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桥》的多元叙事视角*

2018-03-30 02:08吴桂兴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鲍比莎拉露西

吴桂兴

理查德·拉索(Richard Russo)是美国当代一位大奖作家,其小说《帝国瀑布》赢得2002年的普利策奖。拉索出生于纽约一个典型的工业小镇——格拉夫斯维尔(Gloversville)。他以自己熟悉的小镇为题材,通过刻画陷于衰败的小镇生活来表现对蓝领工人的同情。其大部分作品都带着鲜明的特征: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衰败的工业小镇,讲述多重线索交织的故事,塑造出工业大潮中无望挣扎的蓝领阶层等(刘敏霞,2014)。《叹息桥》是继《帝国瀑布》之后拉索的又一大部头小说。与之前几部小说一样,其背景放置于美国一锈带(Rust Belt)小镇——同制革厂兴衰与共的托马斯顿。主人公卢易斯·查尔斯·林奇(即“露西”)六十年来生于斯长于斯,在此娶妻生子,经营着三家便利店。小说开始,露西正在写一部关于故乡和家族的“历史”。其中还穿插莎拉·伯格(露西的妻子)和鲍比·马库尼(罗伯特·努南)的故事,以及三人之间命运纠葛无休无止。《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是:“亲情和友情的细流,矛盾、焦虑和烦恼所构成的逆流,使得《叹息桥》的充满了关于生活和生命的启示。生活越变越复杂,故事不断地向精神的深处推进。这是拉索最错综复杂、最多面的一本小说,宏大、感人!”本文将尝试运用叙事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探索多元视角叙事策略在小说中的运用。

拉索在《叹息桥》中,通过多元叙事视角给小说增添了魅力,拉近了小说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推动了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助于成功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大大增加了小说的艺术色彩。而所谓的“多元叙事”,从叙事学理论上说,是小说通过多个叙述者,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或不同但相关)事实;因各个叙述者对事实的侧重点不同,发现的程度不同,因而其评价态度和结论也不同。多元叙事视角切换是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组成叙事文本的新构架。而叙事的无限丰富正寓于叙述方式的奇妙组合,由不同的叙事者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形成不同的叙事视角。

《叹息桥》主要采取第一人称叙述,但是有些章节却是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其中第一人称叙述占了全书二十三章中的十二章。另外,这部小说在叙述同一个对象时往往交织着不同的叙述眼光,例如“我”的眼光、努南的眼光和莎拉的眼光,第三人称叙述的十一章中有三章是以莎拉的眼光叙述,七章以努南的眼光叙述,还有一章交织着莎拉和努南的眼光。它的第一人称视角比较复杂,往往有两种目光(成长中的“我”和现在的“我”)交织。

申丹在研究不同叙述视角的分类、性质及其功能的时候提出:“若要合理区分视角,首先必须分清叙述声音与叙述眼光……‘叙述声音’即叙述者的声音;‘叙述眼光’指充当叙述视角的眼光,它既可以是叙述者的眼光也可以是人物的眼光——即叙述者使用人物的眼光来叙述。”(申丹,2007)

作为一部回顾性的小说,《叹息桥》的主要叙述者是主人公“我”,是通过现在的“我”发出“叙述声音”,但是“叙述眼光”在各个章节中有所不同,非常复杂。在这些章节中,由于叙述时间不断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变换,“叙述眼光”也不断在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之间切换。以第一章“伯曼大院”为例。一开始是六十岁的露西对自己人生的自我总结,“我”既是忠实的丈夫,有着维持了近四十年的婚姻,也是忠实热心的公民,六十年都在同一个小镇生活,同时在无数个社区委员会任职。这时的露西与妻子莎拉正筹划着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远游——意大利之旅。这是现在的“我”。同时他也开始写自己的“历史”。行文中,作者以天真稚童的视角记录当时发生的情形。幼儿园第一天上学老师点名时的不小心使得“我”——卢易斯·查尔斯·林奇一辈子背上女孩的名字“露西”,永远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而对此,当时的“我”是懵懂无知的:“别的孩子扭过头来看我,我从他们迷惑的眼神中看出有什么事不对头,却只有我一个人不明白。”这是童年的“我”。但在所谓的“历史”回忆中,现在的“我”会适时跳出来,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点评:“倘若文森特小姐只是看见我举了手,但只管继续念她的名单,可能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夹叙夹议中,叙述眼光不断在童年的“我”和现在的“我”转换,读者可以从中梳理出过去的某些经历是如何影响着露西的人生。相比之下,第二章“全是蠕虫”则是通过努南的眼光,以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方式讲述。此时,从纽约托马斯顿自我放逐到威尼斯的努南也已经六十岁了,情感却依旧空虚,在艺术创作上已然过了巅峰,托马斯顿卡尤加河河水中五颜六色的致癌染料也开始展示出它们的破坏力。

