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肖飞
(宜宾学院,四川宜宾 644000)
1.1.1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地方政府通过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加快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培育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将人才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断加大人才引入和使用力度,尤其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1.1.2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人才需求
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要大力推进农、林、牧、渔、文化、旅游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打造电子信息、智能终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急需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急需具备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突出的高端人才。
1.2.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诉求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是所有地方本科院校的职责和使命。主动对接、适应社会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普遍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趋势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
1.2.2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必须围绕地方主导经济、支柱及新兴等产业,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优势学科集群。
一方面,广大基层,传统产业、企业单位需要高素质优秀人才,但是待遇差,由于找不到更好的就业岗位,大学生“情非得已”不得不去;另一方面,城市能提供非常好的待遇条件,新兴产业急需高层次优秀人才,然而由于专业不匹配、自身能力素质不高,大学生想去却去不了,造成“高不成低不就”。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大多面向一些技术含量低,薪资待遇低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鲜有涉足于新兴产业。由于就业单位从规模、竞争力、升值空间到发展前景都比不上城市中的大中型企业,所从事的工作对技能和技术要求都不高,很多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不能发挥自身所长。
囿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发展困境,所学专业的应用性、创新性都无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自身专业优势的不凸显,使他们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从事的工作往往与自身专业没有多大关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受限于生源、地域、资源获取、创业环境等方面因素,加之大学生自身在创业准备、能力素质、人力资本、家庭背景和社会帮助等方面不占优势,导致其自主创业较为艰难。
虽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结构日益完善,但仍然不能适应地方新兴产业的专业需求。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等都不能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及时做出优化和调整,传统的学科专业舍不得淘汰,新兴专业短期内又办不起来,使得学科专业调整滞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急需引育高层次应用人才,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样需要高层次专业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起步较晚,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相较重点高校差距较大,办学定位不够清晰,特色发展不够鲜明,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近些年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来吸引、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但地方上因为财政、资源、环境等种种限制,在政策支持与落实,环境、医疗、保险、交通、教育等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发达城市存在明显差距,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支持系统,“重引人、轻育人、难留人”的现象仍然存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自我,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的就业取向。建立专门的个性化就业服务平台,根据学生需要,结合用人单位诉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地、精准化的就业指导和咨询。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主动对接当地知名行业、企业,制定人才联合培养方案,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为学生讲座、授课,指导学生到企业、基地去实践实习,使学生具备企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和用人单位加强合作,及时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积极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公司来校进行招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及就业机会。
要充分整合、发挥优秀校友的资源优势,为母校的学子提供更多实习就业的机会和平台。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发挥学校创新项目和创业园区的孵化器功能,提供创业的基础条件(场地、资金支持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做好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要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契机,加大对培养规模饱和、就业形势严峻的传统专业的优化调整力度,促进其朝着应用型方向转型。做强做大优势学科专业,整合资源,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形成优势专业集群效应。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主动对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明确办学定位,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确定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学科建设、专业调整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助推学校的改革转型和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