成整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优势和特色,以此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放眼未来,要以一流学科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考虑发展其他具有发展前景的学科。[3]

要宏观统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是缓慢的,技术创新也不能性急,人才的培养更是长期的过程[4]。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要充分利用高等教育来完善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高校人才汇聚,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前瞻性的人才,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

东北三省一流学科建设要实现学科均衡发展、省际融合建设与前瞻学科培育。[5]学科均衡发展,是指要考虑到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构特点,平衡各类学科的发展优势、布局以及产业覆盖。省际融合建设,是指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共同建设的方式建设一批一流学科,发展本地区的产业经济。前瞻学科培育,是指要考虑到本地区未来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学科发展的路径,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的一流学科。

(二)形成地区高校一流学科链,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东北地区各省经济发展不是孤立和自成体系的,要利用一流学科建设形成学科链来带动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例如,辽宁省在交通运输方面有一流学科,因此,可将其作为东北三省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优化发展交通运输附加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可与大连海事大学进行强强联合,形成一流学科链,推进海上交通的发展优势,带动本地区海上交通行业的发展。

东北三省学科建设以工科专业为主,这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特点,能够在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产业效能的提升。国家在坚持推进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强调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这又需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东北三省产业布局相似,可以充分利用三省学科的相同点,协同本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从全局的角度形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格局。

(三)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下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之上,又反过来作用于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和社会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定着高等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也就是说,必然要求与之密切联系的高等教育进行相应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6]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指向就是围绕其供给端的“教育要素结构配置科学、供给效率与效益好、供给质量高”等进行有效“创新”,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四大功能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7]

一流学科建设与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殊途同归,不谋而合。一流学科的评选是在区域范围内发展最具有领先优势的学科,供给侧是将最优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此提高质量与效益。中央与地方政府提供最优人力、物力、财力等发展一流学科,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双一流建设的契机进行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形成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和优势。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利用高校学科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可实现地区经济良性发展。

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首先,高校可以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人才。高质量的特色人才能够为未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同时高质量的特色人才培育也可缓解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现状,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其次,产业发展将得到优化,经济发展更具区域特色。基于一流学科建设,产业得到优化升级,地区经济更加注重特色发展,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区域发展将更具特色性。学科特色和产业特色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经济转型的要求和条件,不再一味追求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经济增长活力转向具有特色的第三产业,最终可实现区域经济优化和转型。

[1]鲁世林.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城市群初探——面向2030年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

[2]Dineke E.H.Tigelaar.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Compet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J].Higher Education,2004(48).

[3]杨翠芬.产业结构升级与各级教育发展的动态关系——基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5(4).

[4]朱克力.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63-64.

[5]蒋春澜.地方高校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若干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

[6]何慧星,张雅旋.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依据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40-44.

[7]陈正权,朱德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内容和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7(2).

猜你喜欢
东北三省一流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东北三省滑雪产业的空间拓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