作者在叙述同一个对象的时候往往交织着不同的叙述眼光。以小学时发生的步行桥霸凌事件为例,露西被公立学校的孩子捉弄囚禁到野外漆黑的箱子里,这一恶作剧对露西的人生造成严重的影响,从此落下缠绕他一生的病症,时不时地发作,出现类似“魂不守舍”的精神恍惚游离状态。除此之外,这一事件另一后遗症就是从此露西心中怀疑母亲苔莎与叔叔德莱克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从而母子之间总是心存芥蒂。作者对这一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阐述,有鲍比的眼光也有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的眼光。鲍比作为露西在学校的唯一朋友,是露西最为信任和一直依赖的朋友。鲍比在露西被霸凌时选择了作壁上观,因为他希望露西在经历这种事件之后可以变得更加坚强,而不是如“露西”这名字所暗示的胆小鬼、娘娘腔,同时鲍比也可以摆脱露西这个黏人的朋友,免得背上被同龄人耻笑的“同性恋”黑锅。而在“我”的叙述中,鲍比与这一悲惨事件毫无关联,毫不知情。因为在童年的“我”看来,鲍比是偶像般的存在,是勇敢和正义的化身,是“我”唯一的依靠,这样的形象是容不得任何损害的,所以在“我”的叙述中选择让鲍比缺席了这一事件。这样的叙述方式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读者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视角和不同叙述形成的巨大差异,从多角度理解露西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另外,在露西叙述自己成长经历的时候,往往交织着两种目光,一是成长中的“我”的目光,一是现在的“我”的目光。针对这种叙述视角现象,申丹认为:“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无论‘我’是主人公还是旁观者),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可体现出‘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或对事件的不同认知程度,它们之间的对比常常是成熟与幼稚、了解事情的真相与被蒙在鼓里之间的对比。”经验自我的视角“将读者直接引入‘我’经历事件时的内心世界。它具有直接生动,主观片面,较易激发同情心和造成悬念等特点”。

露西是《叹息桥》中的主要叙述者,但他的叙述并不可靠。这种不可靠性是拉索在《叹息桥》中有意拉开叙述者与作者及读者之间的距离的一种策略。书中的大部分章节是露西絮絮自语般地回忆自己的经历。全书的第一句话“先说事实吧”似乎是拉索有意为之,提醒读者心生警惕,保持与叙述者露西的距离,带着怀疑的眼光跟随露西的人生之旅。露西在《叹息桥》中是作为叙述者和人物形象同时存在的。作为人物的露西,其形象在自我叙述中建构。尽管露西一再强调要真实地叙述自己的故事——“我正在忠实记录故事”,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会发现在很多地方他都是有选择地讲述。比如他一直回避谈论戴维·恩托曼自杀事件以及他在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比如他一直隐瞒不说起自己偷偷用报纸上剪下来的讣告换掉妻子萨拉写给鲍比的信。戴维·恩托曼曾经是露西唯一的好友,两个人在学校相互依赖,相互支持,总是一起去参加舞会,轮流送对方回家,都曾被认为是“同性恋”。而在“我”作为叙述者的“历史”回忆中,戴维·恩托曼是不存在的,为此,露西甚至把与妻子莎拉在基督教青年舞会楼梯上的第一次见面都篡改了,这里莎拉只是“其他女孩”。我们只能之后借助莎拉的质疑以及鲍比的叙述发现:露西叙述的许多事情并不真实。露西只想回避自己在自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原因在于露西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其父亲的乐天派心理,一直不愿意去面对和承认这个世界存在着丑陋。

通过摒弃了传统的叙事视角,而让露西这样一位在自身性格和情感思想上存在狭隘性和局限性的不可靠叙述人来讲述故事,拉索将读者与隐含作者置于同一层面。这样读者只能借助不同叙述者的视角,结合自己的推理,得到一些叙事人没有直接提供的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结论和判断;这种不可靠的叙述就导致了小说故事和情节的含混从而产生具有戏剧性的反讽效果。而在叙述故事的同时,“我”也无意间展露了自己的性格,这样的叙述本身也是对叙事人一种漫画式的刻画。

拉索在《叹息桥》这部小说中,正是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这一安排对于表现主要人物的心理以及小说的主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多元叙述视角和叙述眼光的结合让读者从一个接一个的片段式自白当中逐渐掌握了小说的情节,从而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作品的内容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画卷般地描述了一个个小事件,小家庭和一个没落小镇的生活,由一个小家族出发侧面表现出美国铁锈带的衰败。拉索对小说的视角的采用和情节的构思无疑说明了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而他的其他作品也都值得读者去品读。

[1]理查德·拉索.叹息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刘敏霞.解读理查德·拉索的《那古老的科德角魔法》[J].当代外国文学,2014(4).

[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热奈特.叙述话语新叙述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鲍比莎拉露西
有苦难言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点钟
自发的绘画——露西·史蒂文斯
梦想做“完美母亲”,更难成为好母亲
用左眼眨出来的书
One Foot,Now the Other先挪左脚,再挪右脚
孩子会知道
三根孔雀翎
动人的一课
漫画幽